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T 無內胎系統已經上市很長的時間,在越野的環境裡,低胎壓帶來的高抓地力,是一般裝內胎的登山輪無法比擬的,而且有不會造成蛇咬的優點,但因為需配合專用的框和胎,所以選擇少,同時整個系統的重量也偏高,還有氣密不全的問題,讓一般的消費者難以親近這個系統。現在,介紹一款國外非常流行的無內胎系統,利用氣密襯帶、補胎劑,讓一般的登山車輪組,丟掉內胎,直接昇級為無內胎系統,低胎壓,同時保有良好的氣密性,另外,重量原本的輪組相差無幾,來看看這套無內胎系統是怎麼辦到的。
|
昇級為無內胎系統,需要 Stan's Notubes 標準套件和一條普通外胎,如果是全新的可折外胎,建議先用內胎裝上輪組,讓胎唇成形,後續的操作會比較順利 |
|
拿支電鑽,把輪組內層的氣嘴孔擴大,大約是美嘴氣孔的尺吋,8.4mm左右,只需鑽內層就好,別把外層也鑽了。
|
|
把套件裡的黃色膠帶貼上輪框,記的要從氣嘴子的對邊開始貼,完成一圈後,留5mm長的部份重疊即可 |
|
用美工刀把氣嘴子割開,用刀筆是最好的選擇,可以割出的非常全美的圓形 |
|
然後把密襯帶裝上輪組,比一般襯帶難裝很多,要有耐心 |
|
第一個步驟是假組裝,不用補胎劑,先把外胎掛上輪組,然後在胎邊塗上肥皂水 |
|
開始打氣,雖然可以使用人工的立式打氣筒,建議還是用空壓機,會比較方便且省力 |
|
由於這組框內層比較低,所以第一次打氣沒有成功,只好拿出 velox 的棉襯帶來加厚,同樣的要從氣嘴孔的對邊開始黏貼 |
|
打氣後順利把外胎撐起來,表示這個輪組和外胎的組合適用於無內胎系統,這是假組裝的目的。胎壁上看到很多泡沬,代表上面有很多細孔正在漏氣,不過這沒關係,正式安裝之後,那些細孔就會被補胎劑填補,不會再漏氣 |
|
假組裝沒問題後,要正式來了,用專用注射筒,取適當的 Notubes 補胎劑,注入胎內,當然也可以把外胎挖開,直接把補胎劑倒進去,補胎劑可以自動填補胎唇密合不全,或是胎壁上的小細孔,騎乘在路上,如果遇到異物刺破外胎,只要直徑在3mm以下,補胎劑都會自動修補,沒有破胎顧路之虞
|
|
灌入補胎劑後,記得把輪組旋轉一個角度,讓氣嘴停在3或9點方向都可以,不要讓氣嘴停在6點鐘方向,不然氣一打進去,補胎劑很快就會從胎唇流出 |
|
胎壓上來後,胎唇邊幾乎沒有泡沬,表示胎的做工很好,密合度良好,不過胎壁就產生很多泡沬,應該是輕量化的外胎,胎壁有比較多的細孔 |
|
此時用手握住輪組的3和9點鐘的部位,這時候補胎劑會留到6點鐘的部位,然後前後搖晃輪組,讓補胎劑可以填補胎壁的細孔,同時逐部旋轉輪組一圈,讓補胎劑可以填補外胎每個部位的細孔 |
|
接下來把輪組平放在水桶上,此時補胎劑會平均地分部在下方的胎壁上,約3分鐘後反過,換另外一邊 |
|
在這個時候,可以檢視胎壁上是否有明顯的泡沬,如果有發現,重覆前面的步驟,用手抓取輪組的3、9點鐘方向,讓產生氣泡的部位在6點鐘方向,然後前後搖晃,然後再放水平檢視 |
|
最後再像這樣,抓取輪組的3、9點鐘方向,然後前後搖晃,慢慢地旋轉一圈,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
本文同步發表於
Ride for Fun!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