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設定看你自己身體的感覺就好了
每個人的肌力都不一樣, 別人的設定, 或平均值的設定並不一定適合你

舉例來說, 淑女車車把為什麼要那麼高, 離身體又那麼近?
因為這樣的姿勢最輕鬆, 最符合淑女車該有的感覺
當然這樣的姿勢不可能騎的快

公路車握把為什麼要那麼低? 因為這樣騎的最快, 不過如果肌力不堪負荷, 不用多久就全身酸痛了

回到你的登山車
你覺得哪裡酸, 就往你不會酸的方向調整就對了, 可以考慮把龍頭縮短跟提高
另外, 下半身施力幾何也會影響到上半身酸痛與否
大致上來說, 座墊往後移, 踩踏變成有點往前踢這樣, 會使上半身得到更多支撐性, 使你手部壓力減小
壓力減小就不一定要改變龍頭長短高低, 個人建議先從這個做起, 因為這是最方便省錢的嘗試
總之這些你都可以試試看, 找出你自己最舒服的設定
講到XC賽,身為一個鍵盤XC車手,
還曾因為高手們太衝,在小弟前方全部摔光光,
而不小心撿到獎盃.....以下省略5000字......XD
怕摔的xc車設定,可以和小弟一起聊聊。

首先溝通一件事情,XC車的設定重點。
那就是平均,均衡才是重點。
這車要讓你上坡有效率,卻不能犧牲下坡的性能。

以小弟來說,我個人心肺功能差,爬坡不行。
但下坡技巧還可以,我就可以把車子設定成比較適合爬坡,
下坡只要不妨礙我操控就可以。
而樓主認為自己下坡不行,
那就必須設定成下坡較為有利的設定。
換短龍頭,稍微降座墊,是可行的。
伸縮座管很適合摟主使用,可以保持上坡效率,
也可以幫助下坡順暢,值得投資。

ON ROAD V.S OFF ROAD
設定上最大的差異,以我個人來說,
就是打爛賬的程度,ON ROAD可以比較極端一點。
畢竟ON ROAD極端設定,頂多就是讓你騎車慢一點。
OFF ROAD極端設定,是真的會讓你上坡一直落地,
下坡摔到叫救護車.....
jackhung_web wrote:
每次大概騎兩個小時,但是總感覺很趴,騎超過一個小時腰就開始酸了,
請問我車子的龍頭是不是太長了?

腰酸的問題很多,最大的可能是你個人強度拉太高。
(我很怕別人說我弱,我只是強度不想拉高......XD)
倒是相片中有件事我很在意,那就是您的手肘很直,
上半身重量沒有辦法壓在車頭。
樓主您的手只是單純壓在把手上,難怪手部壓力會很大。

OFF ROAD,若是無法掌握身體重心,
會騎的非常辛苦。
jackhung_web wrote:
手指前端離手把中心點約有六公分
坐上車往前看,手把位置明顯前伸,
若要遮住花鼓,巃頭大概要縮短4~5公分。

您提到的這兩點調整依據,
事實上已經被證實是毫無根據的了。
請不要用這兩點作為參考依據。
比起腰酸,我會更建議您先認真掌握您的重心。
能夠利用全身去騎車,才能避免某些地方提早消耗。
jackhung_web wrote:
陡下坡部分全是亂石地形,單避車完全無法坐著騎,
臀部必須整個退到後輪上方才能讓身體重心維持在踏板上,
但是因為手把很遠,上半身要極度伸展才能握住車把,
龍頭操控性會受影響。

那很簡單,那就把屁股抬高就好,不用刻意把屁股後移。
jackhung_web wrote:
若臀部後移量不那麼大,上半身雖不用那麼趴,
但是身體會有相當的重量由手部支撐,手臂的負擔很大,
壓到一顆大石頭可能就要上演前空翻了。

這個就是重點來著,為啥重心在手部呀?
下坡時,請把腳跟下抵,
重心放在腿部,不是手勒~!
gp03sdex wrote:
請把座椅向前推到底,束桿換短,
或車手換成高揚角把

這建議很好,但是上坡就沒效率了。
還是比較希望XC設定是平均的。
Arbicool wrote:
這姿勢?超級挺好嗎以越野車的狀況來說蠻正常。

良心說不太正常.......XD
jackhung_web wrote:
我的車豎桿是配10cm,
舉孤輪時前輪要舉得老高才能達到平衡點,很難練,
想說是不是該縮短一點看看。

重心往後坐,一定有辦法把車頭拉起來。
換龍頭有幫助,但是這樣犧牲上坡效率了。
Stallings wrote:
你可以多看一些職業選手的圖片和影片
看久了應該能給你一些啟發

買本"掌握登山車技巧"真的很有效。
比買支龍頭還便宜。
遜弟 wrote:
看您的姿勢,座艙是偏公路車設定。
OFFROAD,建議用小燕把,坐墊要降低。
您OFFROAD時都不會撞到蛋蛋嗎?
OFFRAOD時,坐墊真是個很礙事的東西。

其實也沒有偏公路車設定勒.....
座墊我個人是不降的,XC賽沒人降座墊的,
兼顧上下坡,買支伸縮坐桿是很好的選擇。
jasonMobile wrote:
感覺您的車架「好大」,也許是我人矮腿短,
在您照片中的位置時,左腳膝蓋與把手之間只有1.5個拳頭距離。
我168公分,一部硬尾17吋美利達mtb
,一部雙避S號捷安特,都是這樣設定。
美利達的車換了7公分的龍頭+小彎把,
捷安特的車換了4.5公分的龍頭。
(不是短龍頭都是要去DH XDD)
這樣才覺得騎乘時能不加壓在手把上。

我個人的看法是......
車友您比較需要的是騎乘姿勢與踩踏方法的指導。
Stallings wrote:
哪有
如果是 onroad 的話,樓主的設定是零分的
至於 XC,我是真的不懂。

XC設定基本上是看人,光看車不準。
但這照片......姿勢是0分的。

建議樓主和車友一起騎車,互相學習。
若是虎頭山的話,這個團體星期天常跑楓樹坑,
離虎頭山很近,不妨實際操演一下。
再按照心得去設定,會比較好。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50898128325967/

量好的設定,要先有想法,再去設定證實。
良好的FITTING,要先讓車主掌握技巧再去設定。
樓主欠缺想法,技巧也不足,
需要多和車友騎車激盪一下。
ddar白馬 wrote:
買本"掌握登山車技巧"真的很有效。
對了
我有在台中幾家書店找過,怎麼都沒看到這一本

ddar白馬 wrote:
講到XC賽,身為一個...(恕刪)


已網民水準來說很正常。
有時間我再把bug一個個圈出來。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Stallings wrote:
對了
我有在台中幾家書店找過,
怎麼都沒看到這一本

因為小出版社,創業維艱,
若是走一般書店通路,會被抽很多通路費用。
所以"掌握登山車技巧",只能在網路上買歐。
這本看完,真的是很有幫助。


同一部車,小弟171,騎S號
設定上,9cm豎管降到底,並且倒裝,XC很蘇洗...
或許是騎了幾年的公路車,有一點點點接近「核心」的秘密...
Bull1688 wrote:
或許是騎了幾年的公路車,
有一點點點接近「核心」的秘密...

核心肌群沒有這麼神秘啦~
會騎的人,比較會用運全身力量去騎,
核心肌群穩定,
踩踏會更有力,上半身操控會更靈活,
這個騎什麼車都有效。
只要你會騎,騎淑女車也會用到啦~!

這邊獻醜一下,放張自己的照片。

基本上我個人下陡坡也會後移,
但不至於後移到雙手伸直,真的不用這麼後面。
與其把自己放到後輪上,不如想著把屁股往上抬高就好
這樣可以防止自己後移太多。
手部彎曲,才有緩衝,延緩手部的疲勞。
"掌握登山車技巧"一書中,有句話貫穿全場.....

重腳輕手~!

把體重放在腳上,這樣重心低。
手部用來操控,手肘彎曲保持緩衝。

ddar白馬 wrote:
基本上我個人下陡坡也會後移,
但不至於後移到雙手伸直,真的不用這麼後面。
與其把自己放到後輪上,不如想著把屁股往上抬高就好
這樣可以防止自己後移太多。
手部彎曲,才有緩衝,延緩手部的疲勞。
"掌握登山車技巧"一書中,有句話貫穿全場.....

重腳輕手~!


白馬大,那本書我買一段時間了,不然我也不會去想豎管是不是太長,
裡頭有提到成車9~11cm的豎管不易維持攻擊姿勢,建議換乘7cm,
下坡時要把重心透過雙腳放在踏板上,而非靠手來支撐身體
(書中照片秀出下坡只用兩隻手指抓握把,證明騎士重量完全由雙腿支撐),
但在我常騎的陡下路段,若要完全不靠手支撐身體重量,
身體要有相當程度的後移,否則身體重心無法落於兩個踏板之間,
這時手臂就沒太多彎曲的空間了。





紅色是人或者真正尺寸上有問題的部分,反白椅墊處被擋住看不出什麼烏魯木齊。

打叉是毫無參考意義的奇怪行為,看到前花鼓會騎得很快嗎

綠色是不需要換東西而且真正該調整的部分。

如果樓主這麼想換東西,龍頭、把手、大盤都能換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jackhung_web wrote:
小弟騎XTC2也兩三...(恕刪)

我剛買一台roam2,老板騎off road有比賽獎杯的.
他教我的座姿肩膀和背部要垂下去,手彎彎的握把手.
就是駝背的樣子.你那樣座挺挺的跟我一樣,老闆說腰會酸.他說一般人都這樣座
所以我現在騎會偶爾駝背和挺胸交互換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