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_digital wrote:
↓很特別的是,後座的安全帶是由車內天花板拉下來的設計。與一般在後座左右邊拉過來的橫向設計有所不同。想必是因為越野時前後晃動比較大,由上方拉下的安全帶才能把乘客的身體穩定的拉住。...(恕刪)
如果閣下仔細看的話,必定能夠發現同一張圖片裡,
後排外側座椅的安全帶依然是從左右兩邊拉進來的,
只有後排中央座椅的安全帶是從天花板拉下來的,
至於原因.....當然是比從肩膀部位拉下來要安全一點,
但是跟有沒有越野、晃動比較大有沒有關係?
...Previa好像也有這樣的設計...這...應該不越野吧?那...說是Toyota比較晃可能說得過去吧?
(車庫裡面的大P聽到了可能會生氣喔......)
如果這篇掛著【採訪】標題的文章,是Mobile01網站派出的記者前往採訪而發表的官方文章,而不是所謂網友的開箱分享文,那麼請派出懂車的專業記者來寫~寫太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對 貴網站的公信力只有減損沒有加分。
以下是我找的幾個錯別字與寫的不妥的地方:
1. 侏羅記公園→侏儸紀公園。
2. 賓士系統&LAND ROVER系統:車界沒有人這樣寫的吧?賓士車系、LAND ROVER車系…才是慣用而且大家熟悉的用法。
3. 前、中、後差速鎖定裝置:口語可以省略的講成中差鎖定、後差鎖定,但寫文章請用完整的「差速器」一詞,不要省略這個“器”字,如果你知道那差速器是什麼裝置,你就不會省掉那個字。
4. ESP電子操作系統:這是什麼翻譯?Mercedes-Benz Taiwan的ESP官方用詞是「電子穩定系統」 ,另外有些車廠也會用「電子車身穩定控制系統」來指ESP,這是比較完整的寫法,ESP翻成「電子操作系統」,看的人很難知道那是什麼。
5. “看車頭晃過去,筆者有時候還沒反應G-CLESS正好由筆者面前經過”:這段話突顯作者根本就不夠熟悉Benz車系…,另外,代表車系的字是CLASS,而不是CLESS。
6. “雖然是已經名車有主,不過為了保護未來的車主隱私,所以在車牌部位僅放上了G-Class的牌子”:車子都還沒有正式掛牌,哪來的車牌會曝露車主隱私?而且放在展示間展示的新車,原本就會放上「車系名」的牌子,這是慣例。
7. “筆者並不太瞭解,手上也沒有G320 CDI的詳細車身介紹,不過看起來這應該是排水以及散熱用的孔吧?”:這種說法也不是專業汽車媒體該有的態度,身為傳播產品訊息的媒體,不了解就該去問,不要自己猜。
8. “G320 CDI車頭的樣子,充滿了霸氣,水箱罩上的賓士標誌若是取下,第一次看到的人根本不會把這款車跟賓士那種印象聯想在一起”:前幾位網友講過了,這樣寫只是再次凸顯作者對Benz車系的不熟悉。
9. “大燈為HID的配備,應該是主動轉向頭燈的設計吧?網路找了老半天,沒看到相關的介紹。”:同第7點。
10. “前下巴下護檔,進入角的角度還不小。”:說車頭下護板,引擎下護板都可以。護檔?車界沒人這樣說。還有談到進入角(或進坡角),請直接提供角度數據,最直接也最易了解,而不是說頗大、很大這種形容詞。
11. “很特別的是,後座的安全帶是由車內天花板拉下來的設計。與一般在後座左右邊拉過來的橫向設計有所不同。想必是因為越野時前後晃動比較大,由上方拉下的安全帶才能把乘客的身體穩定的拉住。”:那是後座中間位置乘客的安全帶,後座左右二個位置的安全帶還是配置於C柱上。
12. “因為有備胎的關係,所以後車門的開啟是橫向開啟的設計”:這是用猜的還是設計師告訴說的?側開式車門與有備胎設計並沒有直接相關的邏輯關係。
13. “水箱罩前加裝金屬防狀桿是最基本的改裝” :防撞桿,不是防狀桿。
14. “呼吸管也是有部分車主有裝上” :應是「車外進氣管」,此管作用是提高進氣位置、避免涉水時吸進水而損壞引擎(出怪手),但並沒有呼氣(排氣)的作用。講呼吸管,好像要去浮潛。
15. “座椅捨棄了皮椅,改為OMG的賽車椅,包覆性更強”:OMP,不是OMG。
大概列舉了這幾點,希望 貴網站能夠派出專業的記者來採訪撰文,這樣Mobile01網站的公信力才會受到肯定。

)




,很多知識都要靠各位鄉民們的討論來獲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