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 2 V.S TCR COMPOSITE 1~~選擇

低階碳纖車沒啥不好!!!青菜蘿蔔!!芭樂香蕉!!!各有所好

反正自爽就好了
milkcan620 wrote:
想當然爾,輕量化&剛性是天秤的兩端,永遠無法兩全其美,各家致力研發的技術目的也是為了縮短天秤兩端的距離,讓輕量化的同時也可以兼顧剛性。


這兩個,不是天平的兩端。

還很不幸的是天平的同一端

您不妨舉個例想想,哪一台碳車是又軟又重又難騎?證據何在?

再想想看,7075的鋁合金特性是什麼? 6061的鋁合金特性是什麼?

哪個輕,哪個硬?


剛性?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剛性越強就是越好的車?

越輕就是越好的車?


我之前就發表過一個問題,沒人回答我。

我問:如果一隻公路車架全部用 T1000 的碳紗去作,會發生什麼事?

大家不妨往這裡去思考看看,或許"高階"跟"低階"之分會有不同看法。


我第一台車,全車6061鋁合金,就是 TCR 2。

第二台,M60J混T1000,是該車廠的一級車架,970克,沒話說,硬到爆。

第三台,T700 配3K表布,一隻兩萬塊不到的台廠車架(還有保固呢),卻有960克的超輕重量。

這三台車,我覺得最硬的是第二台,但是最好騎的是第三台,但是最便宜的也是第三台。


那,"低階碳纖車"的定義是什麼?


依我所見,我不會認為 TCR ADV SL 就是比 COMP 高階。

而是我認為他們各有用途,有不同的適合族群使用。

www.cycliving.com
coopers0201 wrote:
+1tcr2好車架單...(恕刪)



TCR2換輪組喔~~有建議的嗎?大概要多少錢阿?
Lanxlot5475 wrote:
這兩個,不是天平的兩...(恕刪)


沒錯+1
一台車架不是都硬就好!!!
適當的回潰才是對的

都是硬的不一定能將效率發揮的最好!
重要的是協調性

拿pinarello的dogma來說
為什麼要出線不對稱車架
原因就是施力的問題!!!

要硬可以2邊都加粗!!!
但重量還有強度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Lanxlot5475 wrote:
這兩個,不是天平的兩...(恕刪)

這麼說來就有人(車)要在旁邊哭了
Defy Advanced的定位是什麼?
重量比TCR ADV重
剛性比TCR ADV低
價格比TCR ADV貴
何不買便宜的compo就好了?
頭管長1~2cm不是重點, giant預留的前叉很多, 不要裁都算太長, 買Defy反而要裁才好騎
Lanxlot5475 wrote:
這兩個,不是天平的兩...(恕刪)


輕__________重
軟__________硬

我所謂天秤的兩側應該是指這樣,因此又軟又重的車架理論上是不會在同一邊的,如果有這種車架存在,小弟還真想不到他設計的目的? 可否請有經驗的大大分享一下

至於7075 與 6061的特性,我只知道7075不能用於焊接而6061可以,因此鋁合金車架可用6061而一體切割的零件則可以用7075

也許用"好騎" 這兩個字比較難形容車架的好壞,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好騎"定義有所不同,"好騎"意思是可以是下面兩種
1. 舒適
2. 力量傳導直接
個人認為公路車就是很極端的車種,犧牲舒適換來效能,這又是天秤兩端的trade off,因此很少人會在公路車的世界討論哪一台公路車比較舒適,大部分都是討論哪台效能好。
為了把討論的範圍縮小一點,我比較會想把討論中心放在"效能"上面而非舒適,否則問題會無限發散

小弟對碳纖車架的製程與設計了解的不是很深入,再加上看到有經驗的版友提出"死硬不一定好的"論點,是否可以請大大簡單的解釋一下,一個效能好的公路車架哪些地方需要軟而不是死硬呢?



看樓主用途吧
預算不多下
又要cp值又要有一定戰鬥輸出感
一天200公里左右中距離內
tcr1 tcr2是首選
換上更好剛性輪組後戰力更強 但就是要更能忍耐痛苦就是 癲 短距離還好 長距離是吸體力很大的
有朋友就是跟我對調彼此車上的輪子實驗 ( 我的是更硬手編輪 所以我車子是選用64鈦 )
他的車手把是鋁 座管也是改鋁 因為碳管鎖爆
原本一天300公里如吃飯的他
連200公里就已經明顯受不了 癲 是慢慢侵蝕你的體力跟耐力的
而我試用他的輪組 抽車是真的軟一點 應該說有一點拖泥巴感覺吧
當然外胎沒統一 這實驗是有點誤差就是

預算一樣需求是休閒或長距離挑戰
就是tcom是首選
就算換硬輪組也能接受 也能提升戰力
其他原因因該不用多說了

所以還是回歸預算 用途
簡單說這兩部
要拼山路 速度 鋁
(但這原車輪組算入門 最後很多人還是換更硬的 很多人爬山抽車跟更硬輪組比較都有一點拖泥巴感覺)
要長距離 碳

所以樓主有發現矛盾地方了嗎
其實也不算矛盾 看需求跟預算吧

如果樓主已經騎過登山車要轉戰公路車的話
想必是對單車有一定需求
建議真能追加一點預算
adv2不錯的
戰鬥力不在話下
舒適感又佳
完全結合上面兩部車子優勢
換更好剛性輪組也不會癲到受不了

meridian wrote:
要裁才好騎
老闆,G排一份要切不辣,謝謝
meridian wrote:
這麼說來就有人(車)...(恕刪)


舒適性啊。

軟跟舒適性又是不同的軸線了。

其實要說軟,我還真不知道怎樣的車架算是"軟",我知道什麼材料是軟,但是車架....還沒騎到過。

到現在前後加一加,在我手上有服役滿2個月的車架,一共有 6 隻:


1. GIANT TCR 2 ---- 硬、震(這時候的我不太會騎車,所以沒太大參考價值

2. FUJI Absolute 1.0 ---- 騎過台中日月潭來回 + 武嶺(這是平把公路車,休閒用,雖然是鋁車,但是騎起來QQ,很舒適可是也很"吸力",而且無敵重。)

3. FUJI CrossPro --- 騎過台中直達奮起湖 (這台真的很讚,靈巧、好操控、平路加速也快,雖然是鋁合金但彈性很好,有Q度卻不吸力,讚!)

4. Centurion CycloCross 4000 不太騎 --- (CrossPro 摔壞了的替換品,RC長,頗舒適,BB不夠高,沒有FUJI的那種靈活,但是拿來當公路車騎很不錯....)

5. OPUS Vivace ---- 硬、傳動好、輕快、NS 300K我騎這隻跑10:48,沒話說的好車架,但真的很貴。

6. Matrix Rafale ---- 硬、傳動更好、更輕快、爬坡犀利,但有點神經質,武嶺騎這支3:42,價格無敵便宜 . . . .


騎到現在,我覺得每一隻都是好車架,各有各的特色、特別是最後這兩支車架,價差天到地,但是我覺得性能沒有差那麼多,只是調性不同而已。


但是我很想念 FUJI CrossPro,唉,有機會要再買一隻 . . . .
www.cycliving.com
TOPLIN wrote:
看樓主用途吧預算不多...(恕刪)


嗯,我覺得顛跟硬是不一樣的,顛的車我也很怕。

碳車有的真的很硬,倒沒騎過顛的。

鋁車很顛的話,靠前叉跟彎把可以改善很多,輪組可能也要鋼絲放鬆一點,剛性夠就好了,過高也沒用。
www.cycliving.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