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 公路車重差異三公斤在平路上會有什麼差異!!!

其實我騎一輛158CC機車,在桃園與一輛紅牌在台1省道上由桃園騎到中壢,結果我比他還早到達

更證明騎的就是只是爽度啊

不是選手比賽更沒差了
選手在乎那個0.1秒的
◆Bike:ORBEA aqua ◆Vehicle:CB650F+Tiida 5D
allenhuang1971
沒紅綠燈的話 差異巨大 到達時間以小時計算 從北到南 加速性差太多了
june-sue
我市區騎機車比法拉利還快
沒差!除非你是要去參加環法賽,不然沒人在意,平常心面對就好
騎很快的人都在研究訓練方法及課表不太會去研究裝備
看看東進西進武嶺台灣職業選手前幾年的車跟現在的車款總時間並不會大幅進步
june-sue
進幾年大家都得過新冠,成績會比較差
Ahoo Chen
每一年場地一小時都在破紀錄,就當作是有啦。公路車比賽我是認為裝備UCI鐵規下不可能多大進步啦,乾脆建議UCI直接拿ubike來比賽最公平。
三鐵車、計時車的優勢,是採超低風阻的計時姿勢騎乘才有效益,
開板的已經將計時把換成一般彎把,對我而言二台都算公路車。
小緯0510
我猜他只是要回應前面有人講“拿超低風阻的三鐵車和公路車比平路居然還沒有比較快!可見重量真的有差”這段話而已
MING賢
沒3:1限制跟少前叉+立管少的風阻在平路上居然還不如3KG的重量..
Skyward0989 wrote:
三趟的瓦數都有差……...(恕刪)



STRAVA 估算 跟 功率計實測...到底差了多少 ...這是我晚間休閒"來回獨推"爬坡車的數據







這是我拿掉功率數據 讓STRAVA估算的功率數據(可以看到上面的時間跟距離都一樣)





所以也不能怪說沒功率計可信度低......這還是實測來回 正逆風都有吃到滿
STRAVA ..硬是灌了66W給我..而且還是順風+逆風的平均瓦... 另外這是省道.我又紅燈停好停滿...有減速滑行導致均速下降
不然STRAVA估計值可能會更可怕

雙塔西濱那種大順風.那種均瓦差更大...隨便都+150W 200W的...功率估起來人人都是世巡賽車手


不過輪組是真的該換...這是我測試"一級"爬坡輪的數據 .雖然不同日.不過一樣平路來回順逆風吃滿.
不僅高了20W 還更慢...一級爬坡輪都差那麼多了...練習輪+胎會沒差嗎???以上都是一級胎數據..
如果再弄個練習胎我想應該會差更多.實際上每省一點瓦加總起來還是不小的.....

Ahoo Chen
MING賢 連山路都跑去測了,10分鐘以上的平路段當然有測啦,已更新後續
eric62
Ahoo看他數據大多是台北市河濱,少了紅綠燈看均速都很快阿
實測讚!好幾樓回的也都好好看,感謝分享
最近也想換車,也被車重有點綁架...想說3萬跟10萬的車是不是真的差這麼多
騎乘者能力和體重也是很大的重點,謝謝
不過可以菜菜的問一下,水壺放後面的優點是啥?
小緯0510
幾年前版上一個車友約騎福山部落,他帶了一群人10個左右我是帶隊的,我從蘆洲出發,碧潭捷運站會合,那邊我買一瓶水插在車衣後面,一路騎到福山部落底,再折返後,我選擇路邊的一個柑仔店讓大家補給,我沒影響隊友
小緯0510
前一陣子帶一個剛入坑的朋友騎,女性59歲,她也是都帶兩瓶滿滿的水,我一直灌輸她,沿路就算不帶水也不可能渴到,尤其初學者都是低強度路線,她的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只要了解強度,路線,隊友,自身身體掌控
平地車重一點慣性還不錯
我的15kg電輔車跑平路沒逆風
常常沒開電在騎(有時候是忘了開)
june-sue
我覺得電輔應該是爬坡才會開電
大家一定會覺得,你只上那個只有2分鐘內的路段是要測個毛呀,
不然放上10分鐘以上的路段來比較看看呀:

2分鐘以內的路段我只是想讓大家先看清楚在有推力的狀況下是沒什麼差的,
那剩下的全路段大家自己去評估吧。

總之你想要破PR,減三公斤是沒有用的。~~~~~







其實車重影響速度,
跟我之前我拿自己數據比較的,
碳車跟鋼管的效率比較差不多,
碳車約9公斤上下,
鋼管13公斤上下,
登山車改硬叉13公斤上下,
騎起來均速不會差很多。

下面的均速越爛的車騎越多趟,
不會有好車因為騎比較多趟,
導致體力降低均速變慢的影響。




最近我打電動都要過關卡,
等級跟裝備都要有所突破才能突破到下一階段,
我覺得這跟騎車很像,
肌力跟裝備都要有更好的提升,
才能把騎乘時的齒域提升到下一個齒比,
在沒提升齒域之前用慣用的迴轉,
功能性差不多的車速度差異真的不大,
因為絕大部分的騎乘時間都只是巡航,
綁定速度的關鍵應該是人,
而不是裝備。

但我相信裝備會影響到功率,
好得裝備可以用比較低的功率騎到相同速度,
但卻無法提升到下個齒比,
轉化成實際速度,
而平常騎乘也不會有雙塔北高這種長距離騎乘,
絕大部分的騎行都在能力範圍內,
所以裝備不會有邊際效應,
省下來的功率你也沒機會轉換成終點衝刺的成績。

所以之前我只騎碳車時,
在相同的騎乘量跟騎乘路線,
區段時間都做得很穩定,
但時間一久實際體能是變弱的。

PS:但也有可能剛好就差那一點點功率就可以跨到下個齒域,
那換車就能轉換成速度了,
但能撐多久就不知道了,
畢竟跨到下一個齒域要長時間維持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功率。
Ahoo Chen
去看路段成績,有個功能歷程紀錄做比較。你用總成績的平均會因為停靠時間而影響差異性。瓦數不重要,去比較時間就好。
MING賢
Ahoo Chen 路段被停靠時間影響更嚴重吧...總成績.至少會被平均掉
瘦的狠 wrote:
其實車重影響速度,跟...(恕刪)


我覺得紅綠燈影響最大,剛剛其一趟來回,去只停2次,回程紅燈吃到飽,幾輪紅燈下來均速一樣狂掉



我是沒騎什麼空力車+水壺座墊架,不過全車6.8kg加速真的蠻有感的
今天是穿休閒服而已,這樣速度就有差了,差20w速度還慢0.8,差距算多算少,就看每個人的標準了


平路好像也很難不遇到紅燈,比起重3kg,輕一點好加速不是更好嗎[







裝備每樣都差一點點加起來就不是一點點了...以單一件裝備來看當然很難看出性能差異...
就算一件少個3W就好 .10件就是30W...30W真的算少?更何況有的東西也不只差3W
車件+人身裝備 剃腿毛等等可改進的數量也不算少
我想都有做好性能差是有的...3KG不單單只是重量上的3KG

當然只要舒服的騎無視速度.那也是騎車 也是運動...可以無視裝備騎開心就好...
allenhuang1971
騎車不光只有重量! 還有車架美感與設計感! 心靈馬力! 輪組顏值! 搞工業設計的! 身邊所有東西沒設計感! 用不下手! 阿斯! 職業病當然每個人騎車的動機不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