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車皮更換先(哭死大破)或(sram 原廠用的 斯威斯死大破)以上2種好煞不咬框

下坡時
煞車前後輪
輪流點放輕含
下坡時煞車是使用減速(避免煞車皮和框過熱)
路況不熟就 慢慢慢
我是兩邊煞車一起壓,力道依照時速跟坡度做拿捏。一般來說力道都會前6~7後3~4,我不會一直壓著煞車,而是會壓一下放一下(我不推薦死壓著煞車啦…沒ABS應該不會有人這麼幹吧?),主要是避免煞車邊跟碟盤因為長下坡過熱(失靈or燒框,碟煞油壓系統也會有煞車油過熱把活塞往外推導致來令片輕微磨到碟盤的問題)或像樓主發生的煞車鎖死造成意外。

前輪制動力會比較好所以不要只壓後輪煞車,下坡不要害怕前輪制動力太強翻出去而不敢使用,在下坡的時候屁股挪後面一點把重心靠向後輪(屁股坐後面一點),如果有上卡的話極端狀況可以離開坐墊把重心靠的很後面(像衝刺衝線推車的姿勢),基本上還是要有正確的煞車觀念,還有必要時也是要小壓車才比較好過彎。

還有~下坡握下把制動力會比上把還大(力臂問題),緩坡用上把沒什麼問題,急坡建議下把或牽車,不要覺得這很理所當然,我就是有朋友不會用下把==

關於煞車跟過彎技巧GCN有拍影片可以去看
看完之後就找一塊安全的地方練習
leon bike love wrote:
我的從事單車這項活動...(恕刪)
上坡靠腳力,下坡靠技術再加上膽量。
腳力,技術跟膽量都是練出來的。

下坡要全身貫注不能有一絲大意,先假設你的煞車是好的,不然先把煞車修好換好。

如果是彎把車,練習握下把。我下把的好處是,重心肯定比握上把低,然後就是刹把可以握得更輕鬆,握把也可以握得更緊,不會因為突然的顛簸鬆脫。眼睛要向前看不是往地上看,至少往前10-20米看。

下坡轉彎記得內彎一側的腳要提上,避免踏板擦地,直路的時候兩腳平放靠車架。
入彎前要減速,不要進了彎才減,很容易過中線,再重剎就會後輪打滑,不然就是衝出車道。
出彎可以加速,就跟開車一樣:入彎慢出彎快。

入彎的時候,要用手往內下壓,同時身體也往內稍側。這兩個動作加上煞車的力道就是技術的精髓,需要不斷的練,練到變成反射動作。
下坡屁股要往後坐,讓重心往後比較容易控制後輪。

總之下坡看怎麼控制速度,速度因人而已,因技術成熟度而異,膽量也是跟技術同步的。
把握每一次下坡練習這些技巧,不只是快,是安全有效。
leon bike love wrote:
但前幾天當我到一個大彎時,發覺速度太快彎不過,
趕快重煞後卻後輪整個鎖死打滑,直直衝入山坡


剎車塊先換

下坡別坐椅子 兩腳平行一前一後 用大腿稍微夾著坐墊

還有就是輪胎如果換寬一點抓地力也會比較好
BIGHANCE wrote:
剎車塊先換


刹車時會把輪胎鎖死應該也不是刹車塊的問題

我自己是覺得樓主對於刹車的控制技巧吧,如果發現輪胎輪胎被鎖死就應該馬上放掉刹車再用更小的力道壓住刹車再用手慢慢控制車頭的方向。

很多人會議室驚慌會把刹車越壓越緊,結果方向盤就失控了。
あなたが思うより健康です
套一句目前聽到的 上坡練腿力,下坡練握力

不論c夾,碟煞,都差不多

速度越快越難煞,所以就是輕重交替按,保持車速夠低,低到你能掌握

手酸停下來 休息再下滑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88862088@N00/
Swiss stop 煞車塊+1
定期清潔煞車塊是否有泥砂
鋁框有定期保養清潔嗎

長陡陂
個人是屁股往後坐降低重心
煞車局部點放
降速式點放
力道要練習
通常可以安全控制過彎速度

有時後站起來也能放緩一點速度
因為阻力變大

過彎
單邊大腿往外
看是右彎還是左彎
變速有降檔嗎
雙腳穩定放在踏版上

經驗來自機車過彎穩定練法
避免外拋練法

希望早日康復

重拾你的信心

如果真的失去信心

換車
改碟煞框
長陡陂安全性真的好粉多

雨天什麼煞也一樣
只是C夾更麻煩
喜歡騎山路建議換油壓碟煞系統的車子吧, 畢竟命比較重要,
摔一次嚴重的話可能醫藥費都可以買一台車了,
acer wrote:
下坡技巧很多,但坦白(恕刪)


a大正解,入坡前要先減速,尤其是看不到彎過去以後的盲彎,更是要先靠邊並把速度降到可以慢慢滑過去隨時煞停的程度,等入彎後視野開闊,確定前面路線沒問題再放開煞車加速。

另外,樓主應該是騎框煞車吧,如果常爬坡的話還是建議用碟煞。以晴天煞車力道而言,雖然框煞和碟煞間其實沒差別,但框煞的問題是出在不好按而且不夠線性,按小力的話沒煞車,大力按煞車力道又會突然湧出,得靠人體ABS用點放方式來操作,技術要求較高。碟煞的優點除了較輕手好按以外,最重要是煞車力道線性,按多大力就有多少煞車力道,比較容易透過按壓煞車的力道來控制下坡速度快慢,對一般假日車手來說直覺而且安全得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