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us wrote:感謝你的說明,似乎電(恕刪) 我不太清楚電輔馬達的出力用瓦數怎麼算? 真正去踩踏過後的感覺比在數據上算實際許多.如果你進入Mahle的官網, X35的扭力是40Nm, 標準電池容量是250Wh. 沒有提到出力瓦數. 電池加馬達3.5公斤.Yamaha官網, PWSeries ST (Giant Road E+用的) 扭力是70Nm, 出力瓦數250W, 最高速28mph (45km/h), 單單馬達沒有電池就已經3.36公斤.Fazua官網, Evation (Trek Domane LT+用的) 扭力55Nm, 出力瓦數250W, 標準電池容量250Wh. 電池加馬達4.6公斤.我不是很清楚為何Yamaha的扭力比Fazua高, 但出力瓦數相同? 一般的認知是Yamaha那款馬達的出力較大. 中置馬達又可以利用變速的效果再增加推力, 這是比後置馬達的好處. 不過自行車是否一定都要大出力? 很難說, 因為它不是電動摩托車, 也不是電動汽車, 使用目的不同. 另外各國制定的最高推力時速也限定了馬達輸出.我想還是看扭力值比較準. 以最近BMW剛出的iX xDrive50來說, 它的馬達扭力是564lb-ft = 765Nm. 可以讓你做個參考. BMW有提到馬力輸出516匹, 但輸出瓦數多少? 就沒有提了.
Monte920 wrote:我不太清楚電輔馬達的(恕刪) 我是看Mahle官網press release說X35可以輸出250W,不過沒說在這個瓦數下的迴轉數是多少。我自己覺得這個電輔在未來幾年應該會成長不少,前提是法規允許的情況,畢竟不是每個人體力都那麼好,適當輔助一下還不錯。
Monte920 wrote:一般的認知是Yamaha那款馬達的出力較大. 中置馬達又可以利用變速的效果再增加推力, 這是比後置馬達的好處. 不過自行車是否一定都要大出力? (恕刪) 後置馬達的電輔車在美國OK,但在台灣不太行。台灣山路多,騎一騎時常會遇到1、20%的陡坡,一旦上坡需要的出力超過後置馬達的最大扭力時,那個馬達會變成根本就轉不動。而依照出力瓦數=扭力X轉速的公式,當馬達轉速為0的時候後置馬達等於完全沒出力,這時陡坡+車重只得一切靠騎士的腳力來硬撐,會比騎沒電輔的還更累。因此,除非已經打定主意完全不爬山,不然在台灣買電輔車強烈建議選擇中置馬達的車種。
JW75 wrote:後置馬達的電輔車在美(恕刪) 感謝分享! 我開版就講過了, 爬陡坡的確不是後置馬達的強項, 不過只要還能踩得動, 它還是多少有幫助的.我的全人力車比如說Revolt爬坡時可以調到大盤34:飛輪34, 還沒有遇到完全踩不動的時候(也許隔壁樓的43%應該是踩不動吧?) 我家附近有一個15~17%的坡, 長度約300公尺, 我每次用一般單車踩上去, 大概在200公尺左右心跳就逼近180, 年紀大了不敢硬撐, 只好下來牽100公尺. 自從有了這台之後, 大盤34:飛輪32加上馬達, 就可以完整爬上坡, 心跳最多170左右. 所以能夠有這種改善, 我已經很滿足了!
我住的這邊是美國東北部丘陵地型, 長緩坡很多. 我騎這台後感覺最大的優勢有三個:1. 長緩坡很輕鬆(<10%以下, 綿延10公里以上).2. 短陡坡可爬上去(像我說的15~17%, 300公尺)3. 跟團沒壓力 (團隊50公里的路程均速在27~30km/h的速度)
ac_zephyr wrote:大大,你的電輔車很漂(恕刪) 我是在這家買的, 他們的庫存貨有打折. 問題是剩下的尺寸大部分是large或extra large. 我則是勉強撿到一台Medium的,至於Small的好像都賣光光了. 會不會運到香港, 你可能要e-mail問他們.https://www.jensonusa.com/electric-road-bikes
0130 wrote:看看這影片,SCOTT 幾乎全程在主打爬坡啊。 如果不在乎價錢, 要買今年份最新的, 那我會選擇Scott.像這台Scott Addict eRide 20, 價格跟我Orbea M20i當年全新的價格一樣, 用的是SRAM RIVAL eTap AXS 12變速, 用的是最新Mahle X20馬達 (扭力增強到55Nm), 車重僅11.8公斤, 比我的Orbea還輕0.5公斤. 若不是因著買庫存車可以省掉好幾千美元的價差, 我真的會很愛這台Scott呢! https://www.scott-sports.com/us/en/product/scott-addict-eride-20-bike?article=28654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