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神人也是經修煉才能成就

剛學會騎車的拿L-W跟尬車輪給他也騎不出有啥不同的

初出道的沒多方嚐試/不斷試驗/加上瞭解自己...再好的也不一定適合,都會流於主觀

通常假以時日,就會惦出自己斤兩〈程度&口袋深度〉答案不就揭曉了;尬意就衝台灣製屬中上,一般人夠用了

個人爬山輪*1+常用國產38板輪*1+長程全平路國產50板輪*1...全搭配手編,三組價錢加起來還不夠買〝壹組〞【一般】進口板輪

國產也並不那麼不堪爬山用鋁輪1265g,38板輪1300g;全搭也是國產胎,卯起來用一點都不心疼,耐用的很,返璞歸真的簡單痛快
板輪的設計就是在表現“慣性”
一般窄板的金屬或是
如果踩踏之後的平均速度沒有超過30km/h也很難表現板輪的特性
我個人所使用的是40mm幅寬的碳纖維板輪屬於剛性與慣性兼具的輪組
可是一但騎上坡只有一個字“拖”
但是只要下坡及平路騎乘時感覺就是另一個字“順”
就看看你的需求跟騎乘陸線的選擇了

如果已視覺系為主要訴求
那就是另一個境界了
啊 . . . 版輪的慣性?? 那奇怪我的版輪怎麼沒慣性!?

而且超好爬坡耶!

啊!!對後! 我的版輪框高38mm,重量一對只有 1300 克,難怪沒有慣性啊

咦,那50mm的應該有慣性吧,沒有喔,那天騎50mm框高重量只有 1180 克,也沒有慣性耶。


反而我的 420 框高 34mm 重量1750克,慣性好好喔,40以上都快要可以不用踩就躲在集團裏了耶!


框高跟慣性幾乎是毫無關係的兩件事,有玩過 MAVIC CARBON SLR 的就知道,他的框高只是一片"薄薄"的碳纖版做起來的,慣性靠的是他的鋁框 。

www.cycliving.com
葉仔仔2 wrote:
有長期騎乘過進口板輪和國產板輪的差別

畢竟我也不希望花了萬把塊結果效果不彰


效果?

你想要什麼效果?

一組輪就讓你全面成績提升?

如果你現在的輪很爛的話,應該是會提升啦。

但如果你用的已經是不錯的鋁輪,那你的成績不會提升,頂多是強項弱項的平衡會稍微改變而已。


還有,國產 跟 國外,這不是區分輪子好壞的指標。

每家的輪有每家的特色,而且要配合你的騎乘方式、目的去選擇。


我的車友,整年練車都是 MAVIC R-SYS,結果被他換到 R 牌 46mm 版輪,爬坡成績直接退步。

每次比賽完都跟我說他覺得這組輪不好騎。


先談談你現在騎什麼輪? 不然我蠻肯定你會花不少學費 。
www.cycliving.com
hmm.....應該是說小弟現在使用跑三輪組

但約莫半個月前,有參加過zipp板輪的試乘會

當時試乘的是ZIPP404,當然相較下確實是有

顯著的差異,平路踩起來也不重腳,爬坡更不用

說了,讓我蠻訝異碳纖板輪竟然也可以在爬坡上

有這麼好的踩踏感覺,所以很納悶國產板輪是否

也會有相同顯著的效果。
樓主的問題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講
基本上輪組是花鼓、鋼絲和板子的結合體,所以你可以看台灣是在那個部分比較弱勢
以我個人對於這些的理解,台灣比較弱的應該是指花鼓設計的部分
如果你要談論碳纖板的製作,那麼國內某些廠的技術可能比國外一點也不遜色

http://tw.myblog.yahoo.com/jw!zw9ePlieGQKKM.PjlDEllAw-

這篇測試文是我最近騎過的一家廠商做的輕量板輪
目前有兩位菁英組的朋友和一堆腿力不錯的車友試過,很多人在意的是它什麼時後推出
我個人的結論是如果單就板子而言,真的是非常棒的一組板子

至於說國外技術下不下放的問題,或許某些輪組廠有所謂獨家的專利
除此之外,國內一些領先大廠在專利表現上一點都不會遜色
小弟我車齡也沒有很久,但就所謂板上的

前輩分享無論是車架的好壞或者輪組的好壞

有些都會給予"因為自己不夠厲害所以騎乘

不出差別" 這種評論,但小弟我卻不這麼認為

平日下班,我也會去騎車不論自己換過的輪組

或者騎乘別人的公路車其實大致上都可以騎得

出差異性,所以想請教騎不出差異是因為不常騎

車的關係嗎?? 小小拙見請多多包涵....

liutuanee wrote:
樓主的問題可以分為幾...(恕刪)


大大分享的這組板輪,小弟也有在考慮當中

之前是想拜入S40/60 但又想嘗試看看國產輪組

的效果,畢竟國內廠的輪組也是有一定的評價所在。
葉仔仔2 wrote:
hmm.....應該...(恕刪)



R3 17XXG
全碳404 12XXG

光輪組差了約500G
若在加上內外胎 可能會差更多

所以你會感覺到有明顯的差異.....

挖洗"山姆叔叔"啦...
那我是用08年的Racing3...那假如換成航翊的033不就差很大了???
山姆叔叔3746 wrote:
R3 17XXG
全碳404 12XX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