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uchiehhao wrote:
有氧運動更容易減脂肪...(恕刪)


非常贊同...

有氧減重 讚


飲食方面

尤其是晚上那一頓

白飯減量三分之二

非常容易餓對吧

請用清燙的青菜塞飽自己

沒味道?

淋少許醬油

或是一點點鹽

口以了 很美味了啦

香油麻油之類的就免了

早飯中飯照舊沒差

晚飯一定要堅持住

宵夜?

拍謝 減重的人是沒有資格吃宵夜的

也許減個二三個星期 會突然想放棄 覺得幹嘛這麼辛苦

這時

就這樣告訴自己

現在的辛苦 是為了彌補過去的放縱

就是以前吃太好 過太爽 現在才要辛苦的彌補回來

以上參考.........0 0







leon8138 wrote:
在騎公路車時 因為體重較重87 且將近有半年沒有騎單車...(恕刪)


其實已經很羨慕您了,小弟97kg,爬坡比較傷膝蓋,現在只騎騎緩坡,7%以上就不敢騎了...
s07172 wrote:
大家都說爬坡低於70...(恕刪)


觀音山很容易低於六七十轉,因為好幾個坡都是超陡的,我個人也覺得凌雲路要一路維持六十以上真的很難,我常常掉到五十,甚是四十幾。騎觀音山好多年了,這個問題也是一直困擾我阿,現在是39 x 25,真的要換CT盤嗎? 常跟騎的車友,都使用53 x 17一路爬上去的!

觀音山,我現在比較喜歡騎民義路,建議樓主可以換騎民義路,坡度比較平均,而且有樹蔭! 騎這麼勤,我想您假以時日應該會大大的進步! 只是時候未到吧!
leon8138 wrote: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自...(恕刪)


平地有30-35巡航的能力,不硬拼的話...爬觀音山(凌雲路)應該是輕鬆愉快

不然就先輕鬆騎吧...

個人比較喜歡從凌雲路上去,民義路下來...

這兩天凌雲路剛舖新的柏油,比以前更好走了
有養範圍還是得用算的喔~算法參考一下
男性:
[(220-年齡)-靜態心跳率]x0.7+靜態心跳率 < 有效有氧運動心跳數區間 < [(220-年齡)-靜態心跳率]x0.85+靜態心跳率

若是心跳率低於0.7者,則此運動只能強化心肺功能,若是超過0.85者,則是運動員的無氧訓練

範例:

我的年齡15歲,靜態心跳率48(早上起床時一分鐘為48下)

所以我的有效有氧運動心跳數區間為:

[(220-15)-48]x0.7+48 < 有效有氧運動心跳數區間 < [(220-15)-48]x0.85+48

→ 157 < 有效有氧運動心跳數區間 < 181

拿我來舉例好了,我的有效有氧運動的心跳範圍應該是157~181下/分鐘

用迴轉數來拉速度跟訓練心肺+肌耐力 是不錯的選擇~一舉數得呀!
========================================
我跟大大的訓練較為不同
平路大多數都將回轉數維持在75↑ 平均心跳140~160之間 齒比:53-15or17T 均速約:35km/h
爬山的話就拿(北宜-國使館→海倫咖啡)
我的平均迴轉數都維持在85↑ 平均心跳都是170~180上下 齒比:39-21or23T(偷懶會用到25) 均速約:18km/h

車子路的達觀轉速就拉不太高了....想拉高也很難吧
迴轉數:58~65 平均迴轉數:60 平均心跳:190 ↑ 齒比:39-25T 均速:13km/h
(~達觀是個訓練身體的好地方~)白話一點 就是('虐待')
========================================
p.s 重採真的只會讓自己先爆而已........也很傷我們健康的膝蓋......

我也是爆過之後才改練迴轉數的.....

大大加油吧~~


爬坡的訓練 . . .

我看到大部分的文章,大多數都是在講:怎麼爬會比較快。

但是好像比較少講到,怎麼練會爬比較快?


至於減肥,我是還沒練到只剩減肥一途,還有很多可練的,我體重輕個兩公斤的時候沒有比較快,重個兩公斤也沒有比較慢 . . .


爬坡我聽過很多說法,但回歸到最簡單的 . . . 就是練坡。

最簡單有效率的是 CR,而且最好是有比你強的陪著做,真的是操到假死。



我認為把單車分為"爬坡"跟"平路"這種二分法有點粗糙,3%的坡算是坡嗎?6%跟9%的爬法一樣嗎?

一條山路的坡度有這麼多變化,都用70轉以上上去嗎?(可能嗎?)

再多想想,爬坡 . . . 很難。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爬坡的訓練 . . ...(恕刪)


我想您講的很正確,確實如何交爬的比較快跟如何"練"爬的比較快 會有很大的差距

在於現況下的調整:怎麼爬會比較快→偏重採跟偏迴轉 只要找到平衡點 就可以跑出最佳的時間


對於現況下未來的調整方向:怎麼練會爬比較快→如何用更重的齒比讓你上陡坡&如何用更輕快的迴轉讓你應付長緩坡

這就是差異了!!!

當然練CR 有對手陪練 也是同例 為了跟上而重採 或者用更高的迴轉去跟車
===============================================
至於把單車分爬坡或平路 2分法確實粗操 就好像把練習只說成有氧無氧一樣的意思

如您所說3%算坡嗎? 6%跟9%的爬法 絕對不同 如果拿12%~15%來講~~連騎姿都要有所改變!!

當然3%也是坡 3%只有一點點路程或許可稱為丘陵 如果是連續的3% 那就算長緩坡了

北宜(九彎18拐)這種3~4~5%的 變化不會明顯過大(除了彎角瞬間坡度),一路上均70轉!!

我想高手級的絕對都超過這個門檻 當然坡有陡緩長短,一路上 不會增減迴轉是騙人的!!






其實不關爬什麼波,說到最後就是強度,
如果齒比可以調整到22-32,相信絕大部分的波都可以以回轉速60-70爬上去,
但是公路車最小齒比是34-28,
所以一旦遇到陡坡的話,一般人就沒辦法以至少60轉的速度上去。

而如果我今天限定爬坡(不管坡度)心跳都必須維持在ZONE3的範圍,
不管你是用什麼迴轉速,齒比就必須做變化,
你可以齒比重,迴轉素低,也可以齒比輕迴轉速高,
這其實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

只是說一般人都有肌力的極限,
而當坡度變抖時,齒比卻最輕就是34-28,
這時如果要維持在ZONE 3, 那回轉速可能就會低到60以下。

這是以騎的上去騎不上去來說,
而要騎的快,甚至跟選手一樣的攻擊,
那肌力與迴轉素都必需練,
也就是說你必須可以以70轉 心跳ZONE 5A爬完這各波,
也可以用100rpm 心跳5a爬完這個坡,
齒比就是個人能力的問題了,
像我現在就不會強求,
因為個人能力就是這樣,
所以我不會要求自己39-17這種 80轉上去8%坡,
如果別人可以,那是別人的事,
我只會要求自己 ZONE 5A 心跳,持續30分的坡
rpm60, 80, 100都能夠上的去。
如果RPM100時,齒比34-28都還是太重,(HR會超過LT甚多)
那表示我的能力就是沒辦法,
表示我的能力就只能34-28 RPM 80(維持30分 zone5A)或是rpm60等 。

久而久之,肌肉會適應,也許可以做到。


重點:別管別人的齒比,重點是你自己的心跳<也就是強度是不是符合你今天訓練的重點。
當39-28 hr已經5A了但是RPM卻只有70不到,但是今天又是只有8%以下的坡,
你就知道你要換CT盤了,否則你80轉時怎麼騎?
否則叫你保持zone 3-4你要怎麼騎? 
MicroGiant wrote:
其實不關爬什麼波,說...(恕刪)


強度?

以心跳當作強度的指標去練習,頂多就是練到心臟而已,練的越多挫折越大。

練車幾乎都是不拉強度的,身體在高強度、甚至無氧域的時候,根本就沒辦法學習。

腦袋都快缺氧了,怎麼可能記住 好的出力、好的回轉、好的姿勢 ?

等這些都會了,踩踏迴轉出力都已經變成潛意識了,"強度"才開始來考慮。



選手的訓練,都只在賽季開始前才會拉強度,為了適應接踵而來的賽事。


不參賽的朋友們,只要有氧騎就好了,對身體健康好,也會慢慢的進步。

最重要的是不傷身體(當然酸痛難免啦...)

最終目的是要可以優雅的騎車,而不是每次去挑戰個什麼路線就累的跟狗一樣。


P.S: 跟比自己強的人練爬坡,當然要想辦法跟上,但是還是得要控制在"神智清醒"的狀態下,才有學到東西。
www.cycliving.com
感謝各位這麼熱心講解^^
今天我會在去挑戰看看
如果真的還不行
會走一次民義路看看
如果ok 以後就先走民義路^^
在那時候
我挑戰之敗後,想說緩坡就騎個2-3次在回家
回程走到台64入口
再往上爬時
有遇到一台公路車也在爬觀音山
他的齒比應該不高,因為他迴轉速比我快
那時候我就跟他在後面 其實跟著還蠻輕鬆的
若他是屬於不落地就可以爬上觀音山的話
我想我的問題應該是出在"齒比不對"
那時候第一次上去時
我是掛大盤上去的(迴轉速有70),一直到客運最多人下車的地方才改小盤爬坡
那時候還拼命維持(迴轉速65-70),死命的騎,結果大腿好酸好酸(像重訓剩下最後幾下那種酸到爆的感覺)
也好喘好喘,一直到全爆了~~~>"<
後來遇到那個車友 我是小盤跟著他 真的很輕鬆
所以今天我要改用較輕的齒比爬看看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