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騎乘過鋁合金車、碳纖車及鋼管車之後,對一個不會騎車也不會照顧車;
更不慬得愛惜車子,有坑洞不會閃直接騎過,停下車也隨手一丟,
我想還是鋼管車比較適合我放蕩的個性。
自從去年整理了一台近30年的KHS老鋼管車後[分享]KHS古董鋼管公路車 Special,
自覺對老車有一份了解與自信,應該可以自己組車了,
趁著今年年假有9天的假期,就在網路上找起老鋼管車架及零件來。
剛開始設定在輕鬆騎,偶爾騎點長程加點強度,所以決定以公路車及登山車混搭的方式來完成,
大盤就設定為公路車CT(50T/34T)盤,飛輪用登山車(11T/32T),
要速度可以用50T/11T,配上700C輪胎,時速要達到30Km/hr應該不是問題,
但爬坡以34T/32T齒比,配上700C輪胎,可能就要多練習了,我想以我現在的腳力,應該是連中社也上不去吧。
在基本設定完成之後,就要開始找各部零件了,由於有一定的預算,剛開始希望可以在10K以內就組好,
如果超過也不希望太高
(如果高於20K,那就直接買台GIOS AIRONE就好了省時省事,但是碳纖前叉並不符合我的需求),
車架是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找車架之前試過隊上很多車友的愛車,
牛牛的GIOS、水牛的T-Mobile、小剛的Bi、Len及7號的大師,
最後決定了車架尺寸,就是腿短的我立管絕對不能超過52Cm,但我的手比較長,上管要54Cm,
就以水牛的車騎起來最不感到壓力。(我想會有壓力,應該是小剛、Len及7號的車太貴才是主要原因吧)
說了一堆廢話,總算要進入主題了,先看車架吧 ( 這是原車主拍攝的照片 )
這是網拍買的老鋼管,老實說在決定購買之前,也是經過一翻掙扎,因為這個車架有2個比較大的問題,
一個是沒附座桿,而且座桿尺寸不是常見的27.2mm而是26.6mm,現在的車架幾乎沒人在使用了,
另外一個是後叉寬度是126mm,與現在公路車後叉130mm也不相容,要不是因為便宜,
車架是TANGE900雙抽鉻鉬鋼又有LUG,說實在沒有勇氣買下來。
當然在組車的過程中,這2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
老車架了,在沒有好好照顧的情況下,外表刮傷生鏽在所難免,想要有美美的外表,所以重新烤漆是跑不掉的,
在原車主的介紹之下,與R大兩人帶著車架來到新莊新泰路找楊大哥幫忙,
以噴砂處理的方式,將表面的舊漆及鏽斑清的乾乾淨淨,
而且非常的快速,一支車架含前叉不到30分鐘就完成了。
(這部份我沒有照片,當天R大有帶像機,噴砂前與噴砂後的對比就請R大提供了。)
噴完砂當然就是要趕緊烤漆了,不然以台北的高溼度應該很快就會再生鏽了,
當天下午就立即送到港友手上,請他代為送烤。
(在此先將神秘車友身份保密,也許當事人自己會對號入座)
這是烤好漆的照片,最具現代感的 TOYOTA ALTIS 極限勁化版藍,有銀粉漆喔,在陽光下非常耀眼。
先看一下局部,順便介紹一下照片中那個銀白色的 “豆子” ,在照片中的這個位置,本來是裝變把的地方,
這個名叫豆子的東西,在現在的公路車幾乎都是直接焊接在車架上,
但是老鋼管車是沒有這個零件的,還好老一點的車店還找的到,不過一組要賣250元有點小貴,
至於這個叫豆子的東西,他的用途主要是作調整變速線鬆緊度用的。
外章篇,本來在烤漆的配色上,並不是單一顏色,有請張大隊長為我配了一下顏色,
是以黃鸝(Oriolus Chinensis)這種鳥美麗的身影為藍本,
請小張隊長作“分色處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專有名詞),圖片如下
再來先介紹那個部份好呢,我看先介紹五通好了,
相信大家最近應該都有看到肥油貓的這篇 “[編輯期中考]量身訂製車架-女王的糖果號”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6&t=929428&last=10726896#10210088
在文章中有提到洗五通,為了不免俗,特別跑了一趟城市綠洲,請阿楷也為愛車來一下,
過程就不多說了,直接看成果,
借用肥油貓的話
“要注意的是,銑面之前應先量五通管長度,英牙是 68mm,義牙是 70mm,
如果銑面之前長度就不太夠,可別魯莽削下去,不然某些一體式曲柄是會有間隙產生的。”
所以圖片中切削面還有一點點漆並未去除。
即然已經介紹過五通了,就直接裝上BB及大盤吧
SHIMANO FC-5600 一體式BB,上BB記得要加黃油喔。
預算有限,大盤就用SHIMANO TIAGRA 50T/34T CT盤
有大盤了,當然也要有中變,這個中變也是取得有點困難,也有點戲劇化,
這個車架的立管尺寸有點特別,內徑是26.6mm,座桿不好找,外徑是28.6mm,現在用的人也不多,
現代的車架也免不了輕量化,為了輕量化,車架要輕,抽管要薄,強度又要夠,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大管徑,在力學上就是增加斷面矩以增加強度,
所以現在環抱式中變,大多是31.8或34.9,或是直接用附座式中變,將掛耳直接焊接在立管上。
這個XTR中變已經有點年代了,型號是FD-M900,1992年的產品,保存的不錯,
是上次到台中好記找零件時,遇到一位趙先生,趙先生也是作自行車精品的,
剛好他去好記調零件,聊起來後認識,後來他幫我寄到台北來的。
環把式中變,適用於28.6mm立管
本來查到的資料,這個中變適用48齒大盤,還擔心裝起來無法與大盤的配合,
但現在看起來還不錯,真正合不合用就等整車組裝完成才知道了。
前後C夾用舊款105 加上 KOOL STOP煞車皮
大家都說,輪組最重要,當然是一份錢一份貨,
但是,前面有提到,在買入車架的時候,讓我非常猶豫是主要因素,就是他的後叉是126mm,
現在新式花鼓都用130mm,所以在找零件時一定會遇到困難,在有限的預算下,不容易找到好的產品,
照片中的花轂是 Shimano 600 型早期的鎖牙式花轂,
本來是準備買來自己編輪的,但是一直找不到可以搭配的雙層平框,
所以一直沒有進展,成為組車的最大問題。
有了輪組一定也要有飛輪(廢話),要輕鬆騎,34T或32T是一定要的,
但大盤已經用CT盤了,飛輪再用34T會不會太墮落?,
那就用32T的吧,有點強度又要9速又要便宜,那就用SHIMANO LX吧
型號是CD-HG790-9 11T~32T,
會用這個飛輪,還有一個原因,他的齒差比較密
( 分別是 11T、12T、13T、15T、18T、21T、24T、28T、32T )
看到這,你一定覺得奇怪,鎖牙式花轂配卡式飛輪,這也太擺爛了,怎麼裝,說的也太離譜了,
其實,為了能儘快將車組好,而且要用卡式飛輪,可是花了另外一番功夫,找了許多的資料,
最後找到了SHIMANO FH-5501,原廠網頁
http://techdocs.shimano.com/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FH/EV-FH-5501-2170_v1_m56577569830608912.pdf
將零件16那個墊片(Left Hand Axle Spacer 4.8 mm)拿掉,換1片0.5~1mm的墊片
就可以由130mm改成126mm了,最主要的他剛好可以用CS-HG70-9飛輪
輪組有了初步的構想,就等賣家寄上來再改了,改變花轂寬度後,一定要重新編輪,
將花轂中心與輪框中心重新定位,不然騎出去大概還沒到5號水門,就得抬車回家了。
傳動系統還有一個後變,希望有機會可以找到早期的XTR後變來更換,
不過以目前預算有限情況下,DEORE 中腿後變先頂著用。
一開始就設定為輕鬆騎,當然主要原因是身體不夠柔軟,把手只好用平把了,
這支把手大家應該知道,是大名鼎鼎的T2小彎平把,會採用是因為友情無價。
有沒有那熟悉的感覺?
變把,要平把公路車用的,左邊有半檔檔位,右邊又要有9速定位,
最常見的可以說是SHIMANO R440了,配合上AVID7煞把,整體上還不錯看。(個人主觀意見啦)
( 題外話,說到把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騎車了,懂得騎車的技巧之後,
身體的柔軟度可能增加,讓我也有換彎把的一天。)
有把手,當然少不了要有龍頭,不然怎麼將把手與車架組合?
在不增加預算的情形下,原本的龍頭與頭碗只好留用了。
下圖是原本的龍頭,髒舊的可以,花了很麼多心力之後,當然不能因為他們兩個而破壞了整體的美感
(有美嗎?我覺得有啦)
在一陣努力之後,配合細砂紙及AUTOSOL,使勁的擦,用力的刷洗後,總算露出了一點點的光澤,
看來想要有無限的光芒,努力還不足夠。
一部車已經快要完成了,最後就剩座椅及座桿了,先拿支舊座桿應急裝個樣子,
裝上 BROOKS B17 座椅,看起來就有那個一台車的樣子了。
借來R大的105前輪,加上駐車架,遠遠看起來還真是有模有樣,
不過說到這裡,其實一開始的2個大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1是26.6mm的座桿,2是126mm的後輪,
希望可以早日找到這兩個失散多年的部份,讓他可以帶著我陪山港的眾車友一起起遊。
未組裝完成的全車照
第2階段開始:
1:請參考第3頁21樓,捨棄了保存126後叉的想法,有新工具出場。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09&t=968927&p=3#10987984
2:RRR工作室手編輪組登場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09&t=968927&p=3#10988296
3:完結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09&t=968927&p=3#10990799
本篇同時發佈於我的部落格(迷之音,我有部落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