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頭獨特之處在於底部位置,賓士為其配置3D點陣式柔性外部顯示器,將延續C111而來的圓形車燈數位化,它還能用來與其他用路人溝通。與C111最大的不同在於Vision One-Eleven採用輪廓鮮明的U形前裙板,引擎蓋黑色進氣口亦是發想自C111。



車側鮮明特徵來自鷗翼車門與點陣圖案車窗,輪圈設計則融入結構感強烈的電動馬達轉子繞線元素,同時呼應Vision One-Eleven搭載先進的純電動力系統,正好跟極簡光滑的車體表面形成強烈對比。另外車側底部的刀鋒型裙板設計也很特別,內藏藍色背光孔洞營造俐落的視覺連貫性,此空力套件是由C111車身下半部黑色塗裝的設計演變而來。


Vision One-Eleven車尾同樣具有一塊輪廓張揚的擴散板,上方是與車頭相同的顯示器和點陣式紅色尾燈,另外車尾也和車側刀鋒裙板一樣藏有藍色背光,包含輪圈內側都配有圓形照明元件,前衛感依然十分強烈。



Vision One-Eleven的內部車艙設計已經脫離現行Hyperscreen或Superscreen的設計概念,傳統儀錶台位置已被一塊長型3D點陣式顯示器取代,造型就跟車頭尾的燈具互相呼應,畫素同樣刻意粗糙化,讓目前時速等顯示資訊更加醒目。另外,此3D點陣式顯示器上的粗顆粒QR Code也變成數位藝術,就像「數位化早期」的新聞跑馬燈。這項功能運用玻璃像素輔助,會隨著觀看角度不同呈現色彩漸層變化,真實影像則清晰顯示在方向盤旁的高解析度顯示螢幕上,光看車艙前半部設計就覺得超酷!
不僅如此,賓士設計師再將AR擴增實境整合至虛擬原型車艙,駕駛者可以戴上由賓士設計師與Magic Leap技術專家合作開發的Magic Leap 2 AR眼鏡,眼前立即融入各種與周遭環境結合的高解析度數位內容。這項技術創造一個無縫融合的空間,結合實體車艙與超越螢幕的數位UI使用介面,就像是整台車都變成了用戶使用介面的概念。這是基於賓士現行車款的直覺式Zero Layer零層級使用介面,並將零層級元素運用在用戶可於四周空間直觀的AR擴增實境
,包括3D圖示和導航地圖,儀錶板與方向盤周圍控制介面同樣結合AR擴增實境,按鍵或旋鈕等實體物件附帶額外的情境體驗。
除此之外,極為先進的Magic Leap 2 AR眼鏡,可將駕駛置於中心以180度AR擴增實境結合車外真實世界和虛擬原型,地圖元素也能投射至環境中並加入更多資訊,例如想去的地點或是彎道另一端在施工等潛在危險,還可以在X光般的透視景象中,提升用戶體驗並確保畫面乾淨而只保留必要資訊,像是阻擋駕駛視線的物件(A 柱、車門甚至引擎蓋)會變成透明。這個用戶使用介面將為賓士開創不受技術限制的使用體驗,背後是一個更遠大的延展實境 (Extend Reality) 願景,使技術與硬體不再是焦點,而是完全整合並實現用戶所需、所想的操作。


Vision One-Eleven的技術亮點還有全新概念電池系統,其配備來自YASA的兩款強大軸向磁通電動馬達,賓士與YASA雙方正攜手朝大規模量產努力,以滿足新一代電動車需求。YASA 原本是位在英國牛津的電動馬達製造公司,專門生產高性能軸向馬達,於2021年7月成為Mercedes-Benz AG 100%持股子公司,賓士因此取得極具潛力的獨特新技術,有望讓電
動移動性能持續創下新高。
軸向磁通電動馬達的最大優點是重量大幅減輕也更緊湊,性能表現並大幅領先目前大多數電動車搭載的徑向磁通電動馬達。在軸向磁通電動馬達中,電磁會沿著馬達轉軸平行方向流動,造就極高效率。另外在傳統徑向磁通電動馬達中,磁通方向是與轉軸垂直,與徑向磁通馬達相比,軸向式的動力儲備將會更高也更持久。除動力和扭矩密度,更窄的封裝規格則是另一大優勢,使重量與尺寸得以雙雙下降,相較於市面上相同動力輸出的電動馬達,軸向磁通馬達的重量只有三分之一,佔用空間也只有徑向式的三分之一,對於高性能電動車的操控性來說將具有極大幫助。YASA新一代軸向磁通馬達將在Mercedes-Benz的Berlin-Marienfelde工廠生產,作為未來性能車款動力系統的核心。
以上就是這輛Vision One-Eleven概念車的產品重點,它也是我這次在慕尼黑車展裡認為科技性最高、最帥的一部概念車,會讓人很期待其各項科技實際使用在市售車的時間到來。今天將會繼續至慕尼黑戶外展區採訪,稍後再繼續帶來現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