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886 wrote:
你的組合很正確,扁鋼...(恕刪)


我認為Hyperon用扁鋼絲是因為straight pull鋼絲的關係,如果用圓鋼絲,調框時比較不好固定,鋼絲頭大概會在花鼓裡面扭吧! 以上純屬合理的推測,真正原因就要問Campy了~
阿普利亞 wrote:
這句話怪怪的,如果實際上踩不出來的話,何必強調驅動力有差異??
至於用扁鋼絲真的會有差異的部分應該是屬於張力可以拉的高一些,可達到130~150kgf的張力
用Revolution 到130kgf以上就會容易產生扭轉,一般不會做到130kgf以上!
如果比較Aero424 及Revolution側向鋼性好像也沒好到那去,這樣的差異都是太少了!


這句話怪怪的,如果實際上踩不出來的話,何必強調驅動力有差異??
並沒什麼好奇怪的,沒有SRM沒人可以保証真的有比較好
今天我climb一座山假設半小時能快上30s好了,但是能保証是輪組的差異嗎?人的狀況好壞差更多

就經驗與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實際上的確會比較好,心理上的建設是很重要的,可以讓你騎的更快(正所謂錢砸下去就有差了,心理影響生理)
編輪本來就是經驗法則,不會就照抄輪子一定不會出問題

至於用扁鋼絲真的會有差異的部分應該是屬於張力可以拉的高一些,可達到130~150kgf的張力
扁鋼絲的差異是空氣動力學與傳道剛性,再來就是扭轉看的出來(編的人比較好處理)並不是扁鋼絲可以拉比較高的張力,請看廠商提供的張力表讀值,那就是實測出來的

revolution能拉多少,目前我是拉到130kgf(DT張力計量測不是用鳥鳥的parktools)
原廠提供的張力對照表到達180kgf,代表至少可以拉到180kgf,當然還要看人的本事,框的能耐(XR200我就只拉130kgf),扭轉是一定會的看編的人能感覺到多少;我個人也不愛用圓鋼絲,但絕不是張力拉不高的關係

http://tw.myblog.yahoo.com/good886-mylove/article?mid=585&prev=606&next=584&l=a&fid=7

如果比較Aero424 及Revolution側向鋼性好像也沒好到那去,這樣的差異都是太少了!??不知這句話的論點為何
我來提供數據吧:看看dt的張力表 revolution跟aerolite的讀值,aerolite比revolution小很多
但表受側向力aerolite比revolution更容易變形
張力的量測即是鋼絲的側向力抵抗張力計的彈簧,最後由得出的讀取來反推張力值



為何會有廠輪會在NDS用圓鋼絲呢?
為何HYPERON不用G3編法呢?
這些都是可以仔細想想試著去推敲出來的
givemelightbike wrote:
我認為Hyperon...(恕刪)

這也是有可能的提供了另一種思維,謝謝你

必竟他們一個輪子賣這麼貴;省幾根鋼絲錢也沒什麼意義
輪組好處理好維修才是重點所在

而且扁鋼絲看起來就比圓的高檔,事實HYPERON也沒有因為用上扁鋼絲側向剛性就差
還比少了7根鋼絲G3編法的BORA側向剛性來的好

所以提外話一下要用2:1編法,請保重;不要用在太輕量的框上
很高興能夠與你討論輪子的問題!
這是本年度第一篇我覺得有討論價值的文!
問題一:這句話怪怪的,如果實際上踩不出來的話,何必強調驅動力有差異??

心理建設的部份,這個無法討論也無法定義,就算SRM我目前也想不到有效測試方法!
人的身體每天的狀況不同,就算SRM測出了相同的瓦數,但騎的人覺的比較累或比較輕鬆,這也很難定義,這也與身體的狀況有關,同樣無法定義,輪組的好壞!!(差異不超過10%的輪組)
(如果有測試方法也請分享,我一直想買個功率計,不過價格ooxx一直無法下手,能夠測試輪組的好壞,就不再考量直接衝了)
圓鋼絲還是扁鋼絲,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同樣有疑問,所以在同一時間請車友測試了兩組,XR200+IS花鼓,
不同的鋼絲同樣設定的輪組,結果,差異不大!車友踩不出來後,我就再也不提扁鋼絲比較強!

問題二:至於用扁鋼絲真的會有差異的部分應該是屬於張力可以拉的高一些,可達到130~150kgf的張力

這個問題我也只能甘敗下風,我一般不喜歡把Revolution拉高張力超過130kgf,因為扭轉問題不好控制
當然我也是曾經去做了130kgf以上,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多花的時間及後來帶來的效益比,差距不大!
所以能接受的範圍,我會建議使用扁鋼絲!(也請分享一下用扁鋼絲的理由!)

問題三:如果比較Aero424 及Revolution側向鋼性好像也沒好到那去,這樣的差異都是太少了!??

我們在討論的測試向剛性,似乎不是在鋼絲上,而是在完成品的輪子上!
側向的剛性,是在輪上施的側向力來決定,並不是由鋼絲的側向力來決定!(這個在一些國外的書籍有提到測試方法)
鋼絲在輪子中扮演的角色是轉遞力量,是縱向的,連接花鼓及輪圈,與鋼絲側向應力的關係目前想不出有何影響,
如果用Aero424及revolution在同樣的張力情況裝在車上往側向推,同樣力的情況,你覺得會差幾mm呢??
就同你所說的扁鋼絲與圓鋼絲在表上有10倍的差距,是否側向力也低10倍?
如過是這樣ZIPP,bora,HYPERON,這些輪子如何使用??



good886 wrote:
這句話怪怪...(恕刪)
編輪編到怕!!!@@ http://blog.xuite.net/sunnysoap/990
想請問...在32H 的XR200 或 Ambrosio Crono F20 框的NDS , 彎頭直拉或三交叉, 拉130kgf, 就可以
應付73kg體重嗎? 下坡過左轉髮夾彎會不會軟腳呢? 雖然我一定會慢慢騎.......

另外....想請教, IS系列的 IS 90兩側 跟 IS 222在NDS 是不是不能輻射編法?
小弟google不到他花鼓的SPEC

XR200好像沒有32H!
另外32H的IS90+222,不能做幅射編法!(這是廠商說的!)
一般而言,前輪大於100kgf,後輪drive side,130kgf就已經達到標準,是ok的!
要做更高的張力,要看花鼓及輪圈是否能承受!!

aero4spoiler wrote:
想請問...在32H...(恕刪)
編輪編到怕!!!@@ http://blog.xuite.net/sunnysoap/990
阿普利亞 wrote:
側向的剛性,是在輪上施的側向力來決定,並不是由鋼絲的側向力來決定!(這個在一些國外的書籍有提到測試方法)
鋼絲在輪子中扮演的角色是轉遞力量,是縱向的,連接花鼓及輪圈,與鋼絲側向應力的關係目前想不出有何影響,
如果用Aero424及revolution在同樣的張力情況裝在車上往側向推...(恕刪)


所以想請教, 那兩位作側試的車友, 感覺不出來圓鋼絲或扁鋼絲在下坡過彎的差異?
像是....左彎軟腳, 右彎比較硬挺一點之類的?


彎頭直拉


還是相同鋼絲張力, 圓或扁鋼絲在圖內紅色箭頭方向作用就不如框本身軟硬來的明顯?
阿普利亞 wrote:
另外32H的IS90+222,不能做幅射編法!(這是廠商說的!)
(恕刪)


原來是這樣...看來實驗又少了一組
謝謝分享
givemelightbike wrote:
但Aero424會比較好編,因為扁鋼絲可用工具固定住,不像Revolution會扭轉(恕刪)


嘿嘿...我來給我的編輪者出難題...謝謝分享
aero4spoiler wrote:
所以想請教, 那兩位作側試的車友, 感覺不出來圓鋼絲或扁鋼絲在下坡過彎的差異?
像是....左彎軟腳, 右彎比較硬挺一點之類的?


我個人有試過兩組後輪不同鋼絲組合的輪子.
前輪同一顆,後輪框一樣,孔數一樣,編法一樣..

1.DT Revolution(1.8-1.5-1.8)
2.驅動側:Aero 494,非驅動側:Aero 424

上面兩種組合的後輪在下坡..我感覺不出下坡哪一種會軟.
唯一感覺到的差別..就是用Revolution的下坡壓到坑洞,吸震上會比較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