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tsai0929 wrote:
近來公路車版有兩樓關...(恕刪)
碟煞當然沒有罪 !
不管是碟煞, C夾, V夾, 吊煞, 鼓煞 還是腳煞 通通沒罪, 只要有裝煞車
不管是水平上管還是壓縮到不行的低跨點車架也通通沒罪, 只要上管不跟蛋蛋打架, 保持安全距離
我們不是職業選手, 買車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自己的喜好去買, 只要騎的健康, 騎的舒適, 每趟都平安回家就好, 就是對的 !
有錯的是那些 :
無法駕馭車子, 下坡還耍帥拼命衝衝衝的人
遇到路口紅燈不願意停下來的人
不願意戴安全帽的人
這些總是把個人(加上別人)的生命不當一回事的 "人" 才是原罪所在 !
至於 UCI的遊戲規則, 人家是職業賽的主導者, 那只跟職業選手有關, 我們一般人沒那個能力在他們那種環境下參賽, 無法評論 !
再次強調, 錯的只有那些自己命都不要, 甚至還要別人也賠上命的人而已 !
造型都差不多,不會增加太多的風阻。
碟煞有卡鉗,有碟煞盤,幾乎都是金屬,
自然會提升風阻跟重量。
職業選手講求輕量化與低風阻,
騎完登山賽,有接駁車接下山。
我乃一般俗民,平常自己騎上山,還得自己滑下山,
所以我會買碟煞,上山累一點,至少我下山安全些。
其實夾器跟碟煞都是利用煞車把手的力道來控制煞車的強度,
理論上都是線性的,只是碟煞比較犀利,煞一點點就可以感覺的到,
而夾器前面輕輕煞都比較無感,必須煞緊一點才會有感。
補充,確實,目前碟煞可以用的輪框非常之少,
要找到輕量化的輪框更是少之又少,而且都是天價,定價六萬起跳,
而且不只是輪圈的強度要增加,前剎、車架的剛性都要提升,
因此重量都會提高許多。
另外,對於abs這一點,救我的認知,應該是偵測到煞車鎖死之後,
會把煞車快速地放開再繼續煞車,放開、再煞、放開、再煞,做所謂的點放,
確實是為延長煞車的距離,但是車子還可以控制方向,
如果輪胎都鎖死了,車子有可能會失控,不曉得往哪裡去,
不過我是認為腳踏車應該不需要用到abs,保持安全距離就好。
crazybirdyman wrote:
恩 原來還有這事...(恕刪)
ABS主要是透過電腦和感測器判斷輪胎是否因煞車力道過強而鎖死,如果有的話就會啟動ABS,透過每秒好幾次的釋放、接合來讓輪胎維持抓地力,避免制動力道過大而鎖死。
簡單的說,在危險發生的時候,因為人可能產生的操作失誤(煞車力道過大),ABS作動時就是變相的"減弱煞車力道"保持輪胎的抓地力。好處就是操作者不用煩惱按壓煞車力道的問題,因為只要你持續用力壓著煞車,等到輪胎抓地力穩定後自然可以持續輸出最大的煞車力道。
然後不管是這種"腳踏車ABS"或是之前在機車界被嘲笑已久的"機車加裝ABS",它的特性就是強迫你每一次的煞車都是用點放的………
它不會知道你的煞車力道是不是超過或不足,反正你按煞車它就是減弱你的煞車力道然後讓你的輪胎"可能"不會鎖死……
與其這樣那你幹麻不直接把煞車調整鈕放鬆或直接把煞車鋼索調鬆讓煞車拉到底也不會鎖死就好了………
機車版和自行車版最大的差別在於,機車的大約600~1000…沒想到腳踏車版的要一輪3000多…太驚人了…
請各位讀者們支持"無視無理取鬧者"運動~簡單的說就是別去理會惡意回文的言論讓它們自動的消失!還給版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