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好,我就是怕太High爆心跳掛了,才使用心率計監控的。我應該不會,也騎不到170。順便請問大大,如何不大幅增加心率(平均160內),騎到17分的方法。感謝您的熱心。a19840919 wrote:補充一點:小弟只是假...(恕刪)
silver mondeo wrote:大大好,我就是怕太H...(恕刪) 那就把你的無氧區練成有氧區,那就可以在160以下不然就是騎機車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可以一直衝!!!感覺都不會爆心跳因為那樣的騎乘根本不會達到它的最大心跳值這個值是可以訓練的練一下INTERVAL慢慢去頂你的最大心跳值不過你要先求得目前的最大心跳值是多少書本上是教熱身完後,全力騎30-40分不能休息!!!這時候所得到的就是你的最大心跳值小弟才踩10分就受不了,那時候平均心跳在169後來放棄了!!!你可以試試!!!
silver mondeo wrote:大大好,我就是怕太H...(恕刪) 心率計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爆心跳。除此之外其實功能並不大。回頭看,重點仍是在於轉速、技巧、節奏。這些數據的東西只用來溝通,並不是訓練的主軸。自行車表面上看起來是很簡單的運動,但其實很困難。光是說基礎: "不要用用踩的"、"踩踏時感覺不到腳掌",就要持續的練好幾年了。不是表面上看起來:"跳上去用力踩就比較快" 這麼簡單。聽說射箭也是,看來簡單,但是光基礎就要打好幾年。P.S: 昨天不小心翻到美國地區性業餘計時賽成績單,65-69歲組的冠軍,12.8KM 的成績是 18分48 秒,均速 41.9 KPH。所以,練車的路還很漫長低 ~~ 練到60歲不知道我有沒有這速度 XD。
silver mondeo wrote:(我也是從29分慢慢進步到18分的。你心跳可達182,年輕就是本錢。讚。加油,有捷安特的店員騎13分的。恕刪) 版大眼前已經有一個13分的益師可以請教,何需在......XDD果然時下最厲害的莫過於那些最低調掃地的...店員?!!!!Orz..
silver mondeo wrote:同意L大的說法,自行車看似容易,但精進很難。今年杉林溪冠軍,1小時5x分,是位50~60歲的阿伯啊!比我快1小時,汗顏中。 杉林溪賽事總距離多遠?那位50~60歲阿伯騎的是公路車嗎?謝謝
基本上光看心跳率是看不出所以然的,因為心跳率跟訓練&年齡有絕對關係而其中息息相關著一個運動員很重要的參考點-無氧閾值舉例,如果拿我的心跳152(27歲)跟版主的心跳152(41歲)來比較是無意義的因此這時候要會計算最大心跳率才能知道其中的意義基本的最大心跳率計算公式220-年齡=最大心跳率運動心跳/最大心跳*100%=心跳強度百分比以版主41歲來看220-41=179152/179*100%=84%(對版主而言已經是84%的強度)以我27歲來看220-27=193152/193*100%=79%(對我而言才79%)如果我強度同樣提升到84%心跳會變成193*84%=162一般非運動者的無氧閾值大概在40~60%,但無氧閾值可以訓練訓練過的選手甚至可以在90%的強度下長時間做工,因此無氧閾值會使一個配速的重要參考比如說無氧閾值約在160的心跳(83%),如果今天要加速,要考慮當心跳170(88%)可以維持多久(可能約4個小時)、180可以維持多久?還可以有多少肌力衝刺?如果遇到集團可以休息,心跳降到160(83%)以下代表可以邊騎邊回復體力所以說一般在運動中,心跳低代表是最終結果,因為選手有強大的肌力、心肺來使得的心跳不用拉高但如果直接要求心律要降低,往往結果就是......慢慢騎心跳就會降低而版主成績差我覺得主要是在轉速變化上,平均轉速拉起來,代表變速較合宜,相對成績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