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鋼/鋁/碳 四種車都騎過的人能分辨嗎?

淺水了很久,看著各式各樣高階開箱文、比較文、分享文
覺得大家講的話都好像
不外乎是
鈦車有多好但很貴
鋼管有多迷人騎起來是最舒適的可以騎多遠多遠
鋁車最硬加速感最棒新的高階鋁車也不輸碳纖
碳纖一級二級三級最Q最高科技沒有焊接點
哪種的回饋好...反應慢...震動手很痛...真的很硬...抽車很軟...巴拉巴拉

大概是這些排列組合或加一些語助詞不然就是數據佐證

我想問一下騎過兩種、三種、甚至四種以上的車友
(註:騎三五分鐘或一兩次出航的不能算哦)
問題就是:在平路上、想像成日本很完美沒有補丁的哪種柏油路
沒有坑洞、減速條、碎石的「完美平路」
上述這四種車,騎起來分辨的出來嗎?
我指的分辨是指
回饋好...反應慢...震動手很痛...真的很硬...抽車很軟...
這些大家常說的優/缺點

想像一下 這樣的比較是不是類似
把「這4種車放在4組一樣的訓練台」上騎...這樣感受得到差別嗎?

如果沒辦法
那上述那些比較、優缺點,是不是要經過補丁、坑洞、減速條
才能感受出鈦/鋼/鋁/碳的好/壞
文章關鍵字

acker wrote:
淺水了很久,看著各式...(恕刪)


................... 無解

KILL ALL FIRST
先不說別的,
在完美的鋪裝道路上,要怎麼分辨舒適度?
HASA RSX 105 Di2 & CANON 77D

bgshih wrote:
先不說別的,在完美的...(恕刪)



前提是 台灣有這樣的路嗎???
重點是 台灣這樣的路多嗎???
就算是這樣,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基本上公路車又不能太軟,所以就加減參考吧。
小弟是騎過朋友的OCR C2爬了一段長坡,跟當時騎的鋼管車比較是真的教有彈性,抽車感覺很明顯,最近小弟換了TCR SL3 到還沒體驗出跟鋼管的不同。大概就這樣,不過這僅是個人感覺。
只能說鈦/鋼/鋁/碳 是四種製造材料...巴拉巴拉


................... 無解
四種材質+同樣的幾何車型+30KM/H左右的時速+一堆減速條應該就很好分辨了~~^^

經常性的練習,讓身體保持在敏銳並穩定的高出輸表現之下

35kph 以上分得出來,惟碳纖維複合材較難



benny450 wrote:
四種材質+同樣的幾何...(恕刪)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很好分辨啊,尤其爬坡時,材料特性都會被放大,體力還很足時差異不大,快沒力了就很明顯了....
如果是"很典型"的,那好辨認。

但要是很高貴又特殊的鋼管,就會有點困難。
www.cycliving.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