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分內:小禎.ruffy.庸弟.阿發.超音速
2.41-45分:顏小強.凱恩.籃斯.香吉士.玄燁.小朱.布魯新.阿布.車車
3.46-50分:阿哲.小潘.junyen711.a粒.山羊.Jo社長.鄭姐.小白雀.陳老師
路得.老葉.凱文豆漿.小薛
4.51-55分: 發哥.黑皮大.babyevil.拔辣.小瑋.狼大
5.55-60分:大揚.Neil.阿憲.老實樹.甜不辣.阿袁.阿玫.小缺.小蝸牛.後山之風.黑輪咪咪
6.1小時以上:王哥、阿男.zulutsai.豪哥.Rose.junyen711.傑克+女王.阿佳.小葉.manny-yen.mOnO.周志.dennis . 阿琦
======================================================
騎車真的只是在自我突破還是單純的休閒?
騎快看的景少,騎慢就看得多?
爬山快的表示騎的利害?騎的遠就是勇腳?騎的久會軟腳?
在騎車時,建議將上面這幾句話從心中精簡掉
在一個團隊中會有很多源的文化共存,這是必然也是一個健全的車隊該有的全貌,
所以主張尊重不同的聲音並且開放如自由車般可自由學習及討論的良好環境
不管是什麼組,最後回到一個原點-健康的身心
有好的體力才有更多的精力看的更高更遠,請不要為此爭議是否歧視慢的人
而是追尋有效率且正確的自我進步的方法是玄燁很想去分享的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份8成強度的調查目的,
是希望車友切勿妄自菲薄,落入那幾分鐘的無間地獄
跟著您認為不錯的車友,用著輕盈踩踏的腳步來對話,訴說著彼此間競合般的微妙關係
私下再以虛心討教之,必然其樂趣不局限於自我成長,
這樣心靈的談話也有助於智慧的精進
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
騎車不只是騎車
更能騎出一個人的視野及器量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在口袋及時間的有限下
至少讓自由的心有無限的可能
玄燁當初騎車只能說很幸運的遇到很多優秀前輩不吝指導與提攜
願這份分享得來的果實
能與汐萬車友們共享
說真的
汐萬的車友真的是詐騙集團
以上只能參考而已...如果要攻擊上述車友
請將上面車友的程度向上提個1~2級
歡迎車友自行上來報備更新
感謝您進步的分享與更新
資料會同步在第3頁22樓
一個小小的建議,在騎車時除了姿勢正確外
在練習前後請多花些心力在伸展上
對騎車及運動時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你沒有擁有自信前,你將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小弟也來分享提供自己五指山的騎法.普通時候會把五指山分成3 等分.第一段是從1 號橋到土地公廟.用1/3的氣力
下去騎.(並不是前面騎的快.時間就會縮短),配合著呼吸,用對自己最舒服的齒比下去騎.假設你想要在45分到達山頂
到土地公廟至少不可超過15分鐘..在土地公廟這個點很準(18分.到涼亭就是48分.20分.到涼亭就是50分)
過了土地公廟後.平坡.建議用輕齒比讓自己慢慢呼吸均勻.以應付.接下來的"連續4 公里".到了4 號橋大約應該總共
會花30分鐘
這樣才會有機會45分上涼亭.把他分成3等分來騎,控制自己的氣力.慢慢訓練自己.可以漸漸縮短到山頂時間.
在騎車時.速度.體力.重量.都不重要."心"快樂.最重要.
決定的事情.全力以赴.答應的事情.說到做到.
汐萬百客.福氣啦....
我是先訂一個目標:
剛開始:能不落地到涼亭,就很滿足了
初 期 : 能在1小時內到涼亭,就很高興了
中 期 : 能在55分內到涼亭,就很開心了
成長期 : 只要能看到你們這些勇腳的車尾燈,時間落到50分以內,就很有成就感了
後 期 : 哈...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好還要更好不是嗎
當然每次跟大家騎乘時的心情都非常愉快,當自己的成績有突破時,當然就會想追求下一階段更高的境界。
如果自己騎的時候,那就看當時心情是要慢騎健身看風景或是要快騎破自己記錄 ~
我現在是把五指山分二階段,到土地公廟時間在18分,到涼亭約54分。如果到土地公廟時間落在17分,到涼亭約50分(最近一次測的),可能還要多騎幾次看看才準吧。
對了,有幾個平坡我都用稍重的齒比去騎(加速),這樣做不知道對不對?
---------------------------------------------------------------------------------------------------------
驗證 babyevil 大說的 :
想要在45分到達山頂,到土地公廟至少不可超過15分鐘..在土地公廟這個點很準(18分.到涼亭就是48分.20分.到涼亭就是50分)
驗證記錄 :
5/1 測試: 土地公廟 18 分 --> 涼亭 49分
dennis-7366 wrote:
1. 如何在提升轉速時. 讓屁屁穩固於座墊上 ?
2. 座墊要如何 "靠" ?
(聽說高手們的座墊是用來 "靠" 的. 不是用來座的)
3. 如何自我訓練 "LSD" (Long Steady Distance)確立良好的騎乘姿勢 ?
4. 如何讓雙手 "虛握" 把手. 不致成為支撐上半身的支點. 避免手麻
...(恕刪)
DENNIS哥,您太看得起我了...

個人可以分享一些小小的看法,這四個問題是一個問題
肌群用力是否能平衡並在使用時有效的協助分擔
khs校長的單車學校中有提到立骨盆等口訣就是很好的練習的方法
只是在初期這樣的對的姿勢能維持多久?
我以前也在想練個3~500m的間歇也還好啊!
要問自己是以末稍四肢的蠻力呢?還是用軀幹為主的生物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學會放鬆身心,讓你的身體在騎乘中留意用力的肌群及校長的口訣
相信會享受更多人車合一的快樂
其它的小玄子知道的很有限,也還在摸索中

小小建議,初期不要貪快,
多花時間跟自己的身體及愛車交流
多花些時間跟令人尊敬的五指山交心
babyevil wrote:
假設你想要在45分到達山頂到土地公廟至少不可超過15分鐘..在土地公廟這個點很準(18分.到涼亭就是48分.20分.到涼亭就是50分)
...(恕刪)
babyevil哥,這攻略我以前有試過,心得與您一樣,也是以土地公做基準點
摧車袋有了,找時間殺到台中或台南坐高鐵回!夠Long~了吧
bbyel wrote:
成長期 : 只要能看到你們這些勇腳的車尾燈,時間落到50分以內,就很有成就感了
後 期 : 哈...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好還要更好不是嗎
...(恕刪)
NEO大,您那一次爬五指山沒有很開心的?
生病來騎您也很開心
很久沒有練騎到快死也很開心
每一次看您到涼亭時滿足的表情都以為您又擊敗自己了

用稍重的齒比是OK啊~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穏穏的微加速上去
如果覺得過2/3段有餘力,可以試著增加轉速或者加重齒比加速上去
會有更棒的感覺~可以試試看
騎車騎到走火入魔
連走路及打電腦時都在想如何練其他肌群~金害
在你沒有擁有自信前,你將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雖然當初對一些專有名詞聽的不是很懂....
但是對SLD的訓練方式倒是很認同,就如玄燁大曾對小弟騎乘方式的分析一樣
我肌肉群並不是爆發力型態,騎不快,但適合練習肌耐力....所以後來也就朝這放向來練習了
(轉貼自KHS校長部落格)
SLD Slow Long Distance 精神;
1) 自備輕食,短休息,騎遠路。
2) 培植耐力,不逞強,不逞快。
3) 低速樂騎,不停腳,不飆汗。
SLD Slow Long Distance 口號;
1)尚未,疲勞以前,就休息 , 休而不息, 下車推行!
2)尚未,大痛以前,就休息 , 休而不息, 下車推行!
SLD Slow Long Distance 安全;
1)沿車道邊線30~50公分內行車,不擋人財路。
2)車間距離;平路2車,下坡10車。
PS:另外還需要追加一條汐萬精神...."騎車不忘吃喝"
發哥3727 wrote:
至少要在路上維持100RPM以上是沒有問題的...(恕刪)
"KHS飛輪車上的最快轉速是208,滾筒式上面是180多,道路上是197"~這是神的領域了

發哥的騎乘技巧很值得推薦車友遇到時多觀摩學習.
Peterbunny wrote:
PS:另外還需要追加一條汐萬精神...."騎車不忘吃喝"...(恕刪)
騎車補給真的很重要!感謝您補充的SLD,這精神很推薦給車友
有時候在跟人聊一些訓練及騎姿上的問題時,會很常聽到說:
"你是選手還是要拼奧運?"
"騎的這樣利害是有多快?"
"都幾歲了?在台灣這個沒有錢途啦!"
"你能騎到多強?利害的人太多了..."
人生是一連串意外的組合,在意外中無心的用心去努力之人才能體會這意外的甜美
去年牽車到現在車齡約1年多
去年一整年只有參加過北海岸的賽事
除了時間因素外,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根基還沒有打好
在高強度下很容易因此受傷或影響到別人
今年排了一些賽事,是想去體驗一下風景及了解比賽的節奏
各位車友們,不管您的目標是什麼
有計劃且有毅力的去執行
用著自己的熱情與歷煉擊潰一切似是而非的負面說法
這樣的進步是可喜的!
給個小小建議,多花些時間在基礎打底及長程有氧上
前一兩年也許會讓你覺得自己很糟
基礎打底打的紮實除了健康外,未來才有本錢拉高強度
也才有本錢騎的長久
如果一切都是用錢或當下的勝負在衡量一個人的能耐
這樣讓內心物化的結果
絶非是當初來騎自由車的初衷
先有"Form"的養成,才能進行"量"的訓練
Form包含:
1.坐姿劃圓
2.立姿抽車
3.Aero騎姿
4.衝刺抽車
5.跟車
6.伸展運動
互相提醒與切磋倒是真的!!!
我騎車是為了健康,練車是為了讓自己騎得更好、更遠、更快
我比較講求騎車的效率,所以我比較注重騎車的技巧,以彌補先天體能的不足
讓我可以有機會跟得上大家的團騎,以免提前收工,影響到大家的樂趣!
騎車的技巧包含踩踏、控車等很多項目,如果有心練習,一定可以收到效果的!
我不是高手,但能在滾筒上踩出180多RPM的轉速,的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很希望有機會可以跟大家一起交換心得!
沒辦法,腿力不足,也只能想辦法踩快一點
但是年紀大,心肺又不強,所以,還是擠不進前段班...
大禿鷹兄說的
先有"Form"的養成,才能進行"量"的訓練
Form包含:
1.坐姿劃圓
2.立姿抽車
3.Aero騎姿
4.衝刺抽車
5.跟車
6.伸展運動
真的很重要!!! KHS校長也講過,如何保持好的FORM,能連續騎乘50KM的話
大概2小時,那才有資格談談競賽,也才可以說會騎公路車!
如果保持不住好的FORM,而只是說我可以其多快(MAX),那是沒啥用的!
如同這一期的BIKE雜誌的主題,如何保持均速25KM是一樣的
常聽到有人說,我可以均速35-40,我就真的很佩服
如果您試過長途騎乘,連續50KM就好,盡量保持25KM,2小時
能做到就是高手了!
但如果是衝30-35,休息一下,再衝、再歇息的間接式騎法
雖也可以2小時騎完,但是效果、目的與能力都是不相同的
有機會的話,您可以試試看! 均速,真的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