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o E2
腳踏車買了,其實還要花一筆錢買一些配件;像是車燈安全帽、車衣車褲、手套鞋子等物品。

當初想要買安全帽時,考慮了一下。大部分的原因是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要買哪一頂。曾經到好市多的一堆帽子前站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買。我想,這種帽子的優點是超值,缺點是無法比較。

最後還是請一個完全沒有接觸單車的同事和我一起到車行去買,用意是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給我意見。幾乎試了所有車行裡的帽子之後,不管老闆娘一直建議我買LAS的帽子;買了這頂GIRO E2。

其實LAS的帽子戴起來也很舒適,只是對它的外型還是不能接受,覺得像是超級賽亞人;自己的年紀也有一些了,戰鬥指數也很低,實在不適合戴LAS。

最近上原廠網站一看,其實這頂帽子還標榜著一些和別的帽子不同的技術,一堆專有名詞可能是行銷的考量,功能我想還是大同小異。以下就是短期使用心得:

Roc Loc 4所有的安全帽都需要的服貼以及舒適,Giro用的就是這種方式,覺得比其他的安全帽更適合我的是因為我的後腦杓有一塊突起的骨頭,俗話叫叛骨(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比起其他廠牌的轉盤式調整,不但不會壓迫,還剛好可以固定。而且調整非常方便,用兩根指頭就可以,也可以騎乘時隨時調整。

帽帶束扣,要剛好扣在耳朵下方。剛開始都把繩帶拉直然後扣上束扣;後來發現把繩帶扣成X型走向會比較順、比較舒適。

POV Visor可插拔的帽舌。還可以上下15度的調整範圍。晨騎、夜騎時還可取下。

進排氣拋光。有沒有搞錯,安全帽也要進排氣拋光?其實是買來時發現外殼與發泡塑膠間的接合處雖然出廠時有修整過,但是還是不夠細緻;於是乎拿出小圓銼刀把邊緣不平處磨平。如此一來安全帽有自己的手工,顯得更有它的價值。

經過拋光過後。邊緣非常平滑,理論上通風性也會好一些。

Wind Tunnel Ventilation原廠標榜可以比不戴安全帽還涼爽。由圖片可以清楚看到24個通風孔都有氣流的設計與考量,實際上佩戴起來真的是一直都覺得有涼風灌入,早上騎的時候還會覺得頭皮發冷呢!

觀察同事的安全帽,很多廠牌雖然洞也不少,不過大多是以放射狀向外開口,不只對通風沒有太大的幫助,還會撐增加空氣阻力。想來自己也是誤打誤撞的選了一頂不錯的安全帽。

以下轉貼自台南市政府網站新聞稿
自行車環島近來十分風行,不過以後騎鐵馬上路恐怕不能像現在自由逍遙了!交通部道安會通過警政署主導的自行車安全方案,建議修法增訂騎自行車必須強制配戴安全帽,車身、腳踏板需附有反光裝置,夜間需使用燈光,轉彎時必須比照機車採兩段式左轉,在沒有劃設慢車道或專用道的一般道路上,需騎在「靠路邊一公尺範圍內」。
  由於油價高漲,民眾重拾騎鐵馬的樂趣,環保又可健身,不過,根據統計,去年發生與自行車有關的車禍死亡人數多達664人,有四百八十多人都是被撞身亡,兩萬七千多人受傷,至於騎乘自行車車禍死亡人數有183人,超過六成都是頭部外傷共118人,因此在自行車重新普遍之前,如何提高安全成為重要課題,交通部道安會討論通過警政署的檢討,認為應該要對自行車增加管制,希望從配備,法令等方面多管旗下。
  警政署交通組長何國榮表示:既然頭部外傷最多,建議修法規定要配戴安全帽,其次,由於夜間的事故死亡率達到四成五,六成以上都是老人,因此建議:未來應該修法強制要求:自行車應該安裝燈光,包括前、後、側邊,腳踏板,都應該安裝足夠的反光片,並訂定這些裝備的國家標準。
  至於自行車「自由自在」的習慣也要改!包括:自行車必須比照機車,採兩段式左轉,其次,對於沒有專用道或慢車道的路段,應該儘量靠邊,走在路邊一公尺的範圍內,
由於涉及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等不少法令的修訂,目前交通部運研所也正在研議自行車的政策白皮書及路權的檢討,未來將配套修法。目前人行道仍未開放自行車使用,除非修法,否則自行車只能走慢車道。
(新聞聯絡人:新聞室劉家吟3901059


看來腳踏車流行之後,車禍案件和死亡人數一定會年年增加,因為在道路上,和汽機車比起來自行車一定是最弱勢的那一群,一但發生事故,一定會受傷。而且人類受傷後以腦部傷害為造成死亡最大的原因,大腦最為脆弱,而且受傷大多無法復原,所以腦部的保護就變成必須。由上面的那則舊聞看來,騎單車大多是被撞死的;花個小錢買頂安全帽戴吧,如果你想在台灣道路上騎單車的話。
哇!
我夢想的車架
只是看樓主怎麼好像像要換掉的感覺
如果真的要賣的時後
是不是讓我考慮一下
要分享的經驗是有吸收到一點...
不過壞學生的我還是沒能把文章看完
有點像教科文啦、每次我翻課本都會睡著~別罵我
undefined
呵~~呵~~大哥
我就是"甲仙"車友之一 哈
記得那天看你切豬腳還很ok阿
嘻~~想不到....嘿..嘿..
真拍脅!!
不過還是恭喜您,找到喜歡的車
文章很棒~~但 有點曲高和寡的感覺說
可能眾車友之"男性雄風"在騎車後
均有增無減吧!!

B張力螺絲(B-tension screw)
這是Shimano後變的說法,SRAM後變則稱為B調整螺絲(B adjust screw)
因為後變速器裡有兩個轉軸內含彈簧,較上面的叫B軸,下面的則稱為A軸。B-tension screw是用來調整B軸的角度以及彈簧的鬆緊。至於怎麼調,其實變速器的說明書都有寫。不過沒有翻成中文,廠商實在太不應該。
簡單的說明一次:
先找到B-tension screw,如圖紅色圈圈內的就是。(我的是SRAM,Shimano的也大同小異)

把後齒輪調到最大齒,調整B-tension screw讓鏈條導輪越靠近最大齒輪越好,但是以不撞到一起為原則(SRAM說明書是寫距離6mm)。

下圖是B-tension screw調太緊的情況,距離會變遠。

然後調到後齒輪最小齒,看看有沒有問題。

下圖同樣的B-tension screw調太緊距離會變遠。

轉動踏板然後往反變速看看是否有問題,原則上以大齒輪(後面)為主。
一般若是調整好B-tension screw後,除非你改變鍊條長度或是換後面的大齒盤還是前面的小齒盤,都不用再調整。
其實變速器(脫軌器)是以鏈條導輪來導引鏈條遊走於各大小齒盤之間,距離越近當然變速就越快,反之亦然。
想要看看自己的後變還有沒有改善空間嗎?不妨調整看看自己腳踏車的B-tension screw。


jc206 wrote:

記得那天看你切豬腳還很ok阿...(恕刪)

切豬腳又不會用到那哩,怎麼會知道?不過後來騎就不會痛了,這樣更可怕。傷害於無形之間。記得有人說過,騎腳踏車有兩種人:一種是已經陽萎的人,另一種是正在變成陽萎的人。不可不慎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