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胎壓沒啥關西吧...古典賽有些選手胎壓都不到70...
http://cyclingtime.com/tw/workshop/knowledge/2953
vanson5917 wrote:
我個人的習慣在下坡時會將胎壓降到100 增加下坡抓地力...(恕刪)
這...
胎壓調整應該在+/-5裡面吧,你一下降十幾二十,還比下限低.其實不是大家都騎公路車,你就要跟著騎,我覺得你會比較適合無內胎登山車.最後祝你早日康復~



我說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wrote:
跟胎壓沒啥關西吧...古典賽有些選手胎壓都不到70...
http://cyclingtime.com/tw/workshop/knowledge/2953....(恕刪)
大部分人用的應該都是21~23mm的管胎吧?
你說的古典賽,大部分都是28或29mm的(下面的jedigenius1大,剛好也貼了我想貼的網址;可以看到都是用25~29mm的管胎.輪胎越大磅數要打比較低,可以從登山車比公路車低推斷)
個人感覺

跟管胎無關

跟胎壓無關 (100psi就一般管胎而言很ok,除非是特殊型號要特高壓的管胎)

可能是

1.樓主騎乘量少,管胎長期處於低壓狀態,提高膠水乾掉的機率
2.黏胎工序不確實,坦白說我看過不少車友拿去車店換管胎時隨便一拔就下來的狀況....
車店技師沒良心不負責任的狀況並不罕見
我也認為胎壓不是主因。

在歐陸的古典賽,選手的管胎胎壓應該沒人打超過100 psi,60~80 psi都是很常見的胎壓:

請參考這篇

最低甚至還有用58 psi下去跑的...


國外選手在比賽時操駕的激烈程度,一定高過於你我,但卻也沒有聽到因為胎壓過低所以翻胎的消息?


回到主題,個人認為管胎膠的品質和黏管胎的技巧才是管胎是否牢固的重點。


P.S. world tour職業車隊參加一場world tour不知道會消耗掉多少管胎,忙得要命的技師卻還是堅持用管胎膠為選手黏胎...
應該是胎沒黏好吧!

如果黏的牢怎麼會翻胎?


只是降低胎壓是造成翻胎的最後一根稻草
真心希望你快快好起來~~~

若對管胎沒信心~~就不要用管胎了~~~


說真的~~我不懂為何要降壓??
摔一下十幾二十萬就不見了...騎山路如果有要下山的話,

還是用鋁邊比較安全,最少下坡比較不會燒框...

發生這種事,相信樓主也很心痛,難過... 希望樓主早日康復,車子在買就有了



小弟是用維多利亞管胎,以下為原廠建議胎壓,重量為人加車,請參閱!

我的推測是,低胎壓加上沒黏好(膠失去黏性也有可能)所導致

這種情況下,大角度的壓車過彎就容易使胎脫離框

胎壓足夠,即使沒黏也有足夠的力量hold住框

另外我想說的是,這標題對管胎實在是不公平

open胎也有煞到過熱爆內胎然後失控轉倒的

所以器材真的是無辜的,除非是設計上就有重大瑕疵

使用者的技術跟使用前的前置作業

才是影響安全的主要因素


希望你的車沒有大礙!並祝早日康復!

夏天天氣熱,加上下坡會剎車摩擦加熱
之前小折版就有聽說下坡過熱導致內胎爆掉
所以樓主應該是想降一點胎壓來預防爆胎吧
不過這招好像只聽說用在open胎
但是管胎也有內胎,所以應該也有一點幫助吧
用邏輯推想 管胎內胎壓如果真不足
的確也有可能造成輪胎體積變小而卡不住框
但是100psi應該不至於如此
固定管胎的膠會不會因為過熱老化
我覺得比較可能
希望樓主早日恢復健康
管胎的確有很多一般人無法處理的狀況
如爆胎,黏胎等
能免則免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