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越重越好,騎車本來就是付出與休息之間取得一個均衡點,照你這麼說地心引力跟機械摩擦產生的阻力都不用考慮了
車越重越好,慣性越高?...我想騎公路車的都不有這樣的想法吧
wcc996 wrote:
慣性越高?...我想騎公路車的都不有這樣的想法吧...(恕刪)

我不覺得, 如果是定速巡弋的話, 不管慣性大小, 要克服的都只是所有的阻力, 與慣性無關吧? 慣性大充其量只是速度掉的比較慢, 但是一但速度掉下來後要恢復到原來的速度卻又要出更多的力.
慣性越大, 就越不容易改變運動狀態, 不論加速, 減速, 轉彎都要付出更多的力量, 在路上騎車要改變運動狀態的時間應該不少吧? 那為什麼要挑慣性大的?
wcc996 wrote:
車越重越好,慣性越高?...我想騎公路車的都不有這樣的想法吧...(恕刪)



我是覺得單車上根本沒有啥慣性輪 或是慣性東西

因為輪胎轉動的方向 跟車前進的方向 是一樣的,



一般慣性飛輪是用在往復運動的活塞上面的
活塞是上下運動,有上下死點,不管你活塞的力道多大速度多快,
到了死點還是必須完全停下來,速度由0往回加速走,(不知道你有沒有跑過折返跑,就是那種感覺)
這時候飛輪的慣性就可以幫它一把

引擎是更如此,二行程的活塞往下是活塞推飛輪,往上是飛輪推活塞,所以慣性可以發揮



單車上面車輪即使有慣性也是跟單車前進的方向一致, 只會讓你加速也變慢,減速也變慢,


所以不管公路登山越野 車輪跟車身 還是越輕越好
White bear wrote:
我不覺得, 如果是定...(恕刪)

的確,較重的物體要讓他回到一定的速度是需要較多出力的,但相對的在他速度逐漸掉下來時候,你也是在休息
問題就在於能否取得均衡,你休息的不夠又要付出力量來提升速度當然是不智之舉
你說的情形我相信在一般通勤車很常見,但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是幾萬塊的輪組,這樣的產品我當然相信不會有休息不足還要付出力量的例子出現,有的我想大概沒人買吧
產品的好壞就在於他能否給你最多的休息跟最少的出力,而且你還能買得起他
我拿這二組來比就是在比這個,哪一組能給我最多的休息跟最少的出力,這二組都是我能買得起的,若我要買的是zipp也不會拿這二組在探討吧

這不是挑戰而是藉由器材的選擇讓你騎的更遠更輕鬆

謝謝
我只知道賣輪子的沒有在強調比別人高inertia的...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就請參照下一期的鐵馬敗客吧!據說會有一家廠在介紹並強調它的輪組有"許多慣性點."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
Lionlin wrote:
我只知道賣輪子的沒有...(恕刪)
慣性輪是商人創造的名詞

再多的慣性也是你花力氣預先儲存的動能

又不是憑空得來的,如果遇到加速減速的狀況,你預先儲存的動能就白費了

因為被煞車皮給吃了,更慘的是煞車皮摩的更兇~~~


或者是大家的車越重越好,超過10kg叫做"慣性車"

大家也都不要減肥好了,超過100kg就叫做"慣性人"

AM TSR/BF PR/BIRDY Ti/BIRDY Capreo/BROMPTON M6L/DAHON PSL/DAHON Jxp/DAHON III
慣性是牛頓發現的,不是商人

用力踩了很久的輪子會停下來,是因為各種的摩擦力,像bearing, 路面,風阻,
如果輪子的設計,可以減少這些摩擦力,就是可以提升它的慣性。
所以這不是商人的把戲。

這個跟車子有多重,比較沒有直接的關係。
kafka2004 wrote:
如果輪子的設計,可以減少這些摩擦力,就是可以提升它的慣性。
...(恕刪)

人家是說慣性輪這個名詞, 不是說慣性.
你說的這叫做降低阻力, 不是提升慣性, 我認為任何要運動的物體, 慣性越小越靈活, 越節能.
要提升輪子的慣性很簡單, 在最外圈貼上一圈鉛板, 保證慣性倍增(不論是轉動慣性或是質量慣性...), 不需要甚麼高科技的設計.
之前有一位大大分析過為什麼版輪的轉動慣性會比 A 框高(我忘了是哪一篇), 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板輪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風阻, 但是高框一定比低框來的重(相同材質, 相同技術, 當然是越大的越重), 為了減輕重量, 必須用更輕的培林. 因此重量相同的情況下, 板輪的質量會比較集中在外側(輪框), 所以轉動慣性會比較大.
降低風阻才是目的, 高轉動慣性是結構下不得已的副產品. 慣性大應該是缺點(不靈活), 怎麼在商人口中就整個倒過來? 變成版輪的設計就是為了提高慣性?
White bear wrote:
人家是說慣性輪這個名...(恕刪)

對阿 聽以前在比賽的老闆說,要慣性喔,去買釣魚的鉛錘綁在鋼絲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