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使用訓練台的頻率與方式

使用有阻力訓練台能力才會進步。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我在滾輪上用50/11維持90轉,平均功率不到200w......

使用無阻力的滾輪基本上對於功率提昇沒有太多幫助。

就算用滾輪練出pro等級的踩踏技巧,但輸出功率只有200w,參加市民組比賽一樣看不到領先集團!!!!

想要在市民組比賽跟著領先集團20分鐘平均功率要能維持 4.2-4.3 k/w左右吧

這樣的功率用光靠無阻力的滾輪根本練不出來......

VO2max:最大含氧量區間
LT:乳酸閥值區間
1.熱身10分,VO2max 5分 緩和5分 x6趟 (平均心跳約176-178,約270w),收操10分
2.熱身10分,LT 20分 緩和10分 x2-3趟 (平均心跳約172,約240w) ,收操10分
3.熱身10分,重採間歇 5分 緩和5分 x6趟 (平均心跳約170,約240w),收操10分

我30歲,平常使用powertap功率計訓練,訓練內容上述擇一訓練,每週非假日期間3-4次
姆,很久沒來,打個招呼。

訓練台最大的功用倒不完全是因為可以有較大的阻力,而是有穩定的環境可以讓自己注意身體細微的反應。

比如說:我怎麼知道熱身開始了:熱身強度(如 60-65% hfmax),個人約在七八分鐘左右會有心跳突降五至七下然後穩定,但功率不變的情形,我便把這當作心肺循環開始動作,身體知道要運動了的指標。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低有氧區,這便是「腿開了」和 forever cruising 的分界。較高強度的有氧間歇也會有這樣的反應,不過更細微(最多最多二到三下),這便是達到 max o2 uptake 的分界。也許這很個人,但是強度分區得自己找,訓練系統說的大多只是「給你一扇門」。再下來(因為說到跨冬季夏季),便是該注意訓練的 (seasonal) periodization.

無論是用心率或功率,重點都是學會知道身體,避免在一個訓練項目的前段 going too hard,這是功率計最最最大的好處(也可以省下每季去醫院做測試的錢)。我記得以前有說到只要先學會注意 negative splits,無論有沒有心跳表或功率計,訓練就可以很有效。

個人周間訓練(因為時間),多是 tempo/interval,總長度約 60-90min,消遣是看前一季錄的比賽。約以兩週為單位:這一週騎兩次,穿插跑一次及健身房,跑 LSD,下一週跑兩次,穿插騎一次及健身房,騎 LSD,週休一到二日,其中至少一日一定是完全不動。

另外(我找不到在哪看到的),一般人訓練後「平均」最多能達到的是 3.9-4.1 w/kg,請參考。

除了一般正統外的推薦閱讀:
- The Road Cyclist's Guide to Training by Power Part I: an Introduction by Charles Howe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Andrew Coggan
http://www.freewebs.com/velodynamics2/rcgtp1.pdf

- http://alex-cycle.blogspot.com/search/label/Training%20and%20Racing%20with%20a%20Power%20Meter

- GARDNER, A. S., S. STEPHENS, D. T. MARTIN, E. LAWTON, H. LEE, and D. JENKINS. Accuracy of SRM and Power Tap Power Monitoring Systems for Bicycling. Med. Sci. Sports Exerc., Vol. 36, No. 7, pp. 1252-1258, 2004. 我想很多人會對溫度的影響大吃一驚。

- groups.google.com: wattage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aspdotnet wrote:
使用有阻力訓練台能力...(恕刪)


這是很偏頗的觀念
不同的設備針對不同訓練目的而來
適當配合使用都會進步
不是只有提升輸出功率是進步
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決定於他們的人民如何對待動物
不過我覺得分享訓練臺跟功率的關係不錯 ,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功率計 , 光靠心跳表或許真的有盲點 , 用有阻力的訓練臺可能類似重訓吧 , 看雜誌場地賽的選手似乎也是用大阻力的訓練臺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