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ychiu wrote:
這是以相同條件來看,...(恕刪)

樓主開出三個條件,您拿管胎來比,卻說用鋁框open胎的人說歪樓.
樓主是要拿來比賽的,當然是要比較,管胎聽說很好,但是看到胎壓高就等於滾行阻力低我就是不認同.
愛比才上賽場跟您道歉了.

jedigenius1 wrote:
不好意思,小弟就是因...(恕刪)


Tires: Specialized ProTour Time Trial clincher 24.2mm

原來是用了這條胎,難怪棄管胎選open胎
未賽已三鐵 wrote:
樓主開出三個條件,您...(恕刪)


不是想吵,但也充實知識一下,這是基本的常識中的常識了
我指的條件也不是樓主的那三個條件
比如同一款馬牌GP4000S來講,open胎滾動阻力一定是大於管胎,這才是相同條件之下,而不是去扯到其他變因條件

BBC 作者/詹姆斯‧威茨  體育記者,擁有體育科學學位。

為抗衡滾動阻力,專業車手使用管胎(tubular tire), 不用開放胎(clincher tire, 台灣又稱open胎)。開放胎是由內、外胎組合而成,裝進輪框內夾緊,管胎輪組則捨棄了兩件式組合和輪框,採用單件式輪胎,上膠直接黏在無夾縫的輪框上。由於少了包覆輪胎側邊的框緣,管胎的胎壓就可以高於開放胎;環法車手行經韋基奧港到巴斯蒂亞等公路路段時,多使用120psi,不過前輪通常少打10 psi以利操控。這樣可以讓輪胎變形得最少,把滾動阻力降到最弱。

http://case.ntu.edu.tw/blog/?p=14084

http://blog.yam.com/suhumi/article/16417524
kyoxp wrote:
大家好小弟目...(恕刪)

與輪組無關
我好羨慕一年才騎2000
卻又那個實力可以達到均速30的人
Eddychiu wrote:
不是想吵,但也充實知...(恕刪)

管胎滾行阻力被你單一用胎壓高一語帶過,卻不提材質不同帶來的差距.
那高壓越高阻力越小,怎會有原廠警語超過設定壓力反而增加阻力???同一條管胎條件夠單一吧?

還有我深信有打120psi的open外胎滾行阻力比打更高胎壓的管胎小,因為你說管胎胎壓高所以阻力小.
給我時間找答案.
Mavic Cosmic Carbone SLR最帥,沒在比賽買這就對了,心裡爽了就會有動力騎車
未賽已三鐵 wrote:
管胎滾行阻力被你單一...(恕刪)


我所設定的條件都是正常使用之下來講的
如果你打從一開始就雞蛋裡挑骨頭的話,那我也不知該怎麼講
正如我之前就說的,條件亂設之下,怎麼講都是灰不完的

還有,我等你解答以下這句,記得因素條件要相同:
"還有我深信有打120psi的open外胎滾行阻力比打更高胎壓的管胎小"
選你看的順眼的那組就對了
其他的就別去想了
http://www.schwalbetires.com/tech_info/rolling_resistance#which
借這個版說法,關於輪子阻力他就說了三個因素,胎壓只是其中之一
管胎好也能裝在open框,但只提胎壓就簡單對應滾行阻力跟我原來的說法一樣,太薄弱.

Eddychiu wrote:
我所設定的條件都是正...(恕刪)

條件你來定我還能灰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