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早在前年高雄捷運預告要通車的時候,就已經有規劃利用折疊單車搭配捷運這種通勤方式來上下班,無奈高雄捷運通車日期一延再延;不過晚通總比不通好,今天小弟就利用高雄捷運通車後的第一個上班日,來一趟折疊車+捷運的通勤體驗。


這一站是小弟家附近的捷運站,從我家騎著 Strida 大約三分鐘的路程,其實用走的也很快就到了!話說高雄捷運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每一站都有著獨特的外觀設計,不過這樣的設計有好有壞,說好聽是每一站都各有特色,但對我來說,我總覺得出入口的設計如果一致,對外地來的朋友要尋找捷運站出入口會比較方便。


沿著電扶梯一路向下,準備進入捷運站!



因為昨天在網路上看到有網友反應攜帶「非」高捷公司販售的折疊車可能會被拒絕進入捷運站內,不過小弟從過驗票閘門到月台候車處,都通行無阻。只有在候車時,有位高捷公司的工作人員前來告知小弟往後攜帶折疊車進出車站時,需利用電梯來上下樓層。


看來目前發車的狀況是六分鐘一班車,目前高捷的規劃是尖峰時間六分鐘一班車,離峰時間十分鐘一班車。

高捷與台北捷運月台內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全線均有月台門的設計,不但安全性大幅提昇,也能減少列車進站風壓所帶來的不適感。

高雄捷運車廂的空間與台北捷運相比顯得略小,在加上立了許多幫助站客抓握的鋼管,讓視覺上越顯得空間擁擠。

弧形的拉環設計,可以避免站客與坐客間的尷尬場面。

車廂內的廣告區塊目前還是空的,有需要的朋友請聯絡高雄捷運公司!

小弟的 Strida 就這樣放在車廂裡!不過這樣很佔空間,建議人多的時候不要這麼作。

搭配 Strida 的「手煞車」功能, Strida 就可以站起來靠在旁邊啦!不過不建議這樣子放,最好是靠在自己身上比較安全!且捷運公司的網站要求攜帶折疊車的乘客「車不離身」,所以勸大家應該隨時要抓好自己的折疊車。

車廂內的 LED 螢幕看板,即時顯示目前的行車位置。

這一站是左營站,也是一般高雄人所稱的「三鐵共構」;隨著高雄捷運的通車,使得「臺鐵」、「高鐵」、「地鐵」這三鐵名符其實。


離開左營站不久,高捷就從地下轉為地上立體路線行駛!


這一站是世運站,改天有機會再到世運會場拍拍照!

接下來是油廠國小站,放眼望去都是中油的員工宿舍。


看到楠電和日月光的招牌,不用語音提醒也能猜出加工出口區站到了!

接下來這一站,就是小弟的上班地點「後勁」站了!

這會下樓就乖乖的坐電梯(高捷的工作人員還幫我按電梯,真是不好意思),不過由於這電梯主要是服務身心障礙朋友,所以上下的速度頗慢。



出站了!繼續騎著小黑去上班~~

到公司刷卡是 8:38。
小弟我今天早上是 7:55 出門,8:06 從 R9 中央公園站出發,8:27 到達 R20 後勁站,接下來騎車到公司是 8:38,路程花費時間是 43 分鐘。如果是以我平常騎機車的速度,大約 35 分鐘就可以到公司。雖然會比平常多花一點點時間,卻不用費神騎車,這一點倒是滿令人值得考慮改乘捷運來通勤。
但是,要說服我改乘捷運最大的困難點是票價問題,以目前現行公佈的票價,從 R9 到 R20 站要花費 40 元,每天上下班就是要花 80 元,而目前我騎機車上下班的油耗,通常都是一個禮拜加一次油,每次加油在 100~110 之間,約可騎 120~130 公里。假若高捷不能在票價上再做調整,勢必將會影響我用折疊車+捷運這種通勤方式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