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憑哪一點能測出車架輪組的性能?

tamasa wrote:
計時起點是山下的 7-11龍五店,由於中間會遇到上坡時的
第一個紅綠燈及觀音山交流道前後的二個紅綠燈,因此到
遊客服務中心的時間,僅供參考。

第一組:FULCRUM RACING ONE 是我從舊車留下來的,
全部的軸承都已改成 陶瓷珠 及 陶瓷軸承(棘輪座)。
FULCRUM RACING ONE 實在有夠硬,在爬坡時,可以感受到
每一分力氣都確實傳到地面,平均到達時間約在 54-57分 間。
...(恕刪)

你說的這個路段,在strava上區段應該是這個
我的區段pr如下

我自己很少刷這一段的pr,因為變數很多,前段雜車很多
大部分都是過了紅綠燈開始的那段
凌雲路上觀音山

我這兩段的pr都是原廠輪PR2騎出來的
馬牌gp4000/28c
fastroad comax1
除了輪胎全車原廠
小弟1972/75公斤

我自己是認為輪組差異不大
小弟騎過dtswisrr21db
giant slr1 42/65
PR2和slr1 42/65這兩個輪組
都各騎超過2萬公里以上
每次騎乘均有strava數據可比對

目前是fastroad ad1
rolf prima ares 6(大約騎了七千公里)
馬牌gp5000/32c



要靠輪組增快時間,我自己覺得不實際
但如果真的要硬買
絕對是挑帥的買就對了
只是過客1205
請問rolf prima ares 6 這組在平路巡航 跟SLR1比如何?
小緯0510 wrote:
你說的這個路段,在strava上區段應該是這個
我的區段pr如下...(恕刪)

小緯哥哥:

您不能和我比啦!
我連滑下山的時間都比您騎上山的時間久,哈哈。

正因為騎不快,也騎不帥,只能算是騎身體健康的。
所以,不會想要去拚速度,就是順順騎而已!

倒是非常羨慕那些騎 UBike 一路抽車到遊客中心的高手。

想當年 我年輕的時候,一部單速淑女車就能直達土雞城了。
不過那時候,柏油路也就只到土雞城,在上去就是石頭路了。
瘦的狠 wrote:
一直以來看大家的討論...(恕刪)


功率測的不是車架、輪組的性能,而是你的性能吧。腳踏車是無動力車輛,那來什麼性能可測,車架輪組的好壞,就體感上好不好踩的差別而已,他本身根本沒任何功率或性能。這道理很簡單,不可能有那種你踩200W,結果能騎出300W,所以性能是100W的腳踏車來。
CycleFormula
JW75 材質,長度,截面積這三個變量
tamasa
電線性能有差!電線在製造時,很難百分百純料,多少都會有雜質滲入,在導體內形成很微小的接面電位差,若通過的是微弱信號,甚至會改變信號的極性,所以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測量線材,要價超出您的想像。
JW75 wrote:

瘦的狠
樓主
但有折損率阿,車架輪組不好功率傳遞會折損,最終時間會變慢啊。
2023-09-22 15:56

allenhuang1971
爛的車架輪組 踩200w 會不會變180w?
2023-09-22 16:09


功率輸入跟輸出的折損率不管車架輪組好壞絕對都會有,就傳遞效率高低的問題,但腳踏車本身不會產生任何瓦數,這樣還能算是腳踏車的性能嗎?

如果要測這個的話理論上也不難,在實驗室裡面把腳踏車裝上功率計架到能測功率的跑步機上面,把跑步機測出來的功率除以功率計踩踏的功率,就能測出功率的傳遞效率及折損率。但這未必是一個固定的數值,你踩20W、120W跟220W,同一台腳踏車的傳遞效率不見得都一樣。

至於腳踏車如果踩200W能夠輸出180W,這數字說真的90%的傳遞效率其實已經不能算爛了。但無論如何,這種無動力車輛真正的性能還是要看騎的人,至於傳遞效率你再怎麼有本事砸再多錢在單車上,無論怎麼提高都不可能到100%。
JW75
不知道討論到此有回答樓主的問題嗎?不管功率大或小,車架、輪組、車輛的功率傳遞效率都可測精準的數值。功率大的人雖然最後影響輸出的瓦數大,但傳遞效率這個比值還是不變的,不會因為踩小力點傳遞效率就比較差。
phae4jaz
單車本身的傳動效率似乎算是特別高的,也就是它的損耗本身就已經很低,但還是想辦法去精進;有時候跟沒接觸單車的人解釋為什麼好一點的單車動不動就幾萬起跳總是很耗費脣舌又不見得被接受
相同功率下,不同硬體產出的速度高低來判斷硬體的好壞。
騎的愈快,風阻愈大,消耗的能量也愈多
sn245763
所以不管什麼公路車裝備,一定都是主打空力,只是風洞實驗室測出來可以提升10%空力效果,在路上實際騎乘還剩幾趴效果,這就是大家都在吵的話題。
june-sue
跟團騎可以減少很多風阻,前提是要跟的上
哼哼哈嘻 wrote:
假日車手不管用什麼輪子都比不過睡飽一點或是跟妹子約騎

那以後不買輪組了
改跟妹子睡飽後約騎
JW75 wrote:

JW75
不知道討論到此有回答樓主的問題嗎?不管功率大或小,車架、輪組、車輛的功率傳遞效率都可測精準的數值。功率大的人雖然最後影響輸出的瓦數大,但傳遞效率這個比值還是不變的,不會因為踩小力點傳遞效率就比較差。





剛騎車回來,
你問我有沒有回答道我的問題,
其實我也還是有看沒有懂,
別人我是不知道啦,
但我還是覺得我踩不出車子跟輪組的差異,
即使是我自己的兩台公路車差異已經那麼大了,
我騎出來的成績其實還是差不多,
應該跟我推斷的差不多吧,
小功率短距離差異不大,
而且我小到連百瓦都沒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然覺得我不應該講到我的爛車,
跟我那孱弱的腿力,
畢竟我已經在別的文裡靠北過了,
應該要回歸正題拍攝同性質的硬體測試性能人可否測出差異,
我是覺得調性騎的出來,
效能騎不出來,
但調性就要談到體感,
又有人說那個不準,
確實也真的不準每個人體重腳力踩踏習慣都有差異,
同一個硬體不同人騎表現不出同一個感覺,
似乎最後又要回歸到功率,
但講回功率就又回到效能了,
這樣好像無限迴圈的鬼擋牆,
或許這世間的神器只存在每個人的心中,
只有自己喜歡才是好車。
phae4jaz
最後我是歸結於車身輪組帶給騎士的好處是:長時間重複起步或比賽中劇烈拉扯產生的疲勞累積可以減輕很多,所以對時間路途都不長或者不喜歡快速起步的休閒組而言差異很小,尤其是一定等級以上的車互相比較差異一定更小
phae4jaz
但如果換成入門車甚至三五千的賣場車,在長途外騎的後半段體力應該會明顯下降
人憑哪一點能測出車架輪組的性能?
1.財力:有足夠的錢才能買好多輪組測試.
2.腿力:有充沛的腿力才能同時測試好多輪組.
3人際關係: 約妹子騎車產生的歡樂副作用大於多數輪組帶來的心靈馬力.
歪樓了 , 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讓你試騎很多輪組. 而不必多花冤枉錢購買.

五組輪組上路實測,台幣戰士會比較強嗎
一步接著一步!
sn245763
其實更多例子是砸錢騎不出差異,最後都是網路賤賣二手,尤其以前單車熱的時候,很多20~30萬的高階車,幾乎全新丟二手社團只賣10~15萬,晚上都不睡覺手在二手社團等檢寶。
MING賢
sn245763 那是退坑或升級才在賣.99%的車友都只有升級的路.沒有降級的選擇
因我有老花眼,今天假日才有空認真看:

我發覺到 9樓的 哼哼哈嘻 大大所貼上來的輪組,
雖然價格有高低,但是
每一組都是該輪組廠的數一數二的型號!?

雖說價格不一樣,有高有低,但這是各廠的訂價策略問題,
並不能說價錢高的比價錢低的性能好。

而 19樓的 只是過客1205 大大 貼的連結中比較的五組輪組,
也是都為各輪組廠的頂尖型號。

既然都是各廠的頂尖產品,性能自然都不在話下。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對於這幾組都是很高階的輪組:
若不裝上車架單獨只測輪組,例如風洞測試,滾阻測試等等,
他們的成績應該會有差異,但各項測試的成績應該各有優劣。

不過裝上車架,搭上騎士後,再來測試這些高階輪組的性能,
想要分出輪組的高低就難了,因為當騎士不管是用恆定功率、
還是固定速度等去跑,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騎士本身的變數。

若騎士出力越大,則每組輪組雖有差異,但佔整體的比率就會
越小,甚至可以忽略。

像是在拚速度的騎士,會一直保持在自己設定的速度區間,
此時輪組其實是被動的一直被推動,輪組本來單獨測試時的
空力及滾阻優勢,對於騎士本身所產生的阻力影響微乎其微。

我換個方式講:像我日行100km、200km還有環島的時候,
自己一人,沒有競速趕時間的問題,通常騎了50km以後,
就會開始大量依賴輪組本身的滑行性能前進,因為想偷懶,
此時輪組的滾動阻力就會影響到我的前進效率,滾動阻力
越低的輪組越能讓我滑得更遠,並可減輕踩踏所需的力量。

那這時,可以讓我出比較小的力但前進距離更遠的輪組,
不就是比較好的輪組嗎?


回到樓主的問題:
我看到兩組樓主的輪組照片,心中有一個疑問,
這兩組輪組使用多久了?有正常維護嗎?

像我在 4樓 所用的第一組輪組 FULCRUM RACING ONE ,
已經陪我十多年,因棘輪座的軸承拆裝要的特工我沒有外,
前後輪軸的鋼珠滾珠都換成陶瓷滾珠,且因為拆卸容易,
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重新清潔上油。就差棘輪座的軸承無法
自己動手保養。

但隨著日積月累,棘輪座軸承裡的鋼珠及珠巢漸漸生鏽,
阻力漸漸變大,但騎乘時沒有發覺,只覺得爬坡時,需要
花更多力氣,當時很想把飛輪再換大一點。

後來是有一次夜騎,爬完觀音山後回家時,在河堤上突然
遇到大雨,那雨大到幾乎等於把整部車泡進水裡,想躲也
無處可躲。
回家後,就趕緊把整部車能分解的全分解做清潔保養。
拆下棘輪座後,才發覺棘輪座裡面的軸承很卡,故障了。
因此送車店換軸承,既然要換了,就順便換成陶瓷軸承。

之後,在爬坡時,就非常的順利,本來嫌齒比不夠輕的
飛輪,甚至可以再升(重)三個檔位。

所以,樓主您的輪組如果有很長時間沒有保養了,可以
先檢查看看,或許會有新的體會也說不定!
sn245763
輪框不會接觸地面,滾阻跟外胎比較有關係,但你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高滾阻的外胎下坡下滑一定比低滾阻外胎慢?
瘦的狠
有問題的是我個人能力差,不是輪組差,鋼管車的輪組是我新編的,我騎起來覺得性能跟舊輪比差不多,一樣騎不出差異,只不過我張力編的有點高沒舒適性,碳車輪組之前棘座培林崩了,我也換過了,謝謝提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