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一年時間,這部隸屬W206新世代的性能旗艦C 63 S E Performance總算抵台與大家見面,台灣賓士特別選擇在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其舉辦上市發表會,現場同時帶來小改款版本的CLA 45 S 4MATIC+ Coupe與GLE 53 4MATIC+ Coupe共襄盛舉!然而現場媒體的目光當然都是集中在全新C 63 S E Performance身上,尤其是前方引擎蓋下的2.0升四缸渦輪PHEV油電機體,在缸數減半並加入E Performance電動馬達輔助後,AMG工程師是如何壓榨出680hp最大馬力,又是如何降低車重對於操控性表現的負擔,台灣賓士也在會中規劃約半小時來講解C 63 S E Performance的重點科技運用,以下便來一一說明!另外,C 63 S E Performance在國內定價自603萬元起!


首先在外觀方面,C 63自然是換裝全套線條極具張力且霸氣十足的空力套件,展示車選用的消光石墨灰更為帥氣程度再添幾分!讓車頭看來更為霸氣的一項原因,是C 63雙前葉子板的寬體設計使車寬足足增加7.6公分,連同前輪距一起增加5.7公分,對於前軸轉向犀利度與高速穩定性皆有加分效果,再來引擎蓋除既有隆起造型以外,也在前方新增導流孔設計,協助引擎室提升散熱效率。

另外C 63的軸距相較標準C-Class再增加1公分,這1公分主要是前軸稍微向前延伸,同樣是因應車頭長度增加所做的改變,C 63的車長比起標準C-Class也再增加8.3公分,工程師應該也有將車身前、後配重納入考量,讓前方搭載引擎及變速箱,後方搭載電池、E-LSD及雙速變速箱的C 63 S E Performance,能夠達到49:51的良好車身配重,協助車身於過彎時的協調姿態發揮。圈胎方面,C 63 S E Performance標配20吋圈胎組合,尺碼是265/35R20,標配的輪徑與寬度均比W205 C 63有所提升,目的當然是為了應付更強大的動力所需。

C 63 S E Performance的底盤配置圖,前方搭載代號M139I的2.0升四缸引擎及AMG Speedshift MCT 9G九速變速系統,後方配置容量6.1kWh的AMG高性能電池、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及一具雙速變速箱,其中包含電子廢氣渦輪、以BSG方式連結的啟動馬達發電機、EDU電驅動單元都是採用400V高壓電力系統作為供電來源,另外新世代C 63亦配備4MATIC+四輪驅動系統。

車身結構亦有強化來提升整體車身剛性,包含前軸強化件、前/後軸橫向水平強化件、行李廂位置的橫向抗扭曲強化件,前方引擎室同樣搭載自W205 C 63開始使用的動態引擎腳,除有效降低引擎震動以外,同時會抑制引擎在車身加、減速時產生的扭動與慣性,提升車輛動態穩定性。


新世代C 63 S E Performance採用獨特的P3油電混合架構,其EDU電驅動裝置整合同步馬達、雙速換檔機構及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馬達轉子並直接環繞於後軸來達到輕量化及體積縮減,雙速換檔結構則確保馬達動力可以延伸至全速域動力發揮。

其實單是這顆M139I 2.0升渦輪引擎的476hp/55.6kgm輸出動力已十分強大,其中渦輪採用的VIC系統跟我們了解的VTG可變渦輪葉片不太一樣,以往VTG是放在廢氣端,賓士使用的這套VIC是放在進氣端,可於低轉速時縮小進氣管徑來提升進氣流速,在廢氣端則運用可變圖輪軸與可變揚程技術來提升廢氣流速,共同讓渦輪與引擎達到更好的運作效率。

至於位在後軸的電動馬達,能夠持續供應的馬力輔助是95hp,表示C 63 S E Performance的標準狀態馬力至少為571hp(476+95),全力輸出並可提供約10~15秒的峰值204hp馬力輔助,才會達到規格中提到的680hp最大馬力!這具電動馬達同時提供13公里的純電行駛能力,純電行駛的最高時速是125km/h。

C 63 S E Performance配置的電池是AMG HPB80高性能電池,內部採用21700規格柱狀電芯,共以560個電芯組成,整體電池重量僅89公斤。這具電池並擁有十分出色的充放電效率,如圖中左下角圖表所示,賓士自家一般電動車因為注重的是續航里程,C-rate充放電率大概在2左右而已,然而AMG HPB80高性能電池卻能達到33左右的優異表現。

散熱方面的話,電池內部直接運用來自F1的直接冷卻技術,有別於一般電動車的冷卻底板構造,直接冷卻技術是會在電池模具裡直接注入14公升的液態油,將電芯組浸泡在無導電油質進行冷卻,冷卻油會經過熱交換器以LT2低溫迴路進行冷卻,將會比一般冷卻底板更有效率。至於其它散熱方面,為維持引擎正常工作溫度以發揮高輸出性能,冷卻系統可將汽缸蓋和曲軸箱冷卻至不同溫度。這項作法可以保持引擎發揮最大功率與高效率運作,同時維持曲軸箱溫度,減少引擎內部摩擦造成過熱。汽缸蓋則採用機械高性能水泵冷卻;曲軸箱則由第二個電動水泵冷卻。在運行中,使用節溫器控制引擎的工作溫度,讓能曲軸箱能依照情況進行冷卻,藉以提升零部件耐久度。

搭配在2.0升四缸機體的電子廢氣渦輪於葉片軸心配有400V電動馬達,優點是透過馬達快速提升葉片轉速,因此可在換檔或油門收放間維持增壓壓力,其中馬達離合裝置並可讓廢氣渦輪自由推展到最高2.6bar增壓壓力,必要時還可回收動能轉為電能。

藉由上述各項技術結合,使C 63 S E Performance身懷680hp最大馬力,以及數據呈現的104kgm最大扭力,造就僅僅3.4秒就能完成0~100km/h加速的強悍性能!比上一代足足快了0.6秒!

AMG DYNAMIC SELECT提供Electric、Comfort、Battery Hold、Sport、Sport+、Race、Slippery、Individual等八種模式選擇,其中比較特別的會是Electric純電及RACE賽道模式,純電行駛只有13公里但最高時速可達125km/h,還會有獨特的AMG EV聲效輔助,另外油門附有兩段式偵測功能,當油門深度超過設定壓力點,系統便會取消純電行駛而進入油電模式的備戰狀態。至於賽道模式則會將動能回充效能設定在Lv1第二段(0~3),新一代C 63當然也提供增進駕駛樂趣的DRIFT MODE飄移模式。

AMG並為新世代C 63設立專屬的「Always ON」永久待命邏輯,這項功能的目的就是要讓C 63隨時保持在有電狀態,持續供電來源包括前方BSG啟動馬達發電機,可以在時速50km/h以下為後軸電池進行充電,第二是前方引擎在不需要太多動力輔助時會提高負載點,讓引擎得以提早進行動能回充功能,第三個是轉子直接環繞在後軸的電動馬達,可以進行更有效率的動能回充,第四個是採用柱狀電芯的HPB80電池本身即具有優異的回充效率,讓C 63在S運動、S+進階運動、RACE賽道模式都擁有不同比例的基礎電量。

這張名為「賽道彩蛋」的簡報還有三項重點功能,分別是BOOST MODE增壓管理模式、強煞回充及滑移回充,進入BOOST MODE增壓管理模式時,當電腦感覺駕駛者並沒有刻意大腳油門,便會將後軸EDU電驅動輸出比例控制在30%內,當駕駛者大腳踩下才會供應100%後軸電動馬達出力。另外在賽道裡的進彎前大力煞車,或是出彎時的飄移過程,系統都會透過EDU來進行動能回充。
C 63 S E Performanceu並標配後軸轉向系統,於時速100km/h以內提供最大2.5度的反向輔助,增加過彎靈活性及縮小迴轉半徑,系統並會在Sport與Sport+模式得到更強烈回饋,超過時速100km/h則會以同向進行輔助,提高高速狀態的車輛行駛穩定性。
以上就是關於C 63 S E Performance的各項重點科技運用,坦白說真的頗為複雜,若要發揮其最大實力,確實需要好好了解各個模式的應用條件來進行發揮,看完如此深奧的科技層面運用,也會讓人更加期待C 63 S E Performance的實際操駕表現!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