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車價一向是比台灣便宜很多如果真的要比的話 真的是氣死所以基本上就不要去比較了而台灣的賓士價格會定成這樣我想原因是台灣比較老一輩的生意人 有著濃濃的賓士情結 購買汽車的首選就是賓士所以不論價格是否合理 有預算還是會買而他們的下一代 或是新一代比較沒有賓士情結的富裕人士則會思考比較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預算 可以買的起 車價定的高高的賓士但是自己又不是笨蛋 比別人多花錢 買到的車並不是那麼的物超所值為的只是開賓士的虛榮感 也許購車的目光會轉向到其他的豪華品牌但有的人又考慮到自己畢竟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開車出門時總是想得到外人的羨慕眼光 那自己又是身處在賓士情節那麼重的台灣那買車的選擇 又回到了賓士車的身上就像台灣人買錶一樣 看看勞力士的二手價錢與其他廠家的比較 就可以看出勞力士情結有多濃所以結論是 賓士價錢定多高都沒關係 最好是越高越好 這樣才可以讓車主得到越大的滿足感開出去跟朋友臭屁說 我這台賓士500萬也許就是許多人想圓的一個夢吧
dc_alwaysblue wrote:嗯....所以呢?....(恕刪) 其實以市場經濟活動來說,你說的很有道理.就好比對面的國家.汽車方面的稅賦與我們大同小異.但是平平比進口車(3.0L以下)...牠們有的車種比我們便宜.如renault.fiat.等...但是双B.audi.saab.volvo等等又比我們貴很多.因為有錢人多嘛...
dmvz wrote:alan兄對於比價這...(恕刪) 我的一個朋友跟dmvz兄一樣, 靠著裝潢自己的房子, 買家具餐具, etc. 學了不少東西, 後來竟然在網路上經營購物網站賣起北歐餐具了以前他還是個"電腦盲"咧...嗯! 蠻令人佩服的....加油dmvz
以下僅就我個人經驗分享心得。就是因為住過美國,所以才會拿在美國時買車養車的經驗來比較。沒錯在美國買車的MSRP是空車價,不過大多人會選的配備車商都會包成package,算起來很超值。而台灣的標配有時就相對失去了彈性,例如Lexus就是幾乎沒得選。有時用起車來才發現一些買車時覺得新奇的配備其實很少用到。而因為資訊透明又充足,折讓空間、保險費、維修費及二手車價都不會太讓人意外;加上市場夠大,選擇性也多;常換車的人用corporate lease有時還很划算。如果以可支配所得水準來看,買車及養車相對比在台灣容易。所以回到台灣要買車時會特別懷念美國。但如果只是單單為了車就要搬回去,未免小題大作。另外,會在乎車價的,並不見得是買不起或是小氣。我認為每行都有他們的專業,總要給人合理的利潤,生意及服務才能完整而長久。當然不喜歡給人當肥羊宰,年紀經驗稍長了奉承跟客套也對我不太管用。對一件事我若是不確定,要不就是去查清楚,要不就相信專業。通常比較大的商家也都知道,客戶的信任是該珍惜的,因為騙只能騙一次,得罪一個客戶也常會連著失掉一串生意。所以我除非是另有熟識,盡可能會找總代理買。貴與不貴,當然就必需把環境因素考量在內。否則以房子來說,差價豈不更大。在台灣買車,我倒是沒有品牌忠誠度,但是卻認為買雙B並不見得那麼笨只是為了面子問題。因為我的車都三年一換,保值性就是讓我放棄Audi, Porsche, Jaguar, Land Rover及其他非主流車種/款的原因。其實車子在總資產裡面占比不高,或是根本不應該算資產而算費用,占總費用比也不大,要花多少心力去比較呢?這有時也關乎一個人對車的熱度。我的一位長輩身家數十億,對車的觀念真的是純代步,天天用車卻不想請司機。開的都是普通到不會讓人注意的舊車。他說車子開到哪就隨便丟,一個月停車罰單十多張也不在乎(反正他也沒經手,被拖也會有人幫他送回來,以前紅單都自動不用繳的),保養的事沒在管(有人會代勞),但是方便最重要。在他眼中,一頓飯的重要性還要遠大於車子,二三個月的娛樂費就可以買台E-class。我每次換車遇到他都要解釋說這是公司的,要不然又會被唸;不過這幾年他也早知道我個性比較愛開新車,唸了沒用也少唸了些。其次講到自己進口東西,其實流程並不難。兩年前因為新居趕著要辦house-warming party,向台灣的代理商訂地毯,本來都口頭訂了,就是因為特殊規格他們弄得得複雜,而且後來說趕不上;氣得就自己找上比利時與荷蘭的原廠,並找了美國的經銷商幫忙處理運送與報關細節;不僅時間超快,而且也省了幾十萬。後來因此對那家台灣總代理完全失去信任,任他們事後怎麼說我也不想再找他們買。這方面如果有同好需要分享經驗的我再細講。
http://www4.mercedes-benz.com/manual-cars/ba/cars/w211/en/index.htmlhttp://www4.mercedes-benz.com/manual-cars/ba/cars/w212/en/index.html以上兩個連結給車主或是有興趣的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