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話說以現在中低階的組裝PC來說

大家的機殼多是在3C賣場組機時順便一起挑一挑的

比較龜毛一點的話,就是會挑一些知名的機殼,或比較符合自己需求或口味的來用

不過今天要分享的機殼並不是依循上述的狀況下誕生的


而是蘊含了DIY、土炮、克難、私人特殊要求而誕生的

以下就是這機殼的基本架構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MB:ITX、U-ATX

3.5"HDD座X1

普通ATX型POWERX1

5.25"SOLTX3

接下來是實物照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側面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前端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後端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三視角
這樣大家應該比較知道我這咖機殼大概是長得怎樣的了

接下來說這咖機殼的由來
-------------------------------------------------------------------------------------------------------------
當初家中有一台P4噴火龍的PC(家中的第一台PC),因為淘汰下來,我又捨不得將他丟了

但是現在家中是一人一台電腦,想說留著當備用,沒想到沒過多久我的NB掛了

於是這台老PC又只好重披戰袍,但是個人龜毛的個性就是想把PC放在電腦桌上

但我的老電腦桌再放下螢幕後只能勉強擠得下兩台BLADE SERVER的寬度

於是我便把腦筋動到了機殼上去了
-------------------------------------------------------------------------------------------------------------

然後我就找到了一片木板,然開始在上面排列這一些硬體,最後覺得這樣的排列比較有效利用空間

又因為P4噴火龍的熱情,加上當初的木材不夠多了,後來就變成這樣半開放式的機殼

大家一定會想說這樣子,應該會有很多零件都不能固定把?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事實上部分的零件都是這樣的固定方式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此為光碟機的固定法)

再來就要邊拆解邊解說了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先拆POWER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兩點固定的POWER的固定架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藏在其下的多餘線材,因為大部分的線材都可藏在或經過這裡
所以這咖機殼不怎麼需要整線,POWER裝上去後整體看起來就不會有太多線材亂竄的感覺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SATA光碟機的排線,因為SATA排線離旁邊那一條CPU12V的線材很近
所以特別用金屬導電膠帶包覆在排線外面,以防訊號受CPU12V的線材影響
PS上面那台在5.25"轉3.5"轉接座上的是閒置不用的軟碟機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ATX POWER的走線,上面那塊綠色的是長期用來當READY BOOST的雖身碟

因為X-560的線材頗粗的關係
可彎折的叫度不大,以此只好再POWER的支架壁上開一個洞讓他穿過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POWER的支撐架之二,下面藏著三組USB與HD-AUDIO,FRONT PANTAL與HDD的排線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MB的中下部分,線材都藏在HDD與MB間隙空間中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能符合HD-AUDIO的前端耳機-麥克風孔的面板(下方同MB用銅柱固定),及接地(放電線路)

這個音效面板很難做,光是改音頭座就讓我失敗了好幾次
目前看到是第三代的版本,已改用麵包板來做了完成度UP UP

而為什麼這個音效面板會設在機殼的中段,也是因為主機放在桌上
設在這裡比在前端還方便,而且我有預留夠長的線材,日後要改到前端處也是沒問題的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這是HDD的前端,SATA排線的地方因為跟前端音效面板的線材交錯
所以一樣的做了遮蔽,減低兩者的訊號互相干擾的情況

而因為HDD是緊貼著底板安裝的,排線的街頭通常都會超過HDD的下緣
所以我在HDD的前端地方開了一個深2-3MM的凹槽,來避免排線因此被HDD壓壞

PS:IDE的也適用,因為凹槽的寬度很夠,像現在大4PIN普遍都有壓退片的狀況下
這樣的設計很易於拆裝HDD上的接頭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這張就可看出來接地線的狀況了,MB和POWER外殼都有接地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接下來拆掉MB,讓大家看看,底下是用一般的銅柱固定
但這些銅柱還有一些特別處,請繼續看下圖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這是從後端往前照的圖,有發現到什麼怪異之處嗎

沒錯!支撐著MB的那片木板是彎的
為避免MB彎版,小弟每個銅柱都是用游標尺邊量邊鎖的

因為當初這個機殼的出身真的是很克難的製成的,所以連木材也沒得挑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然後這裡是擴充槽處,背板插入的地方我沒釘死,所以背板得底部是可以進去的


接下來看前端面板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從最左邊向右看分別是:

4PORT的USB2.0,藍色的RESET鍵,很大又(明顯)按觸感又好的POWER鍵
然後是預留或很久沒出現的TURBO鍵(現在此功能的有數MB都是用OS內軟體搭配POWER鍵來達成)

接下來是兩顆POWER和HDD的LED燈,然後是開機時POST時會叫的蜂鳴器,最後就是2PORT的USB2.0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這是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到每個SHWICH都用單獨的螺絲固定,並用金屬片加強固定
所以非常的穩固的歐,絕對發生不會按倒按鈕掉進機殼裡的窘境

-------------------------------------------------------------------------------------------------------------
小弟其實USB裝置得用量不會很大,但是因為現在MB的USB PORT數越來越多

所以也是照著MB的進步一直進化下去,前陣子其實還蠻想弄個SSUSB的前端街頭

可惜線材、接頭都沒材料可買,只能找成品來改,但這樣成本和佔據的面積較大

而且目標是雙PORT,一般成品線都是單PORT,因此只好先暫時作罷

-------------------------------------------------------------------------------------------------------------

以上機殼的內部都介紹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看看機殼的最底部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很便宜、普通的橡膠防滑墊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這裡是HDD的正下方,這裡可看到HDD就是這樣(與光碟機相似)的固定方式
而這幾個孔位原先是設計裝HDD的散熱風扇用的(還有另一組是2.5"用的)
所幸這的設計在現在的HHD上還有保留,所以我就用此方法固定HDD



接下來介紹一個影響整個機殼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我自己覺得是可以代表這個機殼的精神所在就是這片,短小的"側板"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用來增加整個及殼的穩定度與剛性,因為這機殼的上下版是用鐵釘丁的,穩定性不夠高
就如上圖所看到的這片側板是用滑軌的

(細部處如下圖)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這樣在拆裝起來非常的方便

但這片側板的功能,不僅於此歐,他還擔負了固定、支撐顯示卡的功能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這是固定用的凹槽,正因如此這個機殼只能裝一般中低階,而且COOLER沒超過PCB上緣的顯示卡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因為GT240以買掉了,所以這裡用公版4850的屍體來示範一下
裝上去後就大概是這個樣子了,基本上4850的6PIN已經快頂到POWER了,所以更長的卡就

側板上來有另一個東西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各位猜得出來這是什麼東西嗎?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其實這是用來固定電源線用的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壓下去後就可問固的把電源線箍住搂,要解開再撥左側的撥片即可

再來介紹,看似根本不存在,但卻隱藏在一些小地方的風扇散熱

先從剛剛的側板來說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有沒有注意到這裡有顆奇怪的螺絲出現在此呢?

首先先準備好一個14CM的風扇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我頂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我再頂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哈哈一個專門吹RAM,CPU的風扇就這樣固定好了

-------------------------------------------------------------------------------------------------------------

這當初是特別為P4噴火龍設計的,在14CM風扇的加持下,噴火龍的待機溫度可以降到40多度左右

當然換成i3以後,14CM風扇就沒有出動的必要了
-------------------------------------------------------------------------------------------------------------

另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機殼後端,這邊有一個怪怪的東西呢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其實這個東西是拿這樣用的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他其實就是擴充槽區用來裝系統風扇的地方
前我有裝過GT240,因為在這MB下端常有廢熱堆積,所以弄了個可固定後排風扇的裝置
這上面還有一組螺絲,可以用來固定8-9CM的風扇(上圖示範的是7CM的風扇)



最後要說到這個機殼較弱的部分,就是HDD的擴充了

因為我一向都是單碟闖天下,所以當然應碟的放置位置會很少
不過因為5.25"有三個,所以用轉接架的話裝到3葛3.5"HDD其實還OK喇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若第四葛以後的話,就要開始找有木版且有空間的地方,鑽洞來鎖硬碟

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最後當然連側板上都能開洞阿,不過這樣就違背了這個機殼原來小巧有簡潔的風格了

以上就是這次介紹,希望大家會喜歡,謝謝觀賞
文章關鍵字
DIY無價.小小建議.多一個提把.Feel會不一樣XD.
有上漆的話我覺得這機殼就很漂亮喔:D

袁暄期 wrote:
話說以現在中低階的組...(恕刪)
qqqben33 wrote:
小小建議.多一個提把.Feel會不一樣XD.


感謝您的建議可惜POWER:X-560太重了

要抓到平衡點(質心)有一點難


lovesharepc wrote:
有上漆的話我覺得這機殼就很漂亮喔:D


其實若是木板的品質更高級一點(如改用有木紋實心木材)

您就不會這麼說了,不過畢竟是克難時作的,所以當初就沒考慮到上漆


另外還要感謝兩位的回覆
算體入到兩大U商怎麼賺錢了 INTEL:出新規;玩家砍掉重練 AMD:出新規CPU/MB先後不停地一直 [img]http://daqtvq.bay.l
看你既像搞笑
又很認真的樣子
5分先奉上
zsuper0405 wrote:
看你既像搞笑
又很認真的樣子
5分先奉上


我有在搞笑嗎,應該還好把

感謝您的加分
算體入到兩大U商怎麼賺錢了 INTEL:出新規;玩家砍掉重練 AMD:出新規CPU/MB先後不停地一直 [img]http://daqtvq.bay.l
DIY無價
不然這種配置的機殼坊間也很多了,
小白鯨 寶貝兔都是這種配置(不過比樓主的還是稍大一點,因為能放下標準ATX的主機板)

袁暄期 wrote:
話說以現在中低階的組...(恕刪)

哈哈哈 挺有趣的 DIY完成應該挺有成就感的吧~
影音呆瓜 wrote:
小白鯨 寶貝兔都是這種配置


就是因為當時克難阿,況且那種機殼我也不喜歡

USB PORT都只兩個,又沒有HD AUDIO面板也不確定

要買較符合我需求的M-ATX機殼又只有高檔的(3-4K太貴)

所以最後選擇如此
傲慢與偏見 wrote:
哈哈哈 挺有趣的 DIY完成應該挺有成就感的吧


恩~非常有成就感

害我換新電腦都捨不得換機殼了
算體入到兩大U商怎麼賺錢了 INTEL:出新規;玩家砍掉重練 AMD:出新規CPU/MB先後不停地一直 [img]http://daqtvq.bay.l
請問前輩,您的銅柱如何鎖到木板上
要先鑽洞嗎,它是多少MM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