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son5917 wrote:這...
我個人的習慣在下坡時會將胎壓降到100 增加下坡抓地力...(恕刪)
胎壓調整應該在+/-5裡面吧,你一下降十幾二十,還比下限低.其實不是大家都騎公路車,你就要跟著騎,我覺得你會比較適合無內胎登山車.最後祝你早日康復~
我說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wrote:大部分人用的應該都是21~23mm的管胎吧?
跟胎壓沒啥關西吧...古典賽有些選手胎壓都不到70...
http://cyclingtime.com/tw/workshop/knowledge/2953....(恕刪)
你說的古典賽,大部分都是28或29mm的(下面的jedigenius1大,剛好也貼了我想貼的網址;可以看到都是用25~29mm的管胎.輪胎越大磅數要打比較低,可以從登山車比公路車低推斷)
在歐陸的古典賽,選手的管胎胎壓應該沒人打超過100 psi,60~80 psi都是很常見的胎壓:
請參考這篇
最低甚至還有用58 psi下去跑的...
國外選手在比賽時操駕的激烈程度,一定高過於你我,但卻也沒有聽到因為胎壓過低所以翻胎的消息?
回到主題,個人認為管胎膠的品質和黏管胎的技巧才是管胎是否牢固的重點。
P.S. world tour職業車隊參加一場world tour不知道會消耗掉多少管胎,忙得要命的技師卻還是堅持用管胎膠為選手黏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