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如何練?(如果我最小盤迴轉速還能拉到90的話 我也不用問了)

迴轉的練習沒有止境,我只能說:越高的轉速,越低的心跳,就代表你的回轉更省力。

各位不妨試試看,在固定的轉速80,時速不論,你心跳能有多低?

再來試試 90 ,然後試試100,然後試試110 ....

你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曲線,那就是即使時速不變,轉速越高,心跳就越高。


以我為例,以下是在滾筒練習,阻力隨著轉速會調輕,速度大致上都一樣:

80RPM,我心跳可以低於80(基本上就是滑行,腳有在動而已)

90RPM,心跳大概要上到90(這時候還算是很輕鬆悠閒)

100RPM,心跳沒辦法低於100(有點在運動了)

110RPM,心跳最低118,要很認真的輕踩,不然不小心就會飆上120...

120RPM,心跳無法低於135。

130RPM,心跳一定會到150以上,而且無法持續超過20分鐘。



那,有看出我在哪一段開始就浪費額外的力氣了嗎?

如果我這時硬在120的回轉還要出力迴轉,那浪費的力氣就會以倍增,而我一下就會爆了 ...

假設,我能再把120回轉的心跳再降低,讓我可以維持在120轉,那我降一檔,"稍微出力"維持轉速,我一檔的時速可以增加多少??(各位算算看)


因為越成熟省力的踩踏學成後,加上第二課:均勻施力。

就是最輕鬆、最持久,也就是我們常聽到高手說的"順順騎"的境界,但是這不能言傳,只能用身體去體會,大家努力看看吧。
www.cycliving.com
Stallings wrote:
我之前就都是用高迴轉...(恕刪)


迴轉一定會有一個門檻值會開始浪費你的體力,人在遇到阻力變大時,通常施以抵抗阻力的肌力就越大。

而在迴轉的過程裏面,浪費的體力就會變多。

所以上坡很多人談節奏,那是一個自身最能均勻施力的轉速,依據體重跟迴轉技巧的純熟度而有不同。

輕的人一定有優勢,但是重的人不一定就會輸,因為重的人具備"重踩"的實力(也就是較大的肌力),但是也因為力量出的大,要均勻就會相對困難。


想想看,要妳拿500克的水壺精確的放進杯架,一定很容易。

但是這個水壺如果改成鉛座的,重達8公斤,就沒那麼輕鬆可以放進杯架了吧?

你一定擁有"把8公斤水壺放進杯架"的肌力,但是你就是沒辦法像500克的水壺放的那麼好,因為你出力大!!!



所以,如果想要爬坡快,又不想減肥,那就努力練成:最會爬坡的胖子!

而達成這目標的大前提就是:比瘦子更完美的"大力迴轉"!! 那你就贏啦~~

我們沒有要參加環法,所以我們就算胖一點,在台灣還是可以爬出不錯的成績的 ....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各位不妨試試看,在固定的轉速80,時速不論,你心跳能有多低?
再來試試 90 ,然後試試100,然後試試110 ....
你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曲線,那就是即使時速不變,轉速越高,心跳就越高。


你可以再試試另一個實驗
轉速固定在100rpm,然後一檔一檔慢慢加重...

你會發現另一個奇怪的曲線..


PS:
去找片cts train right climbing DVD..看人家影片的內容,不就知道該怎麼練了??
影片裡面的內容..反而沒有要你練輕踩轉速120rpm這種東西.
反而有掛重齒比踩50~60rpm的訓練..

這裡的討論內容和cts train right climbing DVD教的內容?大家要相信哪一個??


PS2:
正確的畫圓踩踏,那是騎車最基本的東西..
不管是練爬坡還是練平路...順暢的踩踏畫圓都是最基本的...
jerry65049 wrote:


mothertsai大大

有兩點請教一下
關於您建議的第一項所謂的運動高原期,要如何知道與在進步?
關於第二項的LDS要怎樣知道已經足夠了可做第二階段肌耐力訓練呢?


運動高原期的意思是指在高強度的訓練下,即使每次的運動負荷比上一次要多一些,也無法藉由超回復得到進步,在怎麼高強度練就只能到一個程度。如果您把進步曲線變成一張座標圖,一開始會速攀升,但過一鎮子後就趨近緩甚至是水平線,圖形形狀就像是個高原。這時您可以長是交叉訓練或者降低強度下去練 LSD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自己身體休息,而不是一直操他。

LSD夠不夠我也說不上來,我是從書上習得的,一般來說最好做到3個月,我只做了2.5month, 這個基礎打的好,後面高強度練習就會很有成效。但別太期望做了3個月的LSD後去爬坡,同樣速度心跳值會降低,可能還反而升高,原因是肌力還沒練起來,之前掛小盤肌力都沒了,但接下來到中高強度訓練會看到成效。

就以本人為例,在使用第一種方法練山路2個月去爬一個坡,時間從平均一趟15:10進步到14:20秒,但我的心跳都在90%左右,這個狀況在1.5個月後就達到了,但接下來半個月不管怎麼騎就仍是14:20;但在使用第二種方法,間隔的3.5個月,同樣的坡我1趟心跳可以控制在83~85%左右,但時間平均在12:30秒。我指的平均是每次期約在五趟,並非指山路單次計時。

個人愚見供您參考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ordanaj23/
我是大壞人 wrote:
你可以再試試另一個實...(恕刪)



你還在這裡喔,..........

話說大壞人兄,你是愛V那位嗎??




小弟覺得與你觀念甚近,有機會一起出來騎車??
http://seaweedroll.pixnet.net/blog
我是大壞人 wrote:
PS2:
正確的畫圓踩踏,那是騎車最基本的東西..
不管是練爬坡還是練平路...順暢的踩踏畫圓都是最基本的...


基本的東西還是得練一輩子啊~(我是幼幼班的)

CTS 訓練,有一個問題,他全部都是量化的,我覺得這對於已經有良好的回轉基礎的人很有幫助。

但是如果是用蠻力踩的人練這套東西就,就可能是讓人受傷的元兇。


老話一句:騎車是用技巧,不是看數字。


P.S: CTS的理論基礎是對的,但絕對不是練車的全部,如果你真的以為選手只照那套練,而把CTS當作聖經,那我只能祝福你早日依此訓練有成 ^_^。


還有,我的訓練課題是直接來自台灣的菁英組選手,而這位選手是直接跟日本的選手學習,各位要相信市面上買的到的教學書籍,還是相信我的親身經驗,都無妨的...都無妨的....

菁英組的選手應該各縣市都有,加入車隊應該就會認識一些,鼓起勇氣跟他們去騎車,就能學到東西。

小弟所屬的車隊也有好幾個菁英組的選手,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或許我的分享沒有 CTS 那麼科學,但是卻是在書店裡面找不到的東西,各位參考參考就好。
www.cycliving.com
mothertsai wrote:
運動高原期的意思是指在高強度的訓練下,即使每次的運動負荷比上一次要多一些,也無法藉由超回復得到進步


這就要開始找尋其他出路了,某車友練了一整年的136,也只進步兩分鐘(4X俱樂部的)

我常聽他們說:怎麼練都不會進步 ....


而另外一個車友,去年某場公路賽市民組的冠軍,前幾天說他被另一個老選手指正,說他的踩踏至少還浪費 20% 的力量,要他再加強迴轉技巧。


一個在台灣拿公路賽冠軍的人,都有迴轉的問題,我實在很懷疑一般人自以為的"踩踏基本功",都已經練的比這位冠軍好了嗎??


也因此我把我自己歸類在"幼幼班" ....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CTS 訓練,有一個問題,他全部都是量化的,我覺得這對於已經有良好的回轉基礎的人很有幫助。
但是如果是用蠻力踩的人練這套東西就,就可能是讓人受傷的元兇。


真是矛盾的論點...
踩踏畫圓有問題的人本來就容易受傷.畫圓不好的話,不管做什麼訓練都很容易受傷.
這怎麼變成是CTS Train Right訓練的問題了呢???
cts train right climbing裡面講的是一種爬坡練習的方式,他的內容又不是在教踩踏畫圓
(教踩踏,Fitting的有另一片DVD)

踩踏畫圓不好的人,本來就不應該去做高轉速或高強度的訓練...
再來認真一下~

就是覺得是入門是幼幼班~一般新手才需要書籍(不是隨便一個職業選手都有能力寫出一本書或系統性的呈述完整的訓練為何,選手和教練是各有其專業).或是可量化的系統訓練,所以新手才需要這些"教學系統",先從中學習基礎概念

有了基礎概念,且更了解自己之後才能像日本職業選手甚至是歐洲職業選手般的融會貫通所有的生理.科學.理論與實務,依自身狀況量身訂做系統性的訓練,而進階入門者才開始有能力思考為何PRO會這樣練,在這之前入門新手還是需要一個共通性的訓練模式去幫助找出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向!有錢一點的,就請個專職教練針對自己的狀況一對一指導。

肌力.耐力.技巧是一個循環,不同階段不同程度切入點會不一樣,這就是一個認知一個概念!

附帶一提,日系.歐系.美系對於訓練.FITTING.騎姿都有些差異。對訓練有興趣,就再比較參考CTB.CTS.單車運動雜誌刊登的歐洲PRO的訓練課表.選手經驗談...既然現在師法三德,印象中他去過澳洲?也接受過林德銘的訓練模式,也參加了日本PRO的泰國訓練營,詢問看看他的心得,前人的經驗都是值得參考借鏡的。但要客觀說現實點,之後個人會觀察比較三德與台中縣隊的競賽表現(不同的訓練方式背景),以三德的見聞.經歷.訓練量,拿他來與市民組比較?是在看貶他

感覺這篇已經開始走向吹噓...

我是大壞人 wrote:
(教踩踏,Fitting的有另一片DVD)......(恕刪)

有這片DVD可以借看學習學習嗎~哈哈哈哈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這裡的討論內容和cts train right climbing DVD教的內容?大家要相信哪一個??
----------------------------

每個人的信仰不同

所謂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沒有名師 只有適合的老師

大伙自然會去判定

話說回來

看過幾位菁英組有好成績的選手的格子(甚至有出國比賽的)

我倒沒聽他們講過那麼多的理論和數據

看來我得多去向他們挖寶了 還是多騎車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