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 wrote:
嗯
恐怕都只是說說而已。
直流充電樁(快充) 50kw~250kw: 這種充電設備,都是百萬起跳,而且通常要再向台電申請,重新拉電,聽說也是百萬起跳。
如果無利可圖,或是政策補助,或是車廠投入,這些廠商應該都只會去佈建 7~15kw的交流充電樁….車主要自求多福了。
說句難聽的,傳統車廠開發電動車,都是被各國環保法規逼的! 誰沒事會去開發這種車子本身賠錢,保養也賺不到錢的產品。
在商言商——
在沒有法規壓力的台灣,車廠當然樂得繼續推油車來賣! 電動車只是插花和製造話題用的!
事實上也沒那麼糟啦,假設蓋一個10隻充電樁的DC超充站,連土地成本算台幣2000萬好了。
平均假設每車次充電費淨利250塊台幣,每天如果有100車次來充電,大概2年多就回本了。
廠商如果夠聰明的話,應該要趕快去獵地 (交流道旁邊長期沒人要的工業用地會是首選,或是有機關組織有土地願意長期低租金出租的,比如有些加油站做不下去的,可以考慮就租給特斯拉或華城蓋超充站),晚了好的點都被人家先佔走了,這生意就真的不好做了。
超充站只要地點選得好,回本後基本上就是躺著賺了,利潤也很穩定,老實說是門不錯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