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Giant TCR M號與S號 尺寸差異?


always CoCa Cola wrote:
要看人,,,,,,,...(恕刪)


座艙不就是依據【人】去調整出來的,對吧
墊圈真的不建議墊那麼多
尤其TCR ADV SL配的是全碳纖維前叉
有別於上半部為鋁質的前叉
可能會有較高的斷裂風險

如果想要比較不趴的騎姿
或許可以選擇高角度的龍頭進行反裝
對腰部的負擔比較小
只是取捨就是要犧牲美觀
這全看人...
年紀柔軟度
上肢長也要加進去

前幾天新城幸也REACTO大家就在討論
上管好長 龍頭好短

理論上長龍頭穩定性比較佳...















話說不一定要降到最底...
pro也是不少人 有留1-1.5CM墊圈

jamesol wrote:
謝謝你的肯定!
因為上管標示差2cm,而朋友身材跟我差不多的,都說M騎起來大很多,但數據擺在那邊,我覺得沒道理大2cm那麼多,才會想放到這邊討論,因為如果龍頭是9cm與10cm的差別,我會選擇M車架然後9cm龍頭,因為這樣龍頭可以降低M車架也好看。
當然,如果跨高不高的朋友,反而不建議選M,因為坐墊與把手落差可能會太小,不知道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可惜我已經45歲了,這台SL2是我第二部公路車,也可能是最後一部,當初買時還曾在XS與S間猶豫,因為很多人都說買小不買大,但經過自己研究,才發現車架尺寸不是單純身高與上管在決定的,要依自己的身材來考量!也不是身體長選大腿長選小這麼簡單~否則單看數據,171cm騎士騎上管555mm的車,怎麼可能?但.......不可能嗎?


我曾經跟某位車友在板上交流過車架大小的選擇

該位車友也是依據reach與stack來選擇

但我的看法則是看有效上管 + seat angle

主要原因是座艙才是最後的結果,reach、stack要參考

但也別忘了還有seat angle、head tube..等數據要考量

你覺得【沒道理大2cm那麼多】是因為少考量了seat angle

因為這會跟騎乘者的跨高有絕對相關

S是73.5度,M是73度,想看看,是否跨高愈高的人,所形成的差距就越大

再來,身高、跨高相同的人,手臂長度也不一定一樣長,也因此會有體認上

的差別

至於171cm能否騎M,怎麼會不行,龍頭用6cm就行啦

M原配10cm,若換成6cm,不就可以比擬S的座艙了
manorange1992 wrote:
墊圈真的不建議墊那...(恕刪)


買車時其實也沒fitting,我之前騎Kouta kredo的S號,只知道上管525mm,其他數據包括頭管高度一律沒注意,去車店時,由於與我身材相仿的車友都騎S,所以想也沒想就認為是S了,想說不是XS就好,會做功課真的是因為giant tcr壓縮大,S比M醜了些,然後才一步步發現這個秘密,說是秘密或許過分了些,但認真探究其中差異的人實在太少,大家只知道M比S上管長了20mm,上管20mm的差距可能是身高5cm左右的差距啊,但.....其實根本沒差那麼多......

我現在把墊圈降了約1.3cm,坐墊把手落差7cm,還在可接受範圍內,核心多練些是OK的,龍頭降到最低大概落差會達9cm,這就受不了了......
我是教官!

瓦斯槍 wrote:
我曾經跟某位車友在...(恕刪)


假設坐墊鼻頭距離BB的水平距離不便,座高不變,這時坐管角度即可忽略完全沒影響,只是坐墊往前往後一點而已,而且0.5度的差別,在座高70.5cm(跨高80.5cm)的情形下,後移約4mm,你沒看錯,只差這麼一點!

另外,頭管角度產生的距離,已經反映在reach 與 stack的數據了!
我是教官!
papig96 wrote:
上肢長也要加進去


正確

同樣身高、跨高

若手臂長度不同、脖子長度不同,

最後設定座艙也不一定會相同

papig96 wrote:
前幾天新城幸也REACTO大家就在討論
上管好長 龍頭好短


我很常看到身高不高的騎大車架

仔細一看,就是這樣的設定

至於好不好,只能說自己高興就好


papig96 wrote:
理論上長龍頭穩定性比較佳...


的確,這跟轉向有關,龍頭愈短,轉向愈靈敏

換個角度說,也容易轉向過度,會變得比較神經質啦
補充一下,我這篇的重點在於,S與M不會因為上管數據差20mm,龍頭就要減20mm,因為實際沒差那麼多,至於您說的10cm與6cm龍頭的差別,更是不存在!
我是教官!
jamesol wrote:
假設坐墊鼻頭距離BB的水平距離不便,座高不變,這時坐管角度即可忽略完全沒影響,只是坐墊往前往後一點而已,而且0.5度的差別,在座高70.5cm(跨高80.5cm)的情形下,後移約4mm,你沒看錯,只差這麼一點!


別小看這4mm,也許就會讓你要換龍頭

另外,坐墊後移的距離,還要同時考量大腿的長度

舉個實際例子

我跟一位朋友

他的跨高82

我的跨高81.5

但我的坐高72.5(感覺很棒)

但他只能71.5(才不會腳痛)

我用捷安特空力42的把手很讚,搭配10cm龍頭

他用捷安特空力40的把手,搭配11cm的龍頭

仔細比一下,42把手的reach是90

40的把手reach是75
jamesol wrote:
至於您說的10cm與6cm龍頭的差別,更是不存在!


真的嗎?如果用的把手reach差異很大呢?

同樣是C-C42的把手

捷安特是reach 90

3T是 reach 77

再加上S與M的有效上管差異

你覺得有沒有可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