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oxp wrote:
大家好小弟目前用的輪...(恕刪)


404+1
既然要準備入手第二組輪組

實在想不通為何不上管胎

請不要花冤枉錢再買第二組open板輪

你會發現一點感覺都沒有

平地不會燒框

只有下坡一直壓著煞車才會燒框

爬坡與平日練習用跑0

比賽三鐵用板輪



Mavic Cosmic Carbone SLR

雖然停產 偶爾會有人丟出二手

或許會有機會.....個人推
如果均速己有30KM,上板輪一定有助提升比賽速度
但如果落場比賽,建議買全炭管胎輪組
我也是三鐵人,使用中的輪組是Mavic Ksyrium SL, 現正打算買一組Cosmic SLE 鋁炭輪組作練習用和一組 Zipp 404 全炭管胎作比賽用
如果預算不夠買兩組,便直上Zipp 全炭管胎, 留下你Racing 0 作練習用.
舉手發問:

請問為何比三鐵用管胎比OPEN胎好呢?長距離的三鐵賽如果遇上管胎破胎不是很麻煩嗎?
Tony Martin在世錦賽時也是用OPEN胎拿下彩虹衫的(看國外網站是說OPEN胎滾動阻力比較低)

還是有其他原因讓管胎在三鐵有更大的優勢嗎?願聞其詳…謝謝
jedigenius1 wrote:
舉手發問:請問為何比...(恕刪)


以同款輪組來看,clincher比tubular重不少,且tubular因沒有內胎跟外胎間的磨擦
騎起來效率會好很多,且胎壓也可以打比較高

不管怎麼想,會有選手用clincher來比賽嗎?
一般人會想用clincher會因破胎較好處理還可以理解


管胎的優點:路感較好(就是Q啦!)、高胎壓(滾動阻力低)、輪胎加上輪組較輕、輪組較便宜(高性能Carbon框而言)
Eddychiu wrote:
以同款輪組來看,cl...(恕刪)

高胎壓等於滾動阻力,這討論空間太大.
接地的輪胎材質,面積,車手重量很多都跟滾行阻力有關,用胎壓統一來看太獨斷
那愛低胎壓的米其林不就沒人買?????

就我而言 跑4加zx 準備吃掉一堆zipp 404 ooxx 假日練車的選手
未賽已三鐵 wrote:
高胎壓等於滾動阻力,...(恕刪)


這是以相同條件來看,如果牽扯到管胎等級、車手因素
那怎麼討論都沒結果的

建議不要什麼比來比去,單純討論器材就好
如果講什麼誰騎什麼輪組勝過假日騎士高階輪組,那就歪樓了
要自誇也要挑對場合

Eddychiu wrote:
這是以相同條件來看,...(恕刪)



+1

Eddychiu wrote:
以同款輪組來看,cl...(恕刪)


不好意思,小弟就是因為前一陣子看到Tony Martin用ZIPP的clincher版本拿下世錦賽個人計時賽(賽道幾乎都是平路)冠軍,然後最近又看到01上的各位都狂推tubular,才會在內心萌生clincher與tubular"在純平路"時孰優孰劣的疑問。

當然,tubular在爬坡時的輕量化優勢,這點小弟是理解的。

不過還是謝謝你的回答。

附上網址給各位做參考:
http://www.bikeradar.com/road/gear/article/pro-bike-tony-martins-specialized-shiv-tt-38517/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