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品牌機都有前置4個USB
那為什麼反而DIY的機殼,幾乎清一色都還只有兩個USB呢?
四個的不是極少,不然就是M-ATX的那種殼
一般標準能裝30公分顯示卡的大殼,很久前看過一款,不過造型卻難看
現在主機板Front USB2.0幾乎都三組為主了
結果機殼幾乎都還是2個,只用的到一組
未來可能變四孔的原因,也是因為USB3.0的關係,可能會變2+2
但是卻不是2.0變四個
現在USB那麼廣泛
許多品牌機的殼都有4個了,為什麼組裝機的殼,四個USB依然罕見呢?
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 wrote:
成本問題啊~大多數DIY機殼拼的就是成本,當然是給你夠用就好
你可以參考首利SK系列,例如SK-386或SK-396
都是千元內的裝機實用殼,厚度夠,風扇預留位置合理,而且前置4個USB
(裝機的便宜殼大概是500元以下的,皮薄易滑牙)
另一個問題,其實是主機板偷料
以前主機板還會附送USB後檔版,讓你擴充後方USB(畢竟在後方的固定式USB裝置比較多)
現在都被偷掉了,你要自己買
我認為不是成本問題
畢竟機殼的成本本身就很低,機殼是暴利商品耶= =
如果有四個USB的話,可以搶只有2個USB的市場
同樣的商品如果有四個USB,多少消費者會改買4個的?
多加兩個,成本應該還好吧,機殼本身就很暴利
低階殼我不敢說,很多2.3千甚至5.6千的殼也一樣2個而已不是嗎?
主機板偷料還好,以前的主機板大部分只有2個USB在後方
現在最少都4個 6個甚至8個在後方了,這才是不用附檔板的原因吧
一個小路人 wrote:
主機板偷料還好,以前的主機板大部分只有2個USB在後方
現在最少都4個 6個甚至8個在後方了,這才是不用附檔板的原因吧
主機板上的USB支援數量不是主機板廠商自己決定的,而是晶片組的設計決定的
最早主機板只有2個USB,理所當然都在後面,當時主要也是給鍵盤滑鼠使用而已
之後USB數量變成4個,後2+可擴充2
之後USB數量變成6個,後4+可擴充2
之後USB數量變成8個,後4+可擴充4
之後USB數量變成12個,主機板一樣是維持後4~6,其他的...還是依賴擴充(前或後)
其實是同樣的一件事
你可以說是機殼的設計概念沒有進步,主機板有預留USB的擴充排針,可以自由在前後擴充
我也可以說是主機板廠偷料,既然晶片組有支援這些USB數量,為何不直接把後方接頭做足?
最原始的初衷
前置USB只是方便臨時插拔,不是永久固定使用的
而且前置USB因為機殼對流的關係,很容易卡灰、甚至生鏽速度遠遠超過後置USB
所以數量本來就不需要多
後置USB是給永久固定的裝置使用的,數量本來就應該要充足,這是主機板的責任
否則鍵盤+滑鼠+印表機+掃瞄器+3.5吋外接硬碟+USB網卡....
這些普遍常用的固定式裝置,如果沒有增加後檔板,隨隨便便就能用光主機板後方的USB
我不收PM、我不看PM、有事不要PM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