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最近不論港內外皆發生不少大大小小單車事故,在令人難過悲傷之餘,許多熱愛單車活動的港友若能因此而更加重視騎車安全,學習更多騎車技巧,推動正確的騎車觀念與知識,讓未來的單車活動更安全,大家出遊能玩得更安心、更開心,這才是正港的山港精神~~~

所以在港友私下建議下,特闢此版蒐集各路英雄好漢、善男子、善女人的騎車心得,讓所有愛騎車、想騎車的朋友皆能透過此版習得正確的騎車技巧與習慣,希望各位港友,不論是勇腳、肉腳皆能貢獻您這方面的騎車心得,讓大家多多學習切磋、求進步~~~

肉腳Eva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懂得很有限,能做的就是整理、歸納,將來把結論納入幸福山港佈告欄中,所以拜託大家多多指教、貢獻所長~~~

首先,我先把賢大推薦的一篇友團關於下坡過彎的技巧[大稻之行團車友caf677之"認識彎道"]

還有張張(nas803)提出的以下騎車觀念,一併整理在此讓大家一起研究參考~~~
下坡放慢車速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概念!
但同時如果能具備一些過彎技巧的話,危險發生的時候將會多一些機會~
同理,當你懂得過彎技巧後,再過彎路徑的選擇上會懂得選擇安全的路線,危險的機率相對降低!

技術不一定要拿來飆車,但有技術絕對為行車安全加分~
我喜歡玩小型賽車,每次下場就是在計較如何用更快的速度進彎、加速、出彎~
而這些經驗我也會運用在日常行車上,只是我不飆車!!

不是人人都是賽車手,我要表達的是另一個觀點,除了慢外,還須具備一些技巧!
因為慢只是安全的基本,不是絕對!!

我提供一點自己下坡的心得讓大家參考。

1.減速時機:

有一起騎車的大概知道我下坡算快的,在視線良好的路線我幾乎是不煞車,但只要看不到彎道出口我就會開始減速,一般是在 100~200 m前開始慢慢減速(看當時速度而定),若一直看不到出彎口就持續減速,一定要等到看的到出彎口,並確定無車時才可放開煞車加速。

2.改變重心:

單車下坡最怕前輪鎖死翻車,所以在急下坡時要把屁股往後移,壓住後輪減少翻車的機率。

3.曲柄位置

右彎時左腳踩到下死點,左彎時右腳踩到下死點,一方面壓低重心,另一方面避免曲柄親吻地球讓車子撐竿跳,小折車五通比較低,要特別注意。

4.煞車位置:

建議是把後煞放在慣用手,因為慣用手力量較大,比較容易發生鎖死的狀況(我個人慣用手是右手,握力是 90kg,非慣用手的左手只有 70kg 而已),後輪鎖死頂多甩一下尾,放開煞車就拉回來了,前輪鎖死不是人飛出去就是轉倒,幾乎沒反應時間,所以寧願後輪鎖死也不要前輪鎖死。

煞車時我習慣前後一起煞,在前後煞車調整的差不多的情況下,同時出力按煞車,慣用手一定是先鎖死,這樣可以避免前輪鎖死翻車或轉倒。

5.熟悉煞車性能:

每個人煞車的調整方式不同,我的習慣是按一點點就有煞車,這部分隨各人喜好調整,但一定要確認煞到底有足夠的制動力,煞車不靈敏的騎下坡實在是危險,除了調整,煞車皮也要定期更換,我騎長程山路一定會帶備用煞車皮跟更換用的工具。

6.不要跟車太近:

很難預測前面的人會做什麼動作,盡量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應變,若實在很近時要錯開車身,不要前輪緊跟著對方後輪,萬一前面緊急煞車不會一下子就撞上去,用前輪撞別人後輪,撞人的摔車機率非常高,被撞的通常不會有事。

7.善用聽覺:

山上比較安靜,通常用耳朵聽就知道前後方有無來車,聽久了就可以分辨是機車、汽車、重機、大貨車...根據引擎的聲浪還可大致判斷出車速,若有高速重機或是大卡車接近,記得減速並靠路邊一點,髮夾彎的話寧願先停下來讓車子先過。


8.不要逞強:

下坡太陡、路面太差時就下來牽車,寧願慢也不要出事,北橫由明池下滑往太平山方向有許多路段在整修,這些路段寧願下來牽車也不要騎。


大致是這樣,有想到再補充。
各位山港朋友大家好,我是阿吉,在去年底加入山港夜騎,但後來因腳傷及公事繁忙,無暇參與活動,
而最近天氣慢慢轉好想再跟大家一起運動時,卻聽到這樣不幸的消息真是令人難過...
(那時候剛開始騎車時,BigJohn給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議,只是已經無法當面說聲謝謝了...)


有關於道路騎乘,我提供一下個人的經驗,希望有所幫助... (雖然都是摩托車,也許可以參考看看~)

不管在山路或是平地騎乘機車或是腳踏車,當進入無法控制或無法挽回之時,請做人車分離的動作,
也就是將車子踢開,將人盡量留在道路上,而這個動作是要先行在心裡有這個打算,因為在失控的那一瞬間沒有時間
來思考,道路的邊緣前與後,形同兩個世界...

例1:
我曾經在新竹的某條山路騎摩托車過彎失控,側面撞擊護欄後延切線方向人車掉下3公尺懸崖,我也一度想把
車子拉回來,事實證明我是錯了,當下應立即跳車,而懸崖下是芒草及土堆,人車平安...

例2:
大學時候的車友於陽金公路騎摩托車過彎失控,隨即跳車,摩托車掉下懸崖卡在樹上,人留在道路上,好心的路人
用繩子將摩托車吊上來,因跳車後與地面強大摩擦力可以使人留在道路上,車毀人平安...

例3:
大學時候的學弟一同夜遊時,與前車距太大加速追趕,幾個彎後消失於壓隊人員眼前,此時形同落單,大夥兒到達
目的地後未見該學弟,但壓隊人員到達後未見到路上有異狀,一行人連夜尋找未果,隔日白天再搜索時,
於長下坡入彎處發現約10公尺煞車痕,直通30公尺懸崖下... 車毀人亡...

當我看到車友DMK拍到BigJohn煞車痕的那個瞬間,我呆掉了,仿彿回到似曾相識的事故現場,
沒有碰撞痕跡,沒有地面磨擦痕跡,只有一條緊急煞車的痕跡...

我也有看到一篇文章也可以參考一下,也是有提到人車分離的重要性,還有一些落地的技巧,
不過是簡體字,我把轉繁體的文章複製於下,並祝大家行車平安...
原文出處: http://www.bpig.net/article.asp?id=328

騎車發生意外逃生的方法作者:小豬哥 日期:2007-12-10

一、心理準備:
  任何運動項目都具備其危險性,兩輪車運動也不例外。自行車運動也屬兩輪車運動之列,其特點是靠一定的速度或者駕車者本身的重心調節技術來掌握平衡,以獲得穩定的運動姿態,最終駛向目的地。但是在運動過程中,如果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時,駕車者(車手)又不能及時的調節回來,失去平衡的現象將不可避免的發生。意外在此出現。所以,既然是運動項目,就一定會有意外發生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雖然可以利用護具保護,但那些保護程度還是比較有限的。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車手本身的快速反應和自我保護動作。所以只要參與自行車運動,車手就必須時刻作好心理準備,以應付意外的出現。正確的面對意外,在發生意外的瞬間保持頭腦清晰、冷靜,才能及時合理地作好應急措施。保護好自我,減輕運動意外帶來的傷害。

二、棄車:
  失去平衡必將面對非正常落地,如果判定此時不能再挽回局面,就開始逃生行動。逃生的第一個內容就是要迅速棄車,人車分離的好處是人可以單獨的面對大地的懷抱,而不是落到翻滾的車上。棄車的速度如果不夠快,也會因為車的某一部分與身體發生羈絆而導致身體姿態產生變化,對落地後的自我保護動作產生極大的影響。棄車的方法是向兩側扔出車體,一定要用雙手單獨發力向左或右扔車,不能用腳。如果腿部也參與動作同樣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造成自己身體的空間姿態發生改變,身體歪斜著落地。即使腿部要做動作,那僅僅也可以是收腿越過車體,不讓車絆到自己。另外切記扔車一定要向兩側,而不是前後。

三、落地:
 落地前身體一定要放鬆,使肌肉和關節不緊張、靈活性高,緩衝性好。

  第一點:支撐。
  支撐指的是肢體(手和腳)為了很好的緩衝對地面的碰撞力而做出動作、暫時維持一下身體姿態,為身體的全面著地作出充分的準備。或者是落點處有其他物體,如大的石塊,樹枝,其他車手等等。。。為了避開這些東東,此時做一下支撐動作是非常必要的。支撐一定是軟支撐,也就是肢體關節(肘關節、膝關節、手腕、腳踝)適當彎曲,有一定的角度,同時要靠近身體來彎曲,這樣才能有效緩衝撞擊力。如果肢體伸直了也就形成了一種硬碰硬的局面,這樣的錯誤支撐方法將會直接造成肢體脫臼、骨折等傷害!。。。所以,不合理的支撐動作還不如不支撐,這句話在體育運動中非常盛行,也是非常合理的自我保護技術理論。

  第二點:軀幹落地。
  不管怎樣,一定要避免身體正面著地。正面著地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面部、四肢都是直接受損部位,傷害程度也為最大。所以在落地前,通過轉體來改變身體姿態,讓肩背部著地,然後再加上順勢的翻滾動作,這才是有效的落地緩衝動作。肩部著地的正確方位是肩關節的側後方靠近背部的位置,如果是肩前或正側方著地,一是鎖骨會因為承受力差而斷裂,二是肩關節容易錯位。而背部著地是很好的落地方式,因為背部的肌肉厚度較大,同時天生的拱形可以有效的抗衝擊、保護內臟。背部著地的同時要注意頸部向前彎曲,保護頭部後方。要領是著地時心裏想著眼睛看著自己的肚皮,這樣才不會讓後腦部碰撞地面。

  第三點:翻滾。
  翻滾可以合理的消除身體著地後向前的慣性衝力,此時要作到身體放鬆、手臂交叉放在胸前保護胸部、腿部併攏自然彎曲。頭部還是要保持向前的彎曲,避免翻滾過程中的再傷害。翻滾方向也最好為側向,視野不
會受到大的影響,頭部也有很好的保護。如果開始時是正前或正後方的,那就儘快改變方向改為側滾。翻滾結束後儘快起身逃離現場,避免後面跟近車輛撞到你。(視比賽專案不同,情況會有所別)。


Simon_Su wrote:
各位山港朋友大家好,...(恕刪)


推一下!

失控時,

翻跟滑很重要!
只要是柏油路 都是RB的天下!http://xavier0107.blogspot.com/
xavier0107 wrote:
推一下!失控時,翻跟...(恕刪)

關於翻滾的部分可以請山貓或是BLUEJAY來教
我已經遺忘要怎麼教人了
自己做動作是OK的.....

Simon_Su wrote:
第三點:翻滾。
  翻滾可以合理的消除身體著地後向前的慣性衝力,此時要作到身體放鬆、手臂交叉放在胸前保護胸部、腿部併攏自然彎曲。頭部還是要保持向前的彎曲,避免翻滾過程中的再傷害。翻滾方向也最好為側向,視野不
會受到大的影響,頭部也有很好的保護。如果開始時是正前或正後方的,那就儘快改變方向改為側滾。翻滾結束後儘快起身逃離現場,避免後面跟近車輛撞到你。(視比賽專案不同,情況會有所別)。



翻滾有兩種~不過詳細部咒我不會說!請山貓或是藍色JAY來講解
當你是前翻時請由小臂~上臂~背部~臀部來卸力然後躺平
另一種是側翻由小腿~大腿~屁股~上臂
以上這些動作請注意頭一定要縮起來
cow2miki wrote:
關於翻滾的部分可以請山貓或是BLUEJAY來教
我已經遺忘要怎麼教人了
自己做動作是OK的.....
改天夜騎請各位現場示範教學吧~~~~

山港人才濟濟,連空特都有~~~

Eva & Kevin wrote:

改天夜騎請各未現場...(恕刪)


難得又有機會,可以教學如何摔,並將集在身上的力量釋放掉,

如無法閃避之狀況,摔(甩)車是保命的必要方式,

在摔車前要注意:

1. 必需要快速的找到預設的著地點,如草堆及有護欄的路邊,

切記要避開幾處,路邊的椅子、護欄邊、樹木等,因為這幾處地方,

較易因碰撞,產生再一次的傷害。

2. 將後輪煞死,以滑動的方式前進,(如果滑行中,有找到可行駛的路線,請立即恢復速度,突破困境)

,如狀況1危險緊迫,請將車子龍頭轉死,前輪煞死,以側面迎向著地點,以身體大面積去分散壓力,

如狀況2危險稍有距離,請將車傾斜,讓一腳先著地,再放手,將車甩出。狀況1與狀況2,均需放手,

切務緊抓單車。

在身體上主要在注意有5點:

1.肌肉不可繃緊

2.身體盡量放軟

3.雙手合併,護住臉並抓住安全帽

4.雙腳合併,曲膝護住內藏

5.待翻滾三圈以上後,將雙腳伸直,與身體呈直角,就可以將最後力量釋放掉並讓身體停止在原地
Ziv(山貓) 挑戰極限 超越巔峰 下次的目標 500km http://tw.myblog.yahoo.com/mederziv/
看到大家都在分享心得與教學,小弟也來野人獻曝一下自己摔車的經驗吧

部分山港的夥伴知道我先前在下碧溪往內湖的方向摔過車
那次假日晨騎因為天候不佳,只有我和老蔡還有Steve K.
原本的計畫是劍南加碧溪,但是因為飄雨路面濕滑
考量安全故,下劍南後,老蔡和Steve就先回去
我卻堅持繼續前進......(所以落單真的不好)

中間的過程就略過不表,直接說摔車的情況

那是左彎下坡,右邊是水溝+山壁,左邊是山坡
我承認是貪快想要早點回家,所以速度並不低
等我發現要煞車已經煞不住了

如果硬煞應該是一路打滑,車落水溝人撞山壁
所以決定直接轉倒降低傷害,身體便往左邊倒下
撞擊到地面真的很痛,在速度的帶動,人還繼續滑行
左臉貼在馬路上摩擦,眼睛盯著前方路面,心理卻不斷乾譙...痛啊

等一切靜止後,發現左肩一塊直徑約一吋的傷口
下巴左側擦傷,左右膝蓋擦傷
還好有安全帽與手套,不然傷害會更大
車子除了前後煞皆卡住及把手磨損外,倒是沒啥大礙

回想起來事情發生太快,臨場的應變會決定後續的發展
也許以前騎小綿羊轉倒的經驗太多,所以習慣這樣的處理方式

======這======是======分======隔======線======

山港向來提倡騎車安全,也都有完整的安全規範,也許有人會抱怨太繁瑣
但是所有的教育訓練與安全提醒,都只是為了那萬一發生的萬一
希望未來不要再有不幸發生......
arthur_liu wrote:
看到大家都在分享心得...(恕刪)

我也來分享心得

已經2次前空翻了
只記得突然飛起來
然後被人扶起來
這中間有沒有側身轉體2周半
或者有沒有做出塚原跳
完全沒印象
所以
在毫無準備情況下
能用的上嗎

慢慢騎才是
mederziv wrote:
難得又有機會,可以教...(恕刪)

我看完了~還看了2遍~想像了一遍!!!!
結論是覺得比較像特技吧!
山貓.這太高難度了啦~~~~
【幸福遊樂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