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v營收40億,無法撐起台商回台設一間工廠嗎?

Player wrote:
哈哈哈.....果然控制媒體就可以控制群眾啊.....那就用報紙數據來說吧,
當時報紙的數據說要裁員30%是為了平板停產,問題來了,才一個平板機種就動用到30%的研發能力?
當時同時在廠內開發的有幾個機種?若照這樣的說法,那...英業達一年不過只有承接三個新機種的能力囉?
所以說....那叫做順水推舟,反正有人出包,那就全部推過去就對了,反正這樣就錯不在己還有人扛,多好?
當時的情況,其實該說英業達上游廠商一堆備料才慘哩...可以轉到別的公司的料倒還好,
萬一是機種專用的東西,那就糗大囉...


被資遣的當然不是只有負責HP平板的工程師還有其他平版的部門,那時我是平板零件的供應商,
但是不可否認的那時品牌廠把平板的量喊的一個比一個大,讓英業達投了很多人力,這跟控制
媒體沒有關系,我只是說出我的親身經歷。
這家廠商我想他應該只是「通路商」,也不是真正站在「傳產」角色,他只要便宜合乎品質的商品。

像是我們是粗重的傳產代工,其實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取得材料的價格,與年輕的勞動力問題,供應國內市場還可以,但要代工外銷卻是很難的一件事,條件很難跟對岸工廠競爭,眼睜睜看著訂單給對岸,那種有訂單卻做不到的心情,真的很無奈。
我一開始也是因為他是MIT才買的
既然如今已經找不到MIT的初衷了
那也就不買了
至於這間公司能不能撐下去應該是公司經營者自己去考量的了
is1128 wrote:
我也認同~既然都可以營收已經達 40 億了
為何沒有辦法協助合併台灣小工廠成為一家大工廠(恕刪)


商人眼裡..
一件衣服可以賺200元,我為甚麼要去賺50元??
麻煩告訴我...
唉.. 這就是商人嘴臉.

只能說,當初"廣告"成功了.
接下來就看消費者了.

如果長一樣衣服, MIT 賣500 ,賺50
不到一個月,山寨賣350賺150.
商人會賣哪個? 消費者會買哪個?

沒有誰對誰錯. 只能說,錯的是這家公司聲明太明目張膽點出問題,太"囂張"了...
小弟感覺到非常的沮喪,因為如果沒有台灣製造,那樣的話;我們的工作跟機會在哪裡,一個國家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年輕人哪來的工作,產業外移了,誰還要在台灣研發,因為製造不能跟研發設計結合,哪來的商機,遠見才是真正的活水,產業模式是很容易模仿的,但是,高獲利產品才是延續公司生命,外移產業之後,當地也會馬上模仿,生產模仿品,那麼產品馬上就被玩爛,lativ你要怎麼活,不要喝台灣的奶水,反過來背離養自己長大的市場
brexchen wrote:
沒錯. 這就是典型的台灣商人. 吃台灣米, 喝台灣水, 吃干抹淨之後再給長期力挺的台灣鄉親呼上狠狠的一巴!!!

另一家一樣的公司就是HTC!!!...(恕刪)


HTC 有用廣告打著MIT給台灣產業一條出路?
HTC 有說他手機都是MIT最後確是MIC ?

兩種不同事件,至少HTC還擴大台灣研發,生產線. 大蓋研發大樓.
只是老闆說他是中國品牌,但實際生產線,研發人員是台灣人吧?
比起其他品牌,只有業務,銷售是台灣人. 哪個創造工作機會多?
出國,看到外國人手裡拿著HTC,會對他微笑. 至少他創造了一個工作機會對吧?

離題了...

Mr.Meou wrote:
紡織工廠要找人都要會...(恕刪)


平車很簡單, 拷客也沒啥技巧

這兩個的重點在於轉彎時的處理, 採自動車的穩定度和順勢拉扯的速度
基本上那都是練就出來了, 那種不用師父教吧

以你講的東西, 跟本就不是啥技巧, 那都是熟練度的問題

jackdr wrote:
被資遣的當然不是只有負責HP平板的工程師還有其他平版的部門,那時我是平板零件的供應商,
但是不可否認的那時品牌廠把平板的量喊的一個比一個大,讓英業達投了很多人力,這跟控制
媒體沒有關系,我只是說出我的親身經歷。...(恕刪)

錯了,當時被資遣的還包含NB部門的人員,而後來之所以由原先的四百多人改成三百多人,
則是若夫妻兩人若都在公司服務,則只能裁撤一人,另外有新生兒的也由資遣名單排除.
話說回來,當時若您是供應商,應該備了不少料吧?希望您那邊供應的不是客製化的料件,
不然應該虧損不少囉....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Lativ,一開始的確是標榜mit,
我也算是長期小客戶,
但他都有在網站上告知,
並非均為台灣製,
我明白這點,
雖然不是每種商品都買單,
但我還是會繼續消費,
理由很簡單,
我選擇我能接受的商品購買。

樓上幾位大大,
不斷強調初衷…
試問…
對於夢想,對於工作,
你們誰還保持在初衷?
還是留下一句"現實比較重要?"

Lativ不再是全部mit
網站皆有公告不是嗎?
如果當初購買的初衷是mit
那麼,
現在還買lativ的理由是?
可沒人壓著您買啊…

如果,
開廠設廠,
只是幾行算式可以概論,
那何不請開版大大,
創造真的的mit?

我對lativ沒有特別偏好,
只是看不慣
用手指看世界!
學會了接受而不期待,失望就會少一點。
mit的話,要比國外其他地區的料錢 工錢要貴上許多......

新聞說領40個月的屁話,聽聽就好~不用認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