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UCI限定之6.8kg為基底,跑120km的公路
(包含一個700m的上坡,下坡,平路)

車重差異要多大才會有成績上明顯的差異?
文章關鍵字
也許一公斤還佔不到零點幾秒吧
以比賽來說,零點幾秒就是明顯的差異了

紙箱聽音樂 wrote:
也許一公斤還佔不到零...(恕刪)



我的看法比較怪,贏多少一回事.
爬坡,車越輕越能省體力
省越多體力 下坡/衝刺才有體力輸贏

土城加藤鷹

aquarous wrote:
若以UCI限定之6....(恕刪)


這個實驗好做

裝兩個水壺,一次沒水,一次一壺,一次兩壺

可以差到1.2kg了

我覺得平路部分沒差,700m的上坡才是關鍵。

tedchao62 wrote:
這個實驗好做裝兩個水...(恕刪)



所以環法比賽,看有的選手喝完水就把水壺丟掉.


想喝水在接補給.



應該還是很計較吧


http://seaweedroll.pixnet.net/blog
僅供參考

路線 - 達觀社區 4km

車種(1) FUJI SL-1 6.9 kg (全車重)
車種(2) Speedone RT30 8.1kg (全車重)
車種(3) Ginat defy II 14.5kg (含貨架+後貨包)

因為這是小弟與同伴的固定練車路線, 所以對這段的時間很敏感. 以接近TT的練習強度下,
騎SL1/RT30的時間都在17分上下,最佳時間當然是騎SL1時產生的. 短程的爬坡,我個人
認為9Kg以內的車,差異不會太大. 但是超過9kg繼續往上加時, 像是我騎Defy則需要20
分鐘. 當重量差異太大, 騎乘的感覺會全然不同, defy裝上貨物架後, 爬坡時明顯重拖,
在陡坡上還有要被拉下去的感覺.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重量所帶來的差異, 所以往後比賽,
一律騎SL1出門. 短程差異不大, 3小時的爬坡賽呢? 絕對有差的, 敗吧..敗吧......

Luke33 wrote:
僅供參考路線 - 達...(恕刪)


不同車與輪組實在沒有基準點可以比較

我說的水壺裝水與不裝水,應該是最單純的重量差異了,連風阻都一樣

其它實驗方法我也想不出更好的

我也有騎過Colnago master 7.8kg跟Scott Addict 6.8kg配同一組輪

大概13km爬升800m,差快3mins.有多次紀錄,大概時間差距都差不多。

不過我不會認為單純是"重量"的差異
tedchao62 wrote:
我說的水壺裝水與不裝水,應該是最單純的重量差異了,連風阻都一樣


不過這樣就等於120KM的賽程中,空水壺組是沒水喝、滿水壺組是不能喝
因為兩個水壺都是拿來做控制變因的,當然不能喝啦

所以要做這項實驗,記得準備水袋,騎車要喝的就吸水袋吧,別忘了就順手拿水壺起來喝



另外,裝水的變因範圍太小,水壺裡裝鐵砂吧,這樣不只差一公斤,連差個3-5公斤都能實驗(希望水壺架螺絲不要斷啊)
我騎VENZO 2017,還好沒被人說過它是山寨車
如果以一般的賽事,規定車重的目的來說
其實是為了車手的安全!
因為是競速的比賽,所以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求勝
怕車隊或車手過於偷輕車重,使用不安全的裝置,或不耐用的裝置
企圖取得優勢,造成自己及其他參賽者的安全問題,才會訂定車重

6.8kg輕個其幾百g可能不大有效,如果能少1~2kg職業賽,可能就會有明顯差異了!
編輪編到怕!!!@@ http://blog.xuite.net/sunnysoap/990

tedchao62 wrote:
不同車與輪組實在沒有...(恕刪)


話說這兩台車真的不是只有差重量.XD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