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k2428 wrote:這也是舊時代的理論了...(恕刪) 真的嗎?我記得以前看過某本書是有生物力學根據耶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膝蓋往前超過踏板是OK的~應該是類似計時車的騎姿反之膝蓋如果在踏板後面騎起來就卡卡的
我總共去做3次3D RETUL(含微調)他膝蓋的貼片都貼在膝蓋前端凹陷處和膝蓋後面這個距離的中間。我事後也詢問過他對膝蓋前端鉛錘線的事宜,他說已經修改已經修改一陣子了,看看國外的選手是不是越做越前面。當然我覺得用選手去比較是有些不妥,但是我相信我的FITTER,而且我騎膝蓋也沒事。所以我坐墊推很前面,當然這跟我身材比例又有關了...另外閃電那套也是舊理論了,雖然最初的觀念是一樣的,但還是舊了。FT我只推薦星期五.樂適騎.小樹自轉單車。其他不予置評...台中有間閃電聽說也不錯(他是RETUL系統)聽說而已...如果你認為你的單車和你騎車的興趣值得讓你花錢去FT,建議還是找我說的站3間去做吧
lwk2428 wrote:我總共去做3次3D ...(恕刪) 好奇問一下舊理論雖然是舊理論,可是 是錯的理論嗎?因為好像也沒聽說過舊理論會傷膝蓋,那新理論是基於哪點的修改呢?還是說舊理論會傷膝蓋?還是新理論有更好的優點?
舊和新只要設定對都不會傷膝蓋。只是舊的理論比較偏向使用後腿肌,新的是前大腿肌。大腿前面的肌肉是出力肌,後面是支撐肌,小腿反之。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用支撐肌去出力?題外話:小腿之所以跟大腿相反是因為要給人跑步使用的。結論是:新的理論是以最好的POWER釋出為出發點。 舊的可能是想平均?對了:單車轉動大盤很簡單,就是單純踩而已,別再什麼拉提有的沒的,前提是你設定要正確(這就要靠好的FITTER了)上敘是小樹自轉單車的老闆解釋給我聽,當然他說得很詳細,我只是大略說出。信者恆信,不信者繼續用舊觀念也無妨。沒有絕對的對和錯,硬要說對和錯的話:就是找一個正確的FITTER+3D RETUL當然機能鞋墊也不要錯過,我自己是有比較過我自己有穿和沒穿3D的膝蓋軌跡圖,所以我覺得買的值得。
我的興趣就是逛車店,因此跟中部各大車店老闆交情都不錯,這兩年聊啊聊的,發現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以前囤貨的大尺寸車架,13cm以上的龍頭,這兩年都出清掉了,原因是很多人去做了fitting,fitter就直接了當的跟他說,這車架不適合你,沒辦法設定成理想狀態,好一點的就是,這車架太小,要騎就要換成13cm+的龍頭,所以各大車店也樂的將存貨出清。我常常在想,難道車架真的有那麼不適合嗎?撇除真的過大過小的不要講,在前後一個尺吋,應該都可以透過調整來符合騎乘者才對啊,不知道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lwk2428 wrote:舊和新只要設定對都不...(恕刪) 我以為BG和RETUL在國外現在是同一家了...http://www.specialized.com/tw/zt/hub/bodygeometryfitBODY GEOMETRY 工具第三項
我只知道小樹跟我講2個數據叫我自己去找車:REACH.STACK(應該沒拼錯)剩下就是自己拿捏了,外型.落差等等。我覺得挺客觀的。我因為很喜歡這台的外型,所以就硬選頭管85mm的,不然我比較適合100mm的。所以消費者自己也要有一些觀念才可以,不可以全然推給F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