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小腿粗細對公路車騎乘和訓練的影響

應該是山路多吧 從我家到風櫃嘴約16公里 來回33左右 因為近沒事就去騎 騎了很多次
結果........大腿越來越粗= =
Lulusmom wrote:
肌肉纖維有分為紅肌纖...(恕刪)


Lulusmom兄
不知可否請教您提供的內容在單車運動上的應用為何呢?謝謝。
我粗略只知道競速型的自行車騎乘者大腿會比較粗,
山路或是三鐵型者腿的比例比較勻稱,不知有誤否.....
小弟也認為 大腿變結實
小腿反而變細

肌肉粗細和先天有關係
但後天的飲食和訓練也可改變肌纖維大小
由如電線(肌束)裡面很多條紅銅線(肌纖維)
每條肌纖維因為訓練而變大~肌肉橫斷面積也就變大了

一般要使肌肉肥大
需要做最大肌力2/3以上負荷的訓練
所以馬拉松選手或是登山王他們雖然訓練量很多
但總是瘦弱如材(這就如同我們耳熟能詳的心跳訓練區間是一樣的道理)
不同的訓練方法~會造就出不同的體型~

想要腿粗的人就攝取較多的高蛋白,加上重踩訓練
想要腿細的人就採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加上長時間有氧騎乘








說簡單一點,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健身房的大隻佬
他們練的這麼大隻,是靠所謂的重量訓練練成的

而大家都有提到,腿越騎越粗不外乎是從登山車換成公路車,或者是騎山路
這兩點都代表著齒比變的比較重,或者可說是重踩,所以腿才越踩越粗
如果沒有重踩,但是越吃越多,腿也是會變粗的啦

撇開外型不說,腿粗沒有什麼好壞
因為它代表著爆發力會比較強,不過當然要是肌肉組成的粗腿
可不是充滿脂肪的油腿,那可對腿力沒任何幫助

可是腿粗的人相對在運動時耗氧量也會比要高,所以也會累的比較快一點
所以在比較長距離的比賽時,相對會更加辛苦
不過當然也不是絕對,也有少數例外的選手,雖然我一時想不出來有誰...




PS:我不是Lulusmom"兄"


http://www.facebook.com/joyce.wang0520
如果以長途騎乘為主的訓練,例如100KM以上的公路賽,我想應該很少有人是大小腿很粗的。

因為會肥大的肌肉,多半是擁有爆發力的紅肌,這種肌肉在最後 1KM 衝刺時很好用,但是卻比較不利於其他的 99 KM,因為這些肌肉具有相當的重量,所以大部分公路賽的選手都不會有很誇張的大腿,反而都很勻稱。

登山賽的選手我比較常看到大腿較粗的,或許是因為登山賽經常會遇到極短的18%以上 OFFROAD 陡坡,這種坡真的需要相當的爆發力才能順利的上去,再者,登山賽距離較短,所以即便帶著這種肌肉,也不至於成為太大的負擔。

以上是我自己的觀點。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如果以長途騎乘為主的...(恕刪)


Lanxlot5475兄
您的說法我挺挺贊同...謝謝您的分享..
Lanxlot5475 wrote:
如果以長途騎乘為主的...(恕刪)


提出另個觀點,職業公路賽破百的比比皆是200以上的也不少,而集團中會有各類不同屬性的選手,會有登山型.會有衝刺型也會有計時型,而後兩者的大腿肌,仔細觀察那肌肉的比例都很壯觀,他們的屬性就是需要爆發力以及較長時間的最大功率輸出,網路上可找到很多衝刺型好手的踩踏功率,再比對他們的大腿與臀部肌肉,比起登山型選手~好像**與雞腿~哈哈

雖說肌肉大耗氧量會相對增加,所以賽事中會有補給車在後進行補給,也常見苦力選手代表到後面拿了好幾人份的補給,追回集團中分發給隊友~靠的就是補給,另外一個重點,集團中的騎乘,對這些訓練有素的職業運動員來說,並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長時間高強度,他們在集團中有些是以很悠閒的強度在跟車...

這些衝刺選手若撐不過多日賽或阿爾卑斯山脈群峰的考驗到每一站的終點甚至是最後一天,就無法在終點線前發揮衝刺長才爭奪衝刺王頭銜,對於這些公路賽運動員來說,強大的肌肉並非唯一卻也是專長強項之一,耐力則是最基本的能力~至於場地賽的豪華大雞腿,就另當別論.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