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36699 wrote:
CT 盤....搭配...(恕刪)
三盤太重?
多出的那一片是最小片的齒片
才幾十克而已啊
比起昆陽武嶺最後一段變態坡的考驗
比起桐花公園好漢坡的考驗
39會讓人比較輕鬆嗎?
105的三盤也才七百多克,CT盤或標準盤可以輕上兩三百克又保有強度嗎?
如果只差幾十克....
為什麼不多一盤,增加陡坡時的迴轉速呢?
以我個人而言
我覺得39和30反倒是最常用的
平路若用39, 它所提供的最高39-11, 迴轉速可以拉到90的時候在一般平路已經有相當速度了
一到上坡, 用30頻繁變速保持迴轉速, 不見得比使用標準盤的勇腳慢多少
原本我也會用52
但後來看B刊中日本教練提及建議成隊訓練時
固定在39-18, 不准變速
後來想想
我們有他們勇腳嗎?
他們平路都在用39了
我們幹嘛打腫腳充胖子?
還是應該把迴轉速保護好才是
畢竟我們都只是業餘的愛好者而已
裝三盤當然有人會認為好像停下車來別人會說:喔你比較遜腳,怎麼去裝三盤
問題是在台灣這種地方,任何有趣點的路都充滿了坡度不一的緩坡或陡坡
根本沒有像環法其中幾段那種無盡的平路
除非是最近一騎去清泉崗的戰機跑道
台灣有多少路可以長時間用52-11跑上一小時?
常常才切到52,速度拉上四十了
紅燈又來了
或前面阿伯好像要轉彎了
或前面路邊猶豫的小孩子好像要衝了
或前面故意不看你這邊的歐巴桑認定你一定會減速讓他 開始硬過馬路了
或前面又來個連續彎路二十八公里上坡了
騎變態坡時就知道第三盤多出來的幾十克有其價值了.
比起傷膝蓋,這裏痛那裏痛,定竿,或爬的很幹心裏又放不去本格派的堅持
三盤的得似乎比失來的多一些
個人意見,如有冒犯請多包涵
所以3盤的優點應該是綿密度比兩盤的大。換檔時落差沒那麼大。
當然3盤的也可以說我3盤配27T~28T的不就更省力(我不知有沒有這種配法),但這就不在討論的範圍,不然兩盤的也可以把大盤的小尺盤換成30T的吧‧‧‧‧
當然若是有人說爬坡賽,綿密度比較高的齒比還是比較佔優勢的話那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感覺還好,我是覺得重點是最小齒比有沒有輕(當然太輕也用不到)。
因為小弟以往一直有錯誤的觀念:以為三盤的一定會比較省力,但事實是不見得!
若是以這種觀念---->綿密度越大越好的話(反正越多救命盤越好),那不就4盤的更好?5盤也可?
至少可以知道,若是兩盤的後飛輪尺比能配到27~28T的話,光比變態的爬坡,3盤"不見得"一定比較省力吧?
綿密度的需求,就看個人喜好與主觀的意見,每個人不同吧‧‧‧‧
所以討論省不省力,救不救命就不要討論了吧。
‧‧‧‧‧‧我承認我是靠嘴騎車‧‧‧哈‧‧‧‧
一球入魂
hayatolee wrote:
換3盤跟2盤應該跟省...(恕刪)
3盤跟2盤應該跟省力比較沒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若是CT盤配27T或28T的飛輪的話,不見得會差3盤的很多。(我是說以最小齒比爬坡的輕踩程度來比較的話)
ans:三盤也可撘到28t。(不改變速情形下)
所以3盤的優點應該是綿密度比兩盤的大。換檔時落差沒那麼大。
ans:確實。
當然3盤的也可以說我3盤配27T~28T的不就更省力(我不知有沒有這種配法),但這就不在討論的範圍,不然兩盤的也可以把大盤的小尺盤換成30T的吧‧‧‧‧
ans:三盤可以配28t,但兩盤換30t可能你是第一個。(可能啦!)當然若是有人說爬坡賽,綿密度比較高的齒比還是比較佔優勢的話那我就不知道了?我是感覺還好,我是覺得重點是最小齒比有沒有輕(當然太輕也用不到)。
ans:腳力好的,可以綿密。腳力不好就可以用輕齒比設定。
因為小弟以往一直有錯誤的觀念:以為三盤的一定會比較省力,但事實是不見得!
若是以這種觀念---->綿密度越大越好的話(反正越多救命盤越好),那不就4盤的更好?5盤也可?
ans:三盤就可以騎上去,為何要四盤?三盤加上改飛輪…夠用了吧!何來四、五盤?
至少可以知道,若是兩盤的後飛輪尺比能配到27~28T的話,光比變態的爬坡,3盤"不見得"一定比較省力吧?
ans:兩盤是因為離五通近,出力效率好一點。但腳力不好的人碰上台灣多坡的山路,可能三盤比較實用,所以出力效率上差一點。但是用輕齒比來換踩踏輕鬆一點,不傷膝蓋也比較好。同樣配28t,確定三盤沒比較省嗎?
綿密度的需求,就看個人喜好與主觀的意見,每個人不同吧‧‧‧‧
所以討論省不省力,救不救命就不要討論了吧。
‧‧‧‧‧‧我承認我是靠嘴騎車‧‧‧哈‧‧‧‧
我愛ct盤,但…我覺得很多人腳力不一定夠爬山。何況用嘴騎車,同樣一台車,一台兩盤,一台三盤去上武嶺,我想70%以上的人都會希望兩盤多一片。(三盤的人體能還不行,就會希望飛輪更大片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