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一詞發展至今,嚴格來說並沒有人可以明確地給它下一個「標準定義」~因為從線條簡單俐落的《Giorgio Armani》西裝,到造型異常大膽的 Lady Gaga 舞台裝,都被輿論冠過「時尚」的評語;而百度百科分享關於「時尚」的英文翻譯有很多種,包括:「Fad 時尚,一時流行狂熱,一時的愛好」 、「Mode 方式,模式,時尚」「、 「Style 風格,時尚法,文體,風度,類型,字體」、 「Vogue 時尚,時髦,風氣,流行,風行」、「Fashion 樣式,方式,流行,風尚,時樣」、「Trend 趁勢,傾向」。(或許這就有點在像「欣賞藝術」一樣,無論是寫實派或抽象派,只要有人欣賞,便可以被歸為某種「藝術」)
話雖如此,個人發現美國有個節目名為《Project Runway》(我是從第 7 季開始看的,之後便有持續追蹤),而在經過數季的觀察後,發現參賽者被淘汰的順序大約可以歸納出某個「規律」,從這點深入去探討,或許能夠以較簡單的方式去瞭解大部分的人都能接受的「時尚觀」~
「One day you're in, the next day you're out !」
最先被淘汰的參賽者,絕對是「成品風格不突出且做工粗糙」;再來便是「雖然有著天馬行空的創意概念,但實穿性不足」;接著變是「縫紉技巧強,但設計風格顯得過於老氣」;然後是「個人特色強烈,卻無法進一步地 "突破自我"」;而最後留下來的總冠軍,多半是「可以把持住顯著的自我風格,還懂得去感受流行資訊並適度地融入使用;偶而亦可突發奇想地產生令人驚喜(而非驚嚇)的新創意(當然也要保有精湛的手藝,否則會很容易 "不耐穿")」~這點是頗有趣的,因為節目的主要評審有超級名模 Heidi Klum、美國時裝設計師 Michael Kors、時裝雜誌總監 Nina Garcia,這 3 位在相關領域都擁有一定的影響力,雖然彼此看法不見得每次都相同,但最後評選出來的每屆冠軍居然都有類似的特質;或許這也能表示:「即便時尚的流行風潮日新月異、變化萬千,但最後回歸到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要達到『好看又時髦的穿著其實只需要符合類似冠軍作品的條件就好。」
P.S 以上皆為個人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