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opia wrote:是啊 不過很辛苦就是(恕刪) 這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很多地區2025~2030之後幾乎不能賣油車所以車子電動化是必然趨勢只是下游的代工廠如何在轉型趨勢中存活下去這就是代工廠老板燒腦的地方
傳統車廠遲早要轉型,特斯拉帶來的不是廉價的電動車而已,主要是整個供應鏈的變革,已經完全沒有像傳統車廠那樣,養著龐大的供應鏈、銷售系統、保修系統了。讓整個體制不像傳統車廠這麼厚重。這部分如果不變革只能賣品牌了.......
陳小白2857 wrote:裁員數千人、壓低材料(恕刪) 搞機械起家要 轉型 變成 <<機電+資訊>> 整合一般都不太成功..你看看目前賓士車的 <<電腦介面及影音介面>>> 真的慘不忍睹, 可能都是外包 or 外行人做的..看看除非打掉重練 --- 投資 成立新公司, 不然應該會走的很挫折..
不要跟那些斯拉教的信徒一樣好嗎Mercedes的MBUX是找Nvidia幫忙的 奧迪的MMI也一樣哪裡差啊?傳統車廠很多東西本來就找外面公司合作的甚麼東西都自己來有比較厲害嗎?輪胎也要自己生產才算厲害?一個年賣兩百多萬台的車廠要被擔心垮掉殞落 實在是太好笑的一件事情了BMW最近還找Hans Zimmer幫他們電動車調聲音 不期待嗎?誰說傳統車廠不懂得改變arthur2598 wrote:搞機械起家要 轉型 (恕刪) 那些講甚麼賓士會消失還是特斯拉十年以後不在會被傳統車款打垮的都想太多特斯拉短短幾年的車廠銷量已經超過I跟J 今年預估銷量50萬台很大拉近V跟L這些比他早出很久的車廠不做電動車的品牌會消失應該是可以確定的 I-Pace才出沒多久已經占整個Jaguar的一成銷量了alphaelf wrote:傳統車廠遲早要轉型,(恕刪)
這篇文章只點出了部份事實,在國外的相關文章裏,有更多更詳細的解說分析,其實整個德國車廠(可稱是汽車業的龍頭)都面臨大麻煩!!!我只能說,美國將會重返汽車製造業牛耳,對岸第二,日本將退居第三,而德國...........當年NOKIA在美國的ADR每股價格高達300多美元,誰會相信不到一年後..................陳小白2857 worte:裁員數千人、壓低材料...(恕刪)
jerryho282 wrote:這篇文章只點出了部份(恕刪) 可惜日本很保守..只顧著享受目前成果...不然他們機電整合能力是很強的不過 日本 創新能力, 及 軟體整合能力 也不太行..所以電動車..就一直走得不是很積極...看看囉...未來汽車產業重新洗牌是跑不掉的...
傳統車廠真的要上緊發條跟上了最近日本才有人把特斯拉拆解,研究車載電腦發現是領先業界6年以後的車輛肯定是越來越電腦化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070720
jerryho282 wrote:這篇文章只點出了部份(恕刪) 如果你親眼看過TESLA和賓士的內裝和造車工藝你會知道TESLA還差賓士老大一截電動車非做不可,但TESLA跟豪華車還是有差距的賓士本來就是高級豪華車的小眾市場,那是這幾年下放A & B & C CLASS在市場上嚐到甜頭頂不了回去以前專做豪華車市場而已TESLA辦的到的事情,賓士也可以辦到問題是,賓士辦的到的事情,TESLA是辦不到的看看MODEL 3,連洗個車都會浸水,造車這種東西還是不要相信美國人比較好我講真的
《日經亞洲評論》拆解了特斯拉旗下最平價的車款「Model 3」,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全自駕電腦系統「Hardware 3」;報導也指出,這項技術是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中快速成長最大武器。Hardware 3模組當中包含2款由特斯拉自行研發AI晶片,自去年春天開始,特斯拉旗下所有車款Model 3、Model S 和 Model X新車均搭載Hardware 3,並搭配特殊軟體讓硬體功能更完整;特斯拉的自駕功能以及車內的資訊娛樂系統,都由全自駕電腦系統驅動。報導指出,這種以電腦為核心的電子平台,將成為未來汽車具備更高智慧、功能更多,且能處理更多龐大資訊的關鍵;產業人士也預期,此技術最快在2025年普及,代表以特斯拉目前的技術,已經足足領先同業6年。這新聞不知道怎麼算領先六年的 如果是以硬體FSD晶片的效能來說領先六年 那前幾年特斯拉Model S/X在用的Nvidia晶片也沒落後六年這麼多啊2016/17年的特斯拉都還不是用上自家設計的這個FSD耶 之前的特斯拉也是像BMW跟MobilEye還有賓士跟Nvidia一樣 都是找其他公司合作的FSD電腦這個跟奧迪的zFAS也差不多概念 到底是怎樣領先六年Nvidia日前發表的Orin晶片也預估運用在兩年後的車款上 這晶片效能比現在特斯拉的FSD晶片更好下一代的S-Class也是繼A8之後德國車廠第二台Level 3的車 也是跟Nvida合作的傳統車廠不過馬斯克也有說現在有在開發比目前FSD更好的晶片了羅素威斯布魯克 wrote:傳統車廠真的要上緊發(恕刪) 話不要說的這麼篤定 那這樣講特斯拉挖個德國車廠設計師不就飛天了?特斯拉沒特粉說的這麼好但也沒特黑說的這麼差Ronniekuo wrote:如果你親眼看過TESLA...(恕刪)
機械起家的幾乎都看不起電子零件和電腦軟體,不用說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們老闆就是機械起家,然後我在這家公司做什麼? 沒錯就是電子軟硬體開發,自動化設備無法避免的電子化,不論是電路設計到軟體設計,PC軟體還是PLC軟體都一樣,做機械的就是認為那個不用材料成本,不用材料成本的就是一文不值,觀念深根蒂固,要他多花一毛錢去買都不願意,但是奇怪了,用盜版軟體卻不遺餘力,雖然說被抓到還是乖乖付錢(畢竟是公司),但是不是付給原廠和代理商,而是去掏寶、蝦皮這種地方找第三方授權,別人要賣幾萬的軟體,用授權買幾百元就有了,更進一步加深了軟體不值錢的印象,電子零件更鮮,說那些零件材料一個都一元兩元,兜起來要賣幾萬根本搶錢,然後每樣東西都說別人賣太貴,自己兜零件回來做,一條電纜線別人賣2000,說太貴回來叫員工一條一條對IO焊接封收縮套,結果花半天去買+半天做工,成本早就超過2000元了,別人隨插即用的不要,偏偏找自己員工麻煩,是怕員工沒事做喔?但是對機械零件態度完全不一樣,每樣東西都說別人貴的有理,說的頭頭是道,說加工精度多高多高、日本進口一定不會差、大廠牌有保證貴個20%很合理,結果爆軸承、破油封、滑軌異音、...各種瑕疵都被我們遇到過,還可以找藉口: 人家大廠一年出幾百萬個零件,總會有一兩個不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