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克服了【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嗎?超沮喪的...

多謝各位提供以上資訊

小弟感謝萬分 也會嘗試以上方法

感謝~
小弟也有髂脛束摩擦的問題,
但問題不是非常嚴重。
第一次發生是參加環花東賽時出現的。
大約騎超過120km,我的髂脛束就會開始不舒服。
提供一下我的做法......
1.校正騎姿
尤其是車友提到的,膝蓋絕對不能外開。
若是你有用卡踏,最好重新檢查卡踏扣片位置。
建議你使用訓練台,請車友幫你觀察。
最好可以用鏡子or錄影的方式,讓你修正。
目前有一種"動態FITTING",這對於校正騎姿很有幫助。

2.不宜長時間騎高轉速
髂脛束摩擦,主要是和"臏骨"摩擦。
換句話說,就是腿動的越多次,摩擦次數也會變多。
拉轉速,可以保留肌肉力量。
可是多踩的次數,一樣會讓髂脛束摩擦。
我之後的做法,反而是把轉速降低點。
平路以前踩90rpm~100rpm,現在會降到80rpm~90rpm。
長時間騎下來,減少摩差次數。

3.做適當伸展
看過Dr.蕭的部落格,提到髂脛束摩擦的病因。
有一項是髂脛束的柔軟度不夠。
騎車先熱身,熱身後的伸展不可少,尤其是腿部。
騎完車,也要回去收操,讓髂脛束的柔軟度變好。

4.護具
我個人不喜歡用護具,但有看到廠商針對"髂脛束摩擦"出的護具。
據說比臏骨帶有效,可以試看看。

以上部份是我的經驗,還有看來的資訊。
自從知道,自己會有"髂脛束摩擦"的問題後,就比較小心。
以我一個業餘騎士來說,可以平安輕鬆騎完120km,
髂脛束沒事.....這樣我就很滿意了。
參考看看
ddar白馬 wrote:
小弟也有髂脛束摩擦的...(恕刪)


運動前後做伸展操有一定的幫助...


加油現在是120不痛,漸漸就是160-200-250-300.....都不會痛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想這個痛(真的很痛),我還是持續騎只是騎乘強度放低,其實騎車也是一種復健!
肌腱不夠強韌,騎車強度超出所能承受範圍,導致肌腱受傷~~~
講個個人經驗~去年小弟由於FITTING沒做好就胡亂衝山路,造成膝蓋劇烈疼痛,看了北市某知名位於地下室的復健科,醫生說我軟骨磨損,聽醫生的話一個月沒騎車,一周復健4次以上....一個月過去.....沒好,心情非常沮喪,以為再也不能騎車了,但我不能這樣就放棄,跑去北市某知名骨科(跟郵局有關的那間醫院),診斷結果,單純韌帶發炎...一般吃藥擦藥2週就好....我問醫生我為何一個月還沒好?醫生說:你去給復健科電療短波等等治療動作都會刺激韌帶,會讓它發炎的更厲害,怎會好!?之後擦藥吃藥休息一週就好了.....好了之後FITTING重做,並經歷了塔塔加.武嶺.3P.200K.北宜去台2丙回2次.北47N趟.貓空N趟證實....真的治好了
ahsimwei wrote:
講個個人經驗~去年小...(恕刪)


由文中可看出
fitting真的很重要
會痛都是自然的姿勢使然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我以前騎車過後膝蓋下緣有明顯酸痛,漸漸連走路都感覺的到,
後來除了綁髕骨帶外也盡量降低齒比,但一騎車仍然會痛;
偶爾在一次跟某車行老闆聊天提到這問題,他一時興起幫我重做fitting,並建議使用卡踏,結果......
調出來的坐姿我一時間實在很不習慣,因為坐墊比我習慣的高度低了近2cm,
但從此之後膝蓋再也不痛了!!!
老闆說我以前坐椅調太高,所以下踩時有點墊腳的感覺,集中於膝蓋出力,而且小腿過度延展,
結果就是1.膝蓋不適 2. 小腿易抽筋

小弟的經驗未必跟各位大哥症狀相同,不過藉此給各位參考:
很多人騎RB為了"好看"故意把座管盡量抽高,有了面子但失了裡子(就像我),
有時降低一點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感謝大家所提供的治療資訊

希望這幾篇文章能夠讓大家知道

騎車前的暖身不能少

以及如何休養 治療 復健...


騎車前暖身
騎車後緩身


這個動作不能少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小弟的痛點是在膝蓋外側的中下部位,
不知道有人跟我一樣嗎?
不知道是因為姿勢問題還是坐墊問題.....
前陣子是右腳....最近又變成左腳.....
通常也都在騎程約50km之後就會有感覺...後就越來越痛了~~
不知道有沒有車友也是痛一樣的地方然後又是如何改善的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