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shasoka wrote:如果樓主人加車有超過70kg以及上坡騎乘會抽車找個平均7~8%的山路跑個幾趟就能明白我想說的 不用騎,看就知道了...後輪 16 根鋼絲 1:1 設計,碳框的安全鋼絲拉力能拉多高?(大多在 130~140kgf)又不是偏心框,輪組側向力(剛性)應該不太好...然後抽車和過彎就...
twoolin wrote:不用騎,看就知道了...(恕刪) 佩服佩服~~閣下真是好眼力 用"看"的就知道這裡有一些使用心得要不要去爬一下初次曝光Rolf Prima Carbon TDF587/5 騎了一趟 中正+大三元時間依舊差別不大(快5分左右)但騎完沒有很累的感覺很明顯此輪9%以下緩坡帶給我的效益很不錯以上因Garmin送修無準確數字..2年多來昇級的重點都在持久可以讓我騎的更久更遠速度則慢慢提升而更耐久長途下來時間自然就減少此輪給我的正是我要的目前為止我很滿意身為休閒騎士 什麼側向剛性?太軟?鬼拖輪?換個輪組就會飛天?換個車架爬坡可以重個1~2檔?對我來說都太遙遠 除非給我一顆馬達不然清峰橋一樣鬼打牆...
marx1964 wrote:佩服佩服~~閣下真是好眼力 用"看"的就知道 你體重 55,覺得 OK 很正常啊。另一位說的 70 公斤以上,除非鋼絲張力拉到 160~180kgf 啦,可能嗎?編輪的人的"看"法跟不會編輪的人的"看"法會一樣嗎?編輪的人看的是,鋼絲數目、是否為特殊耐高張力框體、花鼓耳至中心距離、、是否為偏心框偏心距多少、1:1 或 2:1...來估算側向力。如果你懂這些,你也能用"看"的就知道。marx1964 wrote:身為休閒騎士 什麼側向剛性? 側向剛性對應你的體重,決定你抽車或過彎時會不會飄/晃/軟掉/摔車。休閒騎士下坡過彎也有很快的...不重要嗎?
twoolin wrote:你體重 55,覺得...(恕刪) 之所以開箱是因為想買時買找不到相關訊息開箱提供一下相關資訊給車友們參考既然閣下對輪組這麼有研究何不真正去研究一下然後作出結論以造福廣大車友你這樣只用"看"的然後推論實在很難取信於人(而且還只是看圖)樓上大哥是說連車70 也就是說人63公斤
marx1964 wrote:之所以開箱是因為想買時買找不到相關訊息開箱提供一下相關資訊給車友們參考 開箱提供資訊,很好啊。就像另一位車友也提供,人加車如果 70 以上...我提供這樣的輪組設定不適合體重高一些的人...也是提供資訊,不是嗎?marx1964 wrote:何不真正去研究一下然後作出結論樓上大哥是說連車70 也就是說人63公斤 車友都說了,人加車 70 以上就點點點了,側向能好?真正做什麼樣的研究?做什麼樣的結論?...我編給自己騎的輪組...
marx1964 wrote:你連人家輪組長什麼樣都沒看過就下定論會不會太以井窺天了.. 16 根鋼絲、1:1 設計、非偏心框,從圖片看不出來這些嗎?看不出來的只有鋼絲張力,所以我說"除非鋼絲張力拉到 160~180kgf 啦,可能嗎?"等你也能編組輪子給不那麼輕的人騎,再來說"以井窺天"會不會比較有公信力呢?
twoolin wrote:16 根鋼絲、1:1..等你也能編組輪子給不那麼輕的人騎,再來說"以井窺天"會不會比較有公信力呢?.(恕刪) 請問閣下何許人也?說話又有什麼公信力?會編輪就有公信力?太好笑了...高雄手編輪的慘痛經驗
marx1964 wrote:請問閣下何許人也?說話又有什麼公信力?會編輪就有公信力?太好笑了... 只是個會編輪子的 nobody。沒什麼公信力。只是會編輪子的被不會編輪子的說以井窺天...喔,對了,車友說,人加車 70 以上就點點點,側向算好嗎?另外你舉的那個例子,很好。前20後24根鋼絲 1:1,限重120,鋼絲用中南最細的 aero 360。有車友說他 60 公斤騎 OK,他朋友 100 騎斷鋼絲。人加車85(低於體重100),中部知名手編輪,已經建議用前24後28,424+474來編了...還是之前那句話,如果你懂這些(編輪),你也能用"看"的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