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特 GENESIS SL2 評價如何?

版主要聽好聽的,還是取暖文呢?
我自己現在騎國外廠牌的四級車架(也是台灣代工的啦),再試騎朋友的SL2,只有一個感覺:嗯,這台車真好賺,自己的車好好騎!另外,成車附的板輪要注意哦,煞車邊升溫很快,直接的影響就是容易爆胎。

如果這個預算,說句老實話,我會建議你買其他台灣廠牌的好車,別被板輪給矇閉眼睛,車架才是最重要的。
喜歡的話就買摟!別想太多~
我也是9月底剛牽SL2,一開始就換掉椅墊,之前舊的跑3還留著交換用
好或不好,適合入門、進階什麼的,不用多想,每個人對入門的定義都不同,萬元內的車,一樣有人可以在時限內完成200k、400k、600k。
車子不會限定你只能怎麼騎、只能騎哪,人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有不懂價錢的人問到,我會回答>>>這台39800,很划算
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參考就好,車子自己喜歡最重要!
就算一線大廠也有騙吃騙喝的失敗作品,大家對泡麵車也太苛刻了,何況目前該品牌也還沒出什麼大包。
眾多一線大廠有各種價位的與設計成熟的產品供公路車老手選擇,僅以優惠價格促銷的泡麵車只能排在墊底的順位。在這麼激烈競爭的市場還能在版面獲得討論,行銷的技術也不可小覷。泡麵車的市場卡位戰至少點出了一個事實:金屬車架將逐漸被技術成熟,價格越來越低的塑膠原料所取代。
超值的東西
不過騎出去難免會被騎大廠牌的車友觀賞

若是大廠在這價位的車車重通常>8kg
輪組通常也是入門而已
改到跟sl2一樣碳纖把和不錯的輪組
花的錢絕對破五萬
頂新整合旗下的子公司碳纖廠 自創品牌 以雄厚的財力壓低碳纖售價 並不稀奇
看看人家的上海發表會 台灣首賣算是打知名 打形象吧?
未來主要市場應該還是布局在大陸?
一般39800 能買到甚麼?
碳纖車架+碳纖座管+碳纖彎把+碳纖維板輪+全套APEX 車重在七公斤?
對原廠配置的碳纖板輪品質有疑慮或認為便宜沒好貨跟品質不良 經驗不足
大可以選擇換一般"大廠"成車配置的SHIMANO R500 輪組 我想 一堆店家跟玩家都會願意換!!

甚麼叫名牌?甚麼叫技術?? G牌? M牌?進口?代工?
任何一家 好的車架 零件 重量 剛性 都不會出現在39800的成車上

39800看重量看零件看材質 還需要放大挑剔甚麼?
整層樓看下來
沒看到有人挑剔這個品牌呀
車友把該牌訂位在"入門級碳纖車"
並沒有錯呀
即使以價格來定義,它還是入門級
CP值的話,見人見智

有人覺得一顆十幾萬的IWC很划算呀
跟3P比起來,CP值簡直爆錶
但有人會看不起戴IWC的人嗎?

把IWC換成MIDO呢?
有沒有更認同一點?

但MIDO換成SEIKO、CASIO呢?
一定有人覺得花三四萬買日本錶...
瘋了...?

品牌之路本來就很辛苦,創建起來的品牌是有價的
不用我再列舉哪些是單車界的"名牌"吧?
要是挾集團的雄厚財力就能跨異業...
當年台塑切入汽車業就不會燒掉幾百億而最後草草收場...

賣便宜就一定有人買單?
哈! 哈! 哈!


Bull1688 wrote:
整層樓看下來沒看到有...(恕刪)

其實各種坑都"至少"有兩個族群

一個族群是要求所謂的產品性價比 對於他們來說 哪個配備超值 用途也符合大致需求的 就是好車 會願意購買


而另一個族群則是完全性能要求 自己的要求到哪裡 在財力所及下都會願意購買



我是覺得根本就是不同族群的使用者 沒有必要這樣去批評

捷安特TCR COM3、COM2一堆人說軟阿

結果國外測評出來,鋼性不輸TCR SL、ADV 一堆人被打臉...

基於價錢為第一考量,我是連SL2都買不起的人,所以我只能買SL1當我第一台公路車.
之前我是騎G牌的登山車,因為身材關係要入手公路車前,(G牌最小尺寸也不適合)也是尋找了好久,
有適合的車架尺吋廠牌,相對價格我也消費不起.
關於高士特的車架,因為是我第一台公路車,所以我也無法評價甚麼.
我只能說這是適合我的車,車子本身沒啥怪問題,適合我的身材,適合我的開銷.
本身也很肉腳,所以它配的飛輪也很適合我,騎武嶺還比登山車快了30分鐘.
買車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吧!
要是預算足夠,也還是會想試試那些高價車的差異在哪裡?
聽說這牌很超值,不知道騎起來感覺怎樣??

御用金牌小密探 wrote:
頂新整合旗下的子公司碳纖廠 自創品牌 以雄厚的財力壓低碳纖售價 並不稀奇
看看人家的上海發表會 台灣首賣算是打知名 打形象吧?
未來主要市場應該還是布局在大陸?
一般39800 能買到甚麼?
碳纖車架+碳纖座管+碳纖彎把+碳纖維板輪+全套APEX 車重在七公斤?
對原廠配置的碳纖板輪品質有疑慮或認為便宜沒好貨跟品質不良 經驗不足
大可以選擇換一般"大廠"成車配置的SHIMANO R500 輪組 我想 一堆店家跟玩家都會願意換 !!

甚麼叫名牌?甚麼叫技術?? G牌? M牌?進口?代工?
任何一家 好的車架 零件 重量 剛性 都不會出現在39800的成車上

39800看重量看零件看材質 還需要放大挑剔甚麼?


這句話我嚴正否認

就我熟悉的GIANT,13年的TCR SL3一級鋁車是可以拿到4萬出頭的價格
退而求其次,12年的TCR SL系列,3萬9的預算也是可以拿到全配105的成車,還有餘額可以換組輕量手編輪

13年的GIANT TCR SL一級鋁架,車架含OVERDRIVE 2全碳纖前叉1480克
騎過的,有哪個說軟的? 不夠輕嗎? 終身保固不夠好嗎?


常常有人言CP值,老實說他X根本沒有什麼CP值
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有商人做虧本的生意
這點是連在夜市中,天天號稱虧本大拍賣的仿冒皮包叫賣小販,都知道的經營策略
身為消費者,一分錢一分貨,就這樣~
看你是要買在外觀贏人,還是要買在內在贏人

新出的小牌公司,最常利用的,就是消費者以為所謂大廠牌,不過都是花錢行銷、炒作出來的心理
孰不知這些大廠花了多少年、燒錢數千萬才得到上的了國際檯面的技術
小廠以這些看似具有水準的短線產品,以超便宜的價格,攏絡不知情消費者的青睞,藉而擴張品牌知名度或價值
而這些產品看似很超值,事實上品質如何,可想而知


當然,若以一個入門騎乘者來說,以這類產品做為過渡使用,並無不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