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剛入門請益:公路車,短暫騎乘後感到上半身酸痛,不知道是不是騎姿問題或是車架太大造成?

KURUSU wrote:
各位前輩大家好,我大(恕刪)


別想太多啦單純就是平時少騎而已.....lol 不要沒事就只怪雞絲壞!
我大概能想像樓主車

座椅前推前傾 座管露出很少 車把手幾乎跟坐墊等高 彎把上翹

這台上管高應該接近78-79 170跨高能過嗎

跨高能過代表腿夠長 是有一點機會設定回來
rucifer444
我也覺得有機會。
如上樓所說, 跨得過去通常還是有得救
只是短龍頭, 短座管比例不好看而已...

剛好有新片可以參照:


自行車廠的尺寸身高對照表通常是以白人的體型為準
尤其是Allez, Tarmac這些競技型車種
亞洲人介於尺寸之間時買大一點確實有可能手不夠長, 向前搆不到
但買稍大的好處是不用怕太趴

小弟自認為是普通台灣人比例(短手短腳)
身高172 騎Specialized 54cm 的公路車用9-10公分的龍頭, 還算可以看
isohera
沒不舒服就加減騎,樓主是不舒服才來問
ufowwt
並不是要樓主什麼都不改就繼續加減騎. 換短龍頭可能有機會救, 但正解是找專業fitting看怎麼調整
任何運動都可能會發生運動傷害.
有人遇到想辦法克服, 有人遇到就馬上放棄.
熱血不足最容易半途而廢,

我開始騎車也是小折休閒騎啊, 強度很低, 但一週騎五天.
現在也沒追求高強度, 婚後騎車時間也少很多, 但跟車的車友經常要我慢一點快掉光光了.
維持興趣, 持之以恆, 實力就是會慢慢累積,
運動習慣會回饋給你健康強壯的身體.
去年體檢去做運動心電圖, 跑步機上跑到第七階都還無法讓我爆心跳.
技術員說我破了院史紀錄, 嗯...!?
台灣中老年人體力真是廢到剩渣, 連個假日車手都不如.

休閒騎不代表不需要專業引導, fitting也有便宜又實惠的.
當年一起騎車的夥伴, 也有好幾個膝蓋騎出問題棄坑.
看FB近年的照片身材都是完全走樣.
我的下半身則是非常強壯, 老婆都說幹嘛那麼粗(歪)
當初如果有人教導他們正確的騎姿, 避開運動傷害.
現在的身體狀況應該會完全不同.
失去的健康, 用再多錢也買不回來,
fitting很貴? 有你的膝蓋貴嗎?
ibugbug
復健掛號200+5次50摳=450一個療程,還花很多時間,剛騎車時,鵝掌肌發炎、itbs啥鬼的都來,至少看了半年的復健,後面去調整一次錢就都省下來了OTZ
jcchiou
真是太慘烈了....
都甚麼時代了還在只看上管長量尺寸,該看的是Reach和Stack,樓主這台車54號跟49號Reach只差6mm,龍頭長只差一公分就可調整好,反而Stack差35mm可能就有跨高不夠卡蛋的風險以及手把落差不夠美觀的問題。買大一號車除了卡蛋問題外,我覺得調整起來比買小一號車簡單,光不會調整成長頸鹿就贏一半了。
isohera
噗,我最賭爛長頸鹿了,後來聰明了都只買Endurance 車架,不碰競技款,早期買車沒有給Reach,只能看有效水平上管
bgshih
我也覺得Reach只差6mm,如果跨高不會卡蛋,應該有機會調整到比較舒適的設定。
deleted
jcchiou wrote:
我也覺得樓主不要太早(恕刪)



我以前也不知道

後來才知道大車架騎了會上癮

因為大車穩定性好 騎乘干擾就少

整路均速就會變快
jcchiou
deleted
1. 車架太大, 我朋友178騎54的覺得剛好

2. 就算是買二手車也建議花點錢做Fitting, 不然受傷花在醫療和復健可能要更多錢

3. 做些鍛鍊核心肌群的運動

-------------------------------------------------------------

小結

賣掉換車
isohera
看起來是,165~170高=49車架/170~175高=52/車架175~180高=54車架,往上往下靠攏就看喜好
我身高178,第一台車是至54的Allez,騎了一年,除了腿力不佳外也沒甚麼不適感,後來換了56的Tarmac,把54的Allez給172高的兒子騎,他騎那麼久也沒聽他在說哪裡痛呀,我覺得除了設定或是車架大小的問題外,是否車主騎乘姿勢、運動量或身材也有關係呢??
先看跨高能不能過吧

一般腿長的人 手也長的概率大 是有機會的

但是 即使車架能用 其他龍頭把 曲柄可能都要換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