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_cora wrote:有工具是好的。只是有...(恕刪) 完全認同,有水準的教學和fitting調校就是這樣。真的有成效,勝過走錯冤望路。可是這種服務要有這樣的收費,只怕台灣的生態很難生存,哎~(小弟能體會這種辛酸)關於三組設定立意良善很棒,小弟也很認同好,無奈一般狀況是車子的龍頭和坐管每改變騎乘方式就得調整,有點累人,最好主攻一種騎乘姿勢到位為主,其他兩種使用略微犧牲一點點但也不會離譜到難騎。至於強到用眼睛看和觀察,很快速幾個小動作就完成初步的fitting像是中醫只藉由簡單一個觀面相氣色和把脈一個動作一兩分種的動作就可以很多西方醫學要用很多儀器才能測量出來的病痛,那又是另外一個更高的境界。(不懂的人還以為根本沒做fitting 怎麼三兩下就完成,殊不知這些舉動間是多經驗的累積)無奈不少店家,根本不適用經驗的累積幾秒鐘用眼睛看去fitting,而粗略的嘴巴詢問身高(最多加一個腿長就很快速含糊帶過,完成fitting就把車賣出去。)這是很惡性的循環,無奈在大環境下,能真話一次幫您調整到位的店家以不多見。工具是輔助,不是主角,調整的人的境界到哪裡才是重點(工具運用更多觀察外表看似簡單的完成fitting境界越高,越難。)不過,國外也不是很一個人都負擔的起這樣的收費,國內夠水準的老闆就必須花心思在其他地方如小配件的營收加減回收一點點,無奈網路目前是拼價格.連大賣場都在賣腳踏車配件,連這小小的營收都無法收回,認真但是撐不下去的老闆也只能跑路收店.
8000/2.5 =3,000 (每小時)不過我聽說的價錢好像都是3000~5000左右的金額。國外一個網站這樣寫道A Reparto Corse fitting session using the Waterford Fit Master Size Cycle will take about 2 hours. The steps in the fitting are similar to an existing bike re-fitting, but adds the use of the adjustable Fit Master bike.報價是300美金。
tom_gundam wrote:工具是輔助,不是主角,調整的人的境界到哪裡才是重點 大家一起出來騎車時就可以互相看一下姿勢。我有車友去台北市一間車行買車,他讓他試乘,上訓練台,給了他一台A尺寸的。最後他買新車,買了大了A一號尺寸的。並不是店家的錯。我個人是覺得,公路車的尺寸除非是特殊訂做,否則買錯絕大多數是店家的問題。其實即便是買成車,把手坐墊高低差,坐墊前後,店家都應該要讓客人有機會上練習台微調。否則出了門,行人道上人來人往,馬路又很危險,感受到的有限。tom_gundam wrote:關於三組設定 三組設定其實是給客人日後自己想要做點改變的參考值。
>如果幫你fitting的店家.具有運動生理學.解剖學.肌動學的背景.....有這些背景就去當醫生或復健師了,賣單車有比當醫生好賺嗎? 賣你一台車要像網路說的8折價,一台車賺沒多少卻要花許多時間幫你fitting,哪天客人買完回去後到網路上被一堆"達人"說買錯size或老闆不專業,又回去客訴,幫你服務的時間與賺你的錢不成正比,在台灣專業無價是個屁,便宜才是王道,所以還是當醫生好,幫你fitting的時間都可以看診n個病患了...
SEANX wrote:>如果幫你fi...(恕刪) 我是說背景.意思是有這樣的基礎.fitting 不單只是以身材條件來定論.充分的以個人的生理條件(如各個關節的柔軟度.&肌肉張力)來評估.不才是FITTING的重點.我同意價錢才是王道當你用了N次便宜的價錢買了東西後,也許你也會有需求付更多的費用得到更專業的服務.但我也相信專業級的服務是可以被教育的,逐漸的讓有需求的人所接受.
Bike Fitting 在談的不是 Fitting 而是 Body work,也就是調整的是騎姿,車子的設定是為了“配合騎姿“。騎姿並非套用一個參考角度作套量。是在調整“肌肉的運用“Fitting Cycle 是“工具“,沒有工具什麼都不要談,有了工具是第一步,如何正確的使用是第二步。Fitting 最後結果得到的至少是跟身體接觸點有關的幾個數據; 座管角、座艙長( overall reach )、坐墊高、坐墊與龍頭的高差 這幾個數據決定了騎姿,車廠把兩個輪子的位置(跟Body 的相對位置 )決定出來,得到了車子的在幾何上的個性!這些是訂製車所需要的數據,如果應用在成車套量則須多加一個 BB 垂線到坐墊的水平距離,這樣在不同車架間的轉換就不會有問題!在決定這些數據之前,則先要把踏板、坐墊、車把、煞變把決定下來。(換言之必須提供不同的煞變把與車把跟坐墊作 Fit ,我的經驗坐墊備到了16張還不夠 )Calfee 那台 Fitting Cycle(樓主藍色照片那台 )還不錯,可調式的曲柄還蠻重要的是必要的選配項,功率計則視情況選配!紅色那台依照他的使用說明書介紹比較像是 “量具“,能的話買一組可調式曲柄來更換更佳因為Fitting Program 是肌肉運用的調整,不是套量,沒有簡易版!所以是一個高成本的服務!推廣其實很困難!還蠻高興有店家願意正視並推廣這樣的觀念,實在值得鼓勵!
DR.蕭醫師的背景http://www.ccgh.com.tw/pt/doctors/doctor_intro.asp?depart=307&unit_name=復健科也有長期在騎車http://www.happie.idv.tw/happie2-1.htm這位蕭醫師在中部車友間還蠻有名的,有不少膝蓋受傷的車友都曾給他看過,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11&t=468552&r=3&p=5當時不少車友都推薦給這位醫師看,而且以他的背景與經驗來看,專業無庸置疑,如果經濟能力許可,預約交由他來fitting是最好不過了,希望有機會也能去fitting一次,不然總是看書自己調整也不確定是否正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