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LEY650719 wrote:我看完真的只有無言....(恕刪) 如果單車廠維持合理利潤現在因為銷量大增因而獲利增加然後大發獎金,那應該不會有人有意見可是銷量增加之外,說不定還加上哄抬價格的利潤那就讓人覺得不爽了不賺錢噢... 各行各業都有幾十年不怎麼賺錢的阿我覺得現在是在討論他漲的合不合理而不是討論是不是該他賺了
jlhwu wrote:我另類思考一下~!大...(恕刪) 我另類思考一下~!大家會覺得G和M的腳踏車價格上漲了~!不過G牌跟M牌的車子"相對比較"會比一般消費大眾所看到的賣場車品質要好,所以一般消費者都會買"聽過的品牌的"腳踏車~!問題來了~!全台灣做腳踏車或組車廠的不只有G和M而已~!網路的時代~!到不如大家串聯~!有力的出力~!有人一定有認識其他廠商做腳踏車吧~!把僅次於G跟M規模的廠商都叫來01上大家來討問一下~看看他們有沒有能力作出跟G和M一樣品質的車子!我們消費者"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我描述的有點嚴肅啦~~~!!)得利的要是消費者~!以上都是給大家參考參考的啦~~~~哇哈哈~大家不用太嚴肅吧~!反正有很多便宜的賣場車可以買!-------------------------------------------------------------------------------------------------------------其他廠商不是中華隊啦。酸
一台CENTURION:成本+德國公司利潤+總代理利潤+配件商利潤+代工廠利潤+經銷商利潤=售價47800元一台MERIDA:成本+總公司利潤+配件商利潤+經銷商利潤=售價52900元怎麼製造工廠的利潤沒算進去呢? 總公司成本+配件商成本+經銷商成本,也都應該算進去吧?成本就不同了啊!MERIDA這個品牌在國內花的廣告費用和活動贊助費,應該不少吧?CENTURION這個品牌在台灣花在這方面的費用恐怕是接近零吧,如果換〞你〞當成車廠老闆,這些都沒納入計算,恐怕連賠錢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全都算才可能看出真正的差異啊!身為消費者怎麼可能看得出成本到底是多少,如果你的公司算成本抓利潤都乎略了你付出的勞力和應得的薪水,那你的薪水恐怕沒有成長的一天,埋怨東西太貴不如埋怨你自己賣的東西價格不能提高,你賣的勞力價格高,商品價格高,你的消費力自然高,只有5100元的價差,只要看對眼,恐怕都不是問題!喜歡就買、價格對就買、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如果真的不喜歡〞比較貴品質不一定比較好〞的MERIDA,那就選CENTURION不就得了!這版文章又幫CENTURION做了一次免費的宣傳,所以他實在沒資格賣得跟別人一樣貴!
每次看到這種討論,就會有人批評為「月經文」等等。這個真是很不健康。第一、什麼叫「月經文」,女人有月經不對嗎?抱怨就跟大姨媽來了有關嗎?學學一些性別平等教育的觀念罷!第二、市場決定的講法,也大有問題。就是覺得價格太高,所以抱怨,有什麼錯?市場交易的原則本來就是尋求自己最大的利益,買方想買低的價格,賣方想賣高的價格。而且,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本來現實世界就沒有一個完美的市場存在的可能。不過,喜歡抱怨價格太高的朋友們其實也可以做做功課,看看國外自行車的價格有沒有比國內高等等。記得前兩天有條新聞,就是以色列的媒體國土報拿Ikea同類型產品在當地的價格與跟英國、荷蘭等國比,發現高了太高。如果我們也可以發現台灣產的腳踏車在國外也賣的比較便宜,也許我們就可以動員更多的車友向廠商抗議了。
寫這種文章,我也早知道是吃力不討好,也知道車商不可能因為一篇文章就降價銷售,但是另一個層面的消費者心聲也應該被車商聽到,要不然它還躲在自己的象牙塔裡,以為大家都被它用許多虛偽的理由進而漲價的方式唬住!!我真正想表達的真的很簡單,單純是想說,在台灣這個單車工業重地,自己國人生產的單車,怎麼會比國外廠商請你代工的車還要貴,對我而言還真的是匪夷所思,因為一整台車除了車架以外,都是購買他人的料件,尤其這兩大廠的銷售量,更是一些小車商的好幾倍,應該進貨料件數量會比其他車商更多,取得的成本價格也低更多才是,再說,車架好壞是用什麼方式衡量的,誰敢說它的車架是同價位最好的,應該沒有,就我以上述的例子來看,假設C牌是國產的,扣除(德國總公司利潤+代工廠利潤+5100元差價),應該可以用這些差額買到一支M牌 HFS的車架了,也就是說,假設C牌是國產車,定價策略沒變,消費者可以用52900元買到一台C牌XT2的車在外加一支HFS的車架或是XTC TEAM的車架,那請教,這樣還合理嗎?當然有版友提出,M牌跟G牌有廣告費用以及直營店的管銷費用,這我也承認,但是從G牌漲價那天起還有人有看到它做什麼樣的廣告嗎?而直營店是搶經銷商的飯碗,是拿來與經銷商競爭賺錢的工具,那就更不用說了!!其實車商是該賺錢,我絕對同意,因為在商言商,但是應該是強化自己的產品,提高競爭力以及價格,而不是搭順風車投機取巧,就像SARS當初疫情蔓延的時候,N95口罩當成黃金在賣,這樣賺取金錢只會讓人反感,所以車商該知道,你能有這樣的規模是靠消費者的購買才達成的!!所以聰明的廠商是要跟消費者構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讓更多的消費者支持這個品牌,這樣才是永續經營的方法吧!!要不車子越賣越貴,能夠購買的人越來越少,對車商也不見得是好事!!
覺得貴~那就不要買,忍一忍就好了~...............................................雖然朋友一直在洗腦叫我買登山車跟他們去跑林道雖然林道真的很好玩但~~~~~看現在一直在漲的車子,二來薪水又沒漲的情況下我忍住了.......現實還是勝了慾望我想我會買車,會等到單車沒那麼熱的時候再下手~哪有逢高買進的道理股市都破到6千多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