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手我想知道車的級數差別!!

原則上,各廠牌都有建議的身高對應範圍。
170cm騎G牌的S號,基本上沒啥問題。
越野車,真的有在OFF ROAD的狀況下。
上管長+龍頭長,固定這個數值。
目前的主流是,長上管+短龍頭。
短龍頭指的是9cm以下。
XC賽為了上坡效率,會用長龍頭。
designer ji wrote:
那我請教一下,輕度越野的用長把還是短把?

寬手把,需要有更好的上臂力量,
才能用的順暢,操控取向。
窄把手,山林裡好鑽,縮起來其有利上坡。
但遇到崎嶇路況,把手反應會太快。
designer ji wrote:
那換OK的前叉要再花多少?

比較像樣的前叉,大概7千元。
x-fusion x-32之前用過,很好了。
designer ji wrote:
也因為這樣我如果騎M才會感覺趴趴的
我之前聽說170也可以騎M尺寸的
但因為我身體比較短所以會感覺騎起來會有趴的FU

上身短要趴,S號更好。
換長龍頭或是龍頭角度朝下,很趴了。
要選M號,上管和胯下安全距離要多注意。
感謝~~
我會再仔細找找
看了那麼多害我不敢下手!!趕緊先抽手!!
有緣車還沒出現!!在等等!!

我說的趴是前伸沒錯,手會有要伸很長的感覺
做前舉輪比較麻煩
在平路騎我坐墊會調高一點有要玩越野時坐墊調矮一點這樣來避免撞蛋危機沒錯吧!

我在想如果我買中古的那我考慮買兩台
一台市區騎一台郊外騎
本來打算買一台車多買一對輪框組視騎車狀況更換輪組~~似乎很麻煩喔
乾脆買兩台來輪騎~~~~~考慮中未決定

阿誠0725 wrote:
您是FB上的紀sir...(恕刪)
designer Ji
我!!!~~~~~不會放棄登山車!!!!
我毅力堅強!!!
我要走(Eric單車日記)的路線,所以我覺得以旅遊的心態來看就不會在意那麼多了
我是會把相機用快拆配件係在腰際上的人,騎到哪有美景就拍照
基本上因為身上有背相機在不會做太越野的動作,簡單的跳躍跟下階會玩一下還不至於掉相機
謝謝你的經驗分享喔!!受益良多!!

遜弟 wrote:
XC車,G牌的話,建...(恕刪)
designer Ji
designer ji wrote:
我要走(Eric單車日記)的路線,所以我覺得以旅遊的心態來看就不會在意那麼多了

那你應該多留些預算給相機而不是單車。
因為2萬以內的單避震XC車就可以達到這些用途了。


designer ji wrote:
我在想如果我買中古的那我考慮買兩台
一台市區騎一台郊外騎
本來打算買一台車多買一對輪框組視騎車狀況更換輪組~~似乎很麻煩喔
乾脆買兩台來輪騎~~~~~考慮中未決定

我覺得這應該是你的最佳方案。因為目前你對各車種的特性還不清楚,不建議一下子花錢買太高級的。
按照你原先3萬元左右的預算,剛好夠買兩台二手車。一台可以買單避震xc車(像是捷安特ATX或XTC),另外一台買公路車(捷安特Defy3,車體設計比較適合長途旅行,而且三盤設計對於喜歡爬坡的新手比較友善)。

至於尺寸方面,真的不要鐵齒,前面前輩的建議一定要聽。車子可以買小、千萬不要買大,尤其是公路車,差一點就差很多。我當初不懂,自己在網路上買了一台二手的Defy,沒有做fitting,也沒有先考量自己的肌肉強度是不是已經足夠了,把公路車當登山車騎,在花東連續三天騎了200km。亂來的結果是受傷,復健了一年左右才能再騎車。真的是得不償失。
我的29er經驗是這樣, 一開始也是相信什麼龍頭要低一點, 結果每次騎, 每次肩膀酸痛, 後來發現我們不是競技選手, 他們的設定不能照單全收, 如前低後高, 身體的重量壓在雙肩, 不但雙肩會酸痛, 因為雙肩被身體壓住了, 手掌手腕也變的吃力, 連帶影響下坡操控的靈活度, 真正的問題在此, 不是29er不靈活, 尤其去林道往往背著背包, 那肩膀更是吃力.

後來我決定相信自己的身體反應, 將龍頭加高, 此時重心移至手肘關節, 由於手肘關節可活動的範圍大, 因此對應身體重心的變化不像重心壓在肩膀時幾乎沒什麼調整空間, 重心於手肘關節至手腕處, 配合上下坡及身體背包重量, 很自然的由身體反應調整, 騎乘姿勢無論在公路或林道或背負重物下, 皆呈現舒適放輕鬆最佳對應狀態, 尤其林道高速下坡, 高龍頭使身體不用壓低, 重心不會太壓住雙手, 操控靈活, 應變迅速, 400k的長途公路騎乘, 完成後, 肌肉正常酸痛, 其餘所有身體關節呈現輕鬆不緊綳狀態, 也無酸痛感, 所以,依身高選車架, 但 最後的調整個人覺得能感覺於長時間騎乘後仍無關節酸痛感覺, 那個姿勢才是對的, 最簡單的證明就是一般新手騎車常犯座管太低的錯誤, 由於膝關節無法於踩踏時伸直, 則騎個1小時膝關節會很酸痛, 讓他們對騎單車運動畏懼, 而長期下來膝蓋關節磨損, 所以個人深信騎乘姿勢感覺輕鬆才是王道, 不必盲從前低後高的理論


ShadowILin wrote:
小弟對於您的話真是深以為然啊,
我身高170公分,
多年前買車時沒有像現在有那麼多的網路資源可以找,
而且最開始只考慮到要在一般公路上騎乘以及預算的緣故,
就聽店員的建議選了當時算是S號車架的17吋XTC,
(當時XTC車架尺寸還蠻怪的,分別是14吋、17吋、19吋)
可能是車架大小和我的身材有相符合,
在一般公路上騎乘非常順暢,
也不會有被憋住感覺;
但等到我開始騎Offroad之後,
像[Eric的單車日記]古徑 新徑 祕徑-大肚山心法這樣的路線騎起來還算順,
但碰上比這更崎嶇的路線就真的很難操控了。
小弟對於您的話真是深...(恕刪)
很多環法及其它單車賽事...有名的選手們騎的都是G牌與M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