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uarous wrote:
我很好奇車重到底影響多少
若以UCI限定之6....(恕刪)
真想不到老兄騎那麼勤
也對這好奇?變因最大是【重量比】
早已實驗N次,先把同樣重量分布拿來對照
例:
開車試→將50kg↑貨物放後行李箱&右後座...那個會感到拖重
由上得知同樣比重分布就有差別,油耗也會反映出來,有載重&沒載重差別當然更大
那麼單車差那麼一些有差嗎?通常差距不大感受當然有深淺,將距離拉長/或吃力爬坡效應就會放大些;也就是說有差
當然要懂得配重,簡單說:集中/托低;重心低不只穩更能有效發揮,如相同重量輪組,框輕/框重之差別,減輕輕重順序粉重要
以上,吃飽撐著太閒之心得小報告
至於差多少
更閒者→可以將車架灌飽【砂】再實驗對照&數據/量化出來
結論:影響最大的是→心理層【面】不只單純的表面,重 會拖垮你的意志;輕 則能激發腎上腺素
這麽長的距離 大多是平路
風阻可能會讓每趟的結果相差甚多
若是純爬坡的話
國外有人測了
http://www.training4cyclists.com/how-much-time-does-extra-weight-cost-on-alpe-dhuez/
路線是阿爾卑斯山
同一台單車 4種不同的設定
第1種 在輪胎裡灌1.8公升的水(感覺這個比較沒有參考價值,一般人不會在輪胎裡灌水吧)
第2種 把1.8公升的水裝在瓶子裡 綁在車上
第3種 Normal Bike(沒有額外加東西的車子)
第4種 Normal Bike 但是把輪子胎壓減少3 Bar
結果:
1. 52分,01秒 平均功率 275w
2. 51分,34秒 平均功率 277w
3. 49分,40秒 平均功率 278w
4. 50分,38秒 平均功率 273w
車子重量對爬坡真的差很多
在每趟平均功率都差不多的情況下
第2種跟第3種的時間差距很大
做這種實驗 一定要有功率計
憑感覺或平均心跳都是不準的
英文不太好 如有看錯 請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