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批評的人懂得設計,唸過藝術概論以及藝術史的人有幾個?
可以這樣口沫橫飛說的頭頭是道?
我沒學習過專業的設計,也不是從事相關行業,我不敢如此大言不慚
當你走在西門町看到年輕少男少女穿著你所謂的制服,你敢說他們不是這樣看你的嗎?
當你批評新出來的品牌設計理念不完整,請問你喊的出來的名牌不讓你查資料你可以直接說出他設計理念的又有幾個?
說穿了商品這種東西不就是看對眼了就買,消費是主觀的
我明白樓主的看法,當一些自稱為潮流先鋒的品牌串起,一堆所謂翻玩,惡搞,直接講明白就是"沒有創新",樓主感到厭惡的應該就是這點,對真正的設計人來說,沒了創新就沒有突破,這是設計最大的瓶頸
但不可否認這也就是潮流,也就是隨波逐流,拿別人的創意添加點樂趣,對當代來說就是"一點點的創新",設計者出自於玩心,購買者覺得有趣,難聽點就是周瑜打黃蓋,這是就是商業消費的基本,他們不在乎以後如何,重點是趕目前這波潮流
這種商品不需要理念,只要一個天馬行空加上既有的設計即可完成,更何況許多人就是相信時尚品牌所說的故事,不相信這種街頭品牌的說破嘴對你們來說也只是抄襲跟差勁設計的藉口,既然都如此主觀,那又何必你恨我我恨你,各自支持彼此所喜愛的不就好?
其實這跟台灣的社會以及產業結構也有很大的關連,台灣大企業在全球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不過到現在還是沒有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原始創新品牌,華碩,宏碁,那一個不是代工起家,做起來之後開始跟著別人的設計生產電腦,經過一段時間才有了自己的設計?現在本土成功的手機品牌HTC,台灣最大的本土連鎖服飾NET,一個是宏達電,一個是古早台灣大型成衣廠,都是代工,然後跟著別人的設計才有今天的創新與成就
所以今天冒出一堆潮牌我一點也不意外,可能被批評的連根毛都不是,但是至少踏出了第一步,希望他們是真的有理念有長進,而不是只是想賺錢賺錢賺錢,很希望以後能在這些自創品牌中看到屬於台灣風格的品牌服飾
有人喜歡有設計理念的商品,有人喜歡的東西則是看了有趣就好不需要其他理由,你不喜歡不要買就好
你可以像樓主一樣說出自己對事物的感覺一起討論,但是沒必要批評那些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的年輕人,説到底大家骨子裡不都有跟他們一樣的劣根性,只是他們迷的是當下潮流,我們有其他不同選擇的流行追求,有比較高尚?我不覺得
內斯特 wrote:
閱讀完這些發文我有些...(恕刪)
Dear 內斯特,
你說的很有道理,我也覺得朝品牌、朝設計去深耕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停止不前,用「潮流」、「限量」...等等手段來熱炒,當然是品牌獲得注目、提升知名度,並把商品銷售出去的好方法。
但就像是先前我舉出的例子,海綿寶寶+哆拉A夢,是要表達什麼? 我看不出來,純粹是kuso一下而已嗎? 那也未免太淺了吧? 妳希望購買的消費者,穿出去有何印象,被別人怎麼看待?
可以簡單講:「我就是作自己,我要穿什麼別人管不著」,消費者可以這樣講,但是創作的設計師可不能如此,每季每季,我們都會聽到xx設計師提出2008年秋冬的時裝概念,設計師認為穿xx牌的女性有著什麼樣的性格,我想 "設計",不是該就要這樣嗎?
舉一個最近發現的 "農麗" 作例子,或許不見得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但我卻認為搞這東西出來的人亂有想法:
July 17, 2008
摩托機械感上身,正台灣《鐵牛》TEE 強硬發表!
重機開放後,陸上的機車文化正流行。無論你是掛紅黃牌的重機騎士,騎著復古改裝老機車的MODs族,還是馳騁野狼機車的狼族,機械式的機車感始終是摩登潮流T-shirt上的最佳題材。《農麗》努力尋找代表台灣的獨特摩托機械元素,終於在一次南部農村的田間小路,發現重要的摩托元素─「鐵牛」!因此《農麗》把阿伯們的老東西「鐵牛」給他重繪,加入美式哈雷式筆法,全新的正台灣「鐵牛」上身!
這樣子,勇於提出概念,而非翻印,才叫做 "嘗試設計"
以上是我的看法,還是一樣,我覺得所有的討論,都不針對人和品牌,純就看到的現象和朋友們分享
同文發表在:FQ世界 http://www.gogococonut.blogspot.com
越來越多人發現行銷包裝的重要性,卻因為過度注重而本末倒置了
但從經濟的角度上是正確的,因為「強化行銷」帶來的效益的確是超過「重視設計」
這種模式就好像某家麵攤的湯明明是清水加味素
然後配合的媒體卻能寫出
「喝一口湯感覺到濃濃的大骨味與精燉50天的蔬菜香味...」
「身為美食饕客,不來吃你就稱不上是個有sense的高品味人士..」
然後..故事就會像國王的新衣一樣..許多人卯起來鼓掌甚至呼應但同時也極力隱藏內心的困惑
就等哪個不為資訊迷惑純粹由心感受的小朋友來點破這一切..
這也讓人聯想到版上另一個討論電影「態度」的文章
明明沒有態度,卻用了電影包裝的手法與各種行銷的方式,搞得好像是充滿熱血與勇氣等正面態度的一群人
但是呈現在各種負面新聞以及面對國際賽事的態度上,卻更讓人感到無比的諷刺
設計的過度包裝與商業化已逐漸是一個問題,但也是一個趨勢
「多樣化風格同時並存」、「不以二元式來區分好/壞設計」是當代設計或說後現代以後的主要特色,也是設計史發展至今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雖然我自己也實在很難認同所謂的潮流叫做設計啦,頂多稱之為「類設計」,他們雖然運用了「轉換」、「結合」、「取代」等設計的思考模式,但卻把這樣的方式給"技巧化"了,無視背後的精神與概念)
絢麗奪目的表面的確會在短時間內吸引目光,甚至成就利潤
但最後會深植人心的只有精心安排巧妙構思的真。設計精神
當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看穿了表象接觸到了設計者的心意而感受到共鳴後
達爾文的物種淘汰論點同樣也會發生在現在這樣良莠不齊的大量設計產出市場上
fq大大說的差勁設計以及swingly大大說出商業行為還有經濟的角度,我都不能認同在多
我自己也從來不會因為別人所追求或是因為限量等等而去跟進,這是個人價值觀
但是我也從來不批評這些追求的人,因為審美觀,價值觀,以及消費觀念本來就是個人的認知
大家可以針對主題"潮流文化與差勁設計"來討論
而我看到部分的人只是對"時下年輕人的穿著"來做文章,說得好像自己比較高尚,這是讓我不解的地方
swingly大大說的很對,商業行為的過度包裝已經蓋過設計者的理念以及態度,這是需要檢視的問題,不過無疑的也是個趨勢
這對設計來說是不好的現象,但是對消費者來說是多了一種選擇,你可以跟著走,也可以不選擇,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這種沒有深度的商品感到疑惑,開始對花心思的設計師以及品牌產生共鳴,不適合的自然會淘汰
消費者價值觀會造成這種對"設計本身"來說是變相的文化,這也就是目前的潮流文化
疑惑的是很多人的發文是針對那些穿著該商品的人,說他們"沒特色","穿制服","假潮流",而不是針對主題說出個所以然來討論
對我來說以上所表達的還有fq大跟swingly大的中肯意見就是現在的潮流文化,雖不是優質設計,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多人說假潮假潮,那到底什麼是真潮流?也沒說出個理由,就好像自己很懂的一直批評,消遣他們的穿著,質疑他們的品味,對於自己身上穿的跟他們不一樣就有比較高尚優秀嗎?套句swingly大所說的:差勁的設計自然會有市場淘汰機制
目前來說時下消費者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妳覺得他們蠢到花大把鈔票去買一個炒作起來的商品,但是他們的價值觀認定很值得,對他們的族群來說這樣就夠了,他會選擇買一件每天穿的開心的衣服,還是一件你們認同的衣服但是卻不喜歡所以很少穿?答案很明顯
fq wrote:
不知道是不是該貼在這...(恕刪)
說實在的
已歷來流行界的行為來看這幾年國高中生的潮流系
其實根本沒什麼好壞
何況青少年本來就有自己的審美觀
國中生對鮮豔色彩的喜好
還有高中生很容易一群人穿一樣的衣服
這都是一直不變的
流行/品牌這種東西本來就是這樣子由一群人的默契堆疊而成
大家都認同,認為有這個價值,商品就可以用比起成本還要高好幾倍的價錢賣出
只要是一群人,那就一定有所謂的"盲目"出現
如果要指責他們的盲目
也可以想想板上流行討論的質感商品
高價鏡框如豪雅,Ic!
除了他們真的品質好 不可否認也是很多人花大錢配戴起來並不那麼適合自己
就算穿了diesel還是補救不來變形的身材,但還是對於精緻的刷色和褲型講究買得很高興的人也很多
風潮本來就是只有非常少數有天份的人所帶領的
就算看不慣他們的行為
但是不論是懂得抓住消費大眾的心理,或是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心理
都是一種會賺錢的天份才能
最近逛了百貨公司,發現tommy,RL這類的美式休閒品牌漲價的速度驚人
比起直接從美國官網單買一件,再加上國際運費還要貴了
這和潮流系店家的炒作行為比起來也不會有良心多少吧
兩邊一樣都是只有懂得穿衣服的人才穿的好看
而其他大部分的消費者一樣都有著所謂複製人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