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購入08年Intense socom(銀天使),手工車架,HandMade in USA + Easton鋁材


前叉配雙肩FOX RC40,不重!因為前叉裡的彈簧是鈦彈簧

後壁震配FOX DHX 5.0也是鈦彈簧(550磅),比一般的鋼簧少了一倍的重量

09 Shimano XTR 170大齒盤36/24 + E13護盤 + E13雙盤導鏈器

09 Shimano XTR Carbon腿 + KMC中空鏈條

HOPE Tech M4 四活塞夾器 + Hope浮動碟(前203、後183) + Hope煞把




Thomson 後仰式座管 + Fi'zi:k 鈦弓沙發
全車鈦螺絲
能偷輕的都盡量輕量化了,全車約重17KG,這應該也是我騎過最輕的DH車種了!

Socom本來的設定是單盤的DH車種,也就是沒有前變速器的設定,大部份的DH車種都是如此
但!為了希望上坡下坡都有速度,想盡辦法改成了雙盤!
我偏好刺激下坡路線(拉繩小徑+柴山水管路)
因此輪組選用較強壯的Mavic DeeMax下坡車無內胎系統輪組,因此使車子增加了不少重量

但由於現在車子吊在朋友的店當展示,原本的輪組拆下來給要騎的Yeti,所以Socom換成了XT無內胎的輪組!

很粗陽極紅銅頭,視覺滿分!




至於為什麼那麼用心的在"偷輕",完全不是為了炫耀裝備(真的!)
是為了達到下的過癮,但也要上山"上的去"的效果!畢竟高雄柴山的上坡也是蠻硬的
全程30多分鐘的上坡,原先因為怕雙肩203mm + 高角度的關係,會讓重心向後,上坡會非常吃力
因此選配了很多輕量化的配備,但沒想到真正上路後,上坡不會太吃力,還好!
感覺起來這台車有下坡的殺傷力,也有上坡原動力!

BMC雙避震車架,後行程應該是4寸
前叉配白狐狸FOX F100 RLC

後避震是DT Swiss c-c 200mm 氣壓式,有鎖死、回彈、氣壓大小等功能

輪組配 Mavic CrossMax ST 無內胎式
煞車系統配Avid Juicy Ultimate Carbon 前160後160 Avid碟盤


09 XTR變速套件


KMC中空鏈條
Wellgo 鎂合金殺人踏板

Thomson 50mm 0度龍頭 + 座管
San Marco ASPide 鈦弓座墊
這台MTB偏XC取向,整車約重13KG

這台是組給女友騎的,所以車架Size是XS
雖然這台車看起來還好,但不要小看它!
騎它下柴山的拉繩小徑跟水管路,不衝速度慢慢下,還OK的!
PS:Socom跟BMC的美麗Model不是我女友^^||
是當初帶我進入MTB世界的好友,他店裡的兩位設計師!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跟我的Yeti AS-X





這台車是FR取向,操控性優,能文能武!

前叉配的是1.5上管的Marzocchi 66 180mm
全黑!連內管都是黑的,金邊的貼紙很有殺氣

後避震配FOX DHX 5.0 400磅 鋼簧


因為這台車架是單轉點式的,所以配比較軟的鋼簧
車架後行程能改變,有兩種選擇6.4in or 7.1in

Race Face Deus XC 175 全CNC加拿大製大齒盤 + Xpedo MX-13踏板
Shimano XT鏈條
XT變速套件

Hope Tech X2 + Hope 浮動碟盤(前203mm後183mm)


Mavic DeeMax 無內胎輪組
這台車比較重,約18KG
本來擔心上坡會不好騎,但沒想到上坡還算不錯
可能因為單轉點的關係,不會吃掉太多力氣
騎了8年多的MTB,GIANT AC、Canondale Gemini、YETI AS-X、Intense Socom
行程越騎越長,最後發現FR的車最好騎,可能也是相對於台灣的山地地形吧!
畢竟能像國外那樣大飛大衝的場地,在台灣不多,FR一方面兼具操控性與長行程
也是我認為比較好玩的騎車方式!
我叫小維
大部份出沒在柴山,偶爾在長春亭喝茶,看到我打聲招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