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Connondale BMC S-WORKS Cervélo Rose 牌子那麼多 該如何挑起?

首先~~~您所在的歐洲~~平路多還是山路多~~或是您偏向騎山路和平路

如果是平路取向...那麼VENGE~或是S5 中階.....會比較適合你

如果是爬山...那個SL3/SL4(差別您可以查一下)...超六EVO(超六)....FOIL....R5(NO R3)

IMPEC應該超出您的預算...而且現在也大缺

您看得這些....都是新車...我想板上沒幾個人騎過....個人也只借騎過SL3...R5的應該有一些

所以能給您建議....都只有官方的的宣稱/訴求....這一點...您要先清楚!!!

FOIL...的官方訴求是兼顧....AERODYNAMIC比一般圓管車好多了....雖比不上純空力訴求公路車..
但是在重量上...效率上...都更好..車架記得是840克...比AR4/5.S3/5..VENGE S-W都要輕
(S5 VWT和VENGE麥拉倫都算在內)....看他成車的訂價...我估車架組在10萬左右..

超六EVO的訴求...記得是輕量...但是效率不掉...管型明顯變細...重量不到700g...所以鋼性重量比也提高...國外報價..配7900..MAVIC SL..FSA一級龍投手把作管..7700美金..但是台灣代理官網沒更新XD


R5..改了新幾何....穩定性不佳的毛病沒有了...非CA版...也是很輕..重量/效率..官方宣稱都有提高
車架記得是不到800G...不過R5遠比其他的車架都來的貴喔...17萬6..不過有含很貴的ROTOR大盤


SL4和SL3....外觀粗看會很像...官方宣稱車架輕了50G...強度(頭管?)上升19%...頭管中間內凹...
尺寸是特殊的...1 1/8~1 3/8英吋.....下管感覺壯了一些.SW等級的SL4..113000...


其實官網都可以去逛逛...大家都會互表...宣稱自己的重量剛性比多高...比別人高...

以上資訊樓主可以參考看看....有錯就請大家指正...

如果要我推....我會推FOIL...或SL4...因為是相對平價而好的選擇...

至於歐洲買...台灣買...樓主回國前可以先在歐洲訪好價.....

PS.官方宣稱是一回事...車友建議又是一回事...如果你都有機會騎過一次...說不定你最愛的和他人建議的不同...也說不定你都感覺沒差...哈哈


fecl4 wrote:
那想請問Scott ...(恕刪)


Venge會差嗎?問問Cavendish吧
...tune不合,frequency不搭...
如果沒真正騎過這些一級車架

建議就直接找預算內塗裝喜歡的下去買

就算在01

大家也只是跟你說個大概

必竟有辦法騎過這些車架再過跟你說經驗的人沒有幾個
SCOTT官網宣稱...
當初FOIL的原型車...F01 PROJECT...碟子嫌他太硬...所以後上叉還是後三角後來還做軟一點...

阿說到凱文碟子~他騎GIANT/SCOTT/SPECAILIZED...都吃下一堆單站

而他也有狀況不好的時候...

當然不是說車子之間沒差..而是很多東西都是官方的宣稱、訴求和策略

SPECIALIZED告訴消費者...平路多..你選VENGE..因為空力比較重要..爬坡選SL3/4..

石板路/舒適...選ROUBAX PRO..

CERVELO也是...S5/R5/RS

SCOTT雖然推出號稱全能/兼顧的FOIL...不過還是訴求CR1的吸震能力...

而有些車款...輕不了...或不想輕的...就一直宣稱STIFFNESS有多高...

走極輕量路線的...車子輕了如果剛性有掉...就宣稱剛性/重量比...

這些官方宣稱...或許不一定是假的...反正消費者可以選擇相不相信或是去比較

但是可以看到.....他們用他門的商品策略...去吸引某些需求的顧客


從某個角度看...如果沒有R5ca這種車架...怎麼去組出6X萬的車子...怎麼去比別人貴...輕
它有他的市場
要在台灣買首選應該是捷安特
沒記錯的話實際售價比其他國家便宜許多
但若是長期定居歐洲可以考慮在歐洲買歐洲品牌...
台灣有些歐洲車關稅不便宜的樣子
可以先上單車購物網站比價一下
Wiggle
Ribble
PBK
CRC

btw
樓主說的品牌小弟最喜歡cervelo s3 s5
無奈單價過高捨不得買
看發文大大的發文日期是9/25,所以回台灣是10月,應該還來得及發表意見。

大大列出的牌子裡我只騎過Cannondale,但是是登山車。

我只有國中時和同學借騎過一次公路車,之後就從來都沒有碰過了。因為價錢太高,台灣也沒有適合騎公路車的地面(來美國之前,我住在台北。著名的"地雷坑路面"。我和同學都說敢騎公路車的應該都是有錢常換輪框的。)。

恩,我個人覺得您可以參考參考Specialized這個牌子,在美國也是很著名的。且...記得是Specialized的公路車吧....還是TREK的....忘記哪個牌子,大約2008還是2009年左右有製作一款公路車,線路內藏(和GT的Dirt jump的觀念一樣),但是後輪的剎車和所有的廠牌都不一樣。不在後輪支架上,而是在BB旁邊的車架上,相當獨特的設計。我想可能剎車效果更好。


回您的問題,我想您列出的牌子都是最優秀的,都是一樣好的,差別只在於真正的核心----整個變速系統。

拿登山車來說,我14年前的舊車換上新款的變速系統後,整個感覺甚至比Cannondale 29er F2還要好。另一位在Mobile 01的同好也是一樣,騎Cannondale F1,把變速系統全部換成 Shimano XT + SRAM X-0系列配件,他一直和我說性能整個比原配的還要好。

車架是絕對有影響的,但是列出的廠牌都對其車架做了最適當的處理,所以真正要比的就是變速系統了。就看你付得起哪種系統了。就我說的Cannondale 登山車為例,F1和F2的車架是一樣的(記得是一樣的),差別在於F1的配件和系統比F2的高檔,甚至連left避震器都是炭纖的。就只是這樣,所以F1的價格比F2高。


至於回台灣買車,我強烈不建議。我也和您一樣對於價錢斤斤計較,但是是愛車的話我真的不建議從台灣買回歐洲去。就像一對大大說的,你買了車,若是不巧該車款在歐洲沒有出貨是列為高檔品,貨量少,你到時候要弄任何維修都是麻煩事一件。

還有,我是不清楚那些出國比賽的人是不是在機場有特別花甚麼額外的錢讓車子可以完好地空運到另一個國家去。我把我那14年的舊車讓車店裝箱,鋒相,用託運送來美國。好好的一個箱子,到了我下機拿的時候,箱子被撞的傷痕很多,甚至底部還破洞。機場的人根本不管裡面是甚麼東西,就隨便丟上飛機。 所以我想你還是回歐洲買比較好。除非你在台灣買,然後另外花一筆錢用UPS或FEDEX運送到歐洲。不過就算是UPS也不見得就不會撞傷。

給您的參考意見。 各家的車架現在都已經研發得很棒了,只差在用甚麼配件和輪胎罷了。
小弟不算騎過粉多車款,大概就下面這幾台:

- GIANT TCR ONCE TEAM:鋁合金
- Breezer:鋼管
- PINA Prince:SC61.10A鋁合金+碳纖
- BIANCHI EV2:鋁合金
- COLNAGO c40 B-Stay:碳纖
- KUOTA KASANO:碳纖
- Cannondale Six-13:鋁合金+碳纖
- BMC SLT-01:碳纖(鋁合金lug)
- SCOTT CR1 TEAM ISSUE:碳纖

人家說的義大利三王一后我騎過其三,美國有在贊助環法的我也騎了其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兩台:

bianchi跟colnago,但這中間還有時間因素,後面的車就真的不如傳奇名車?這也不見得...

但是,為何會買?為何想換?當然是因為第一眼就喜歡,所以只能建議:


不要想太多,外觀喜歡就買,沒比較就不會知道差異...

性能那些的對我們來說真的沒有這樣大的差異,不然那些老鋼管怎辦??
建議是可以考慮G牌.CP值高.售後服務比較完善.不喜歡賣掉也不會太差.可以考慮11年過季車.超過10萬以上最少都有8折.
一級車架都不差
我會先考慮保固
其次考慮價錢
選自己喜歡塗裝外型的吧!
國外零件貴
倒是可以帶些備用零件回去
變速套件可以考慮,體積不大

如果要考慮風阻
先想想自己能握下把騎多久
人的風阻影響最大
爬坡較多可考慮壓縮車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